标签:
聊斋孝妇河秋雨轩文化 |
在《聊斋》的许多篇章中,蒲松龄先生都提到了淄川的那条河。淄川的河很有名,叫做孝妇河。关于这个孝妇河,还有个悲苦动人的传说。
故事出自《齐乘》,这是一本元代的地方志,也就是说,在元代左右,在当地就已经有这个传说了。
据《齐乘》记载:“齐孝妇颜文姜,事姑孝养,远道取水不以寒暑易心,感得灵泉生于室内,文姜常以笼盖之。姑怪其需水即得,值姜不在,入室发笼观之,水即喷涌,坏其居宅。故呼为笼水,今孝妇河也,出益都县颜神镇孝妇祠下。”
据说在山东地区的博山八陡村,有个姓颜的女子。这位女子十来岁就许了人家,丈夫家里家底还不错,虽然不算富裕,日子也还过得去。在结婚那一天,忽然出现了怪事,两人进入洞房之后,第二天丈夫就死掉了。什么原因呢?不清楚。
双方家长闹了起来,颜家认为,是不是小伙子有什么毛病。婆婆却一口咬定,自己儿子身体健康,没有任何问题。两家差点要打起来。后来惊动了官府,官府派人调查,也查不出什么原因。婆婆就认为,必定是颜氏媳妇是个扫把星,命硬克死了自己的儿子。本来,颜氏的父母提出,退回彩礼,把颜氏带回家。可是颜氏坚持不肯,认为自己已经嫁入婆家,就是婆家的人了。虽然丈夫死了,可是自己依然要服侍婆婆到老。
婆婆很生气。当然不想轻易放走媳妇,于是就整天变着法子折磨媳妇。当时,村子里没有井水,喝水都要到十来里外的地方跳水。颜氏主动承担起跳水的重担,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挑水,回来又烧火做饭。来回二十来里的路程,光着脚走,也要二个多小时,何况是跳着一担水。颜氏很辛苦,很快就憔悴了。婆婆还特意让人给换了两只尖底的水桶,防止颜氏中途休息。颜氏逆来顺受,从不反抗。
像很多的传说一样,颜氏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天,颜氏在跳水的时候,遇上了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老人用龙头拐杖在石板上敲了两下,石板上立刻出现了两个坑洞,刚好可以放下颜氏的尖底水桶。颜氏对老人千恩万谢。可是,颜氏想起了婆婆对自己的交代,依然没有停留,咬着牙把水直接担回了家。
老人看到颜氏竟然如此孝顺,即便是婆婆不在,也一点不偷懒,很是感动,就送给颜氏一根马鞭,并且告诉颜氏,以后再也不用辛苦了。只要把马鞭系在水缸边,水缸没水了,稍微提一下马鞭,水缸就会满了。老人家说完一转身不见了。
颜氏半信半疑,回到家里,试了一下,水缸果然满了。婆婆看到媳妇再也没去挑水,可是水缸总是满的,有些奇怪。婆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婆婆把颜氏叫来,吩咐说,你到我家也已经三年多了,还从来没有回过娘家。现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了,我放你两天假,回家一趟吧。
颜氏很高兴,马上收拾东西。临走时,婆婆拿出一篮子东西,塞给媳妇,说,你回家也有两天的空闲,反正也没那么多话说,就随便做个七双袜子,八双鞋子吧。颜氏很高兴的接过了。要知道平时的每天,颜氏也是忙个不停呢。
颜氏回到家里,看到母亲,母女抱头痛哭,诉说分别之后几年发生的事情,说着说着一天就过去了。到了第二天要回婆家了,发现活忘记做了,怎么办呢,没法子向婆婆交代啊。于是,母亲叫来了七大姑,八大姨,所有的亲戚帮忙,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颜氏女子带上做好的鞋袜,刚刚兴兴的回到婆家,到了村口,忽然发现很多人在到处跑,上前一看,村里竟然涨大水了。颜氏拦住一个村人,问到底怎么回事。村人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过大水就是从颜氏家里冲出来的。颜氏到处找不到婆婆,就搭船回到家中,就看到婆婆手里拿着马鞭,已经淹死了,
颜氏下水,把婆婆手中的马鞭接过来,然后挥起鞭子朝北方一甩,洪水竟然都滚滚向北流去,流成了一条河。这条河,就是现在淄川的孝妇河。
洪水还是滔滔不绝从颜氏家中的水缸中流淌出来,以后淄川老百姓再也不用到远处跳水了。老百姓于是在河水的发源地,颜氏家的附近,修建了一个祠堂,祭祀这位孝顺的女子。
后一篇:西晋代魏,四十六年后禅让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