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苏秦战国策宋国文化 |
分类: 管中窥史波诡云谲论秦汉 |
宋国在战国时期一直是个中等国家,虽然说国力比不上战国七雄,但是实力也不容小视。尤其是宋国经常利用诸侯之间的矛盾,借力打力,有时候反而在大国争霸中捞到许多好处。
在苏秦活跃的时代,宋国和楚国关系不错。
楚国地域广大,几乎占有了全部的长江流域,虽然说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开发,但是势力相比山东各国,已经是非常强大。在春秋时代,一度出现中原的晋国和长江流域的楚国争霸天下的局面。而到了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三个国家,已经沦为七雄里面的第二梯队。而楚国依然强大,在山东六国中隐然以老大自居。各国畏惧威势,也往往屈从。只有齐国,倚仗自己有山海之利,经济战国第一,国富民强,自然打起仗来也底气十足。
于是,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之间渐渐就演变成了,齐国和楚国争霸。而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宋国,则成为一个香饽饽。虽然说宋国的力量比较弱小,但是,就好像是三英战吕布,关羽加张飞和吕布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武艺平平的刘备参战,却一下子改变了平衡,吕布就只能落荒而逃了。而当时的情况也是如此。谁联合宋国,谁就在争霸当中占据了优势!
而宋国呢,自然想要好好发挥自己的这个特长,像如今的很多司法人员,整天盘算着吃完了原告吃被告。你们想结盟可以,给钱给粮给兵。宋国竟然还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小小宋国竟然要挟起了强大的楚国和齐国。
齐王很生气,把宋国的使者赶了出去。可没想到楚王竟然公开宣布和宋国结成联盟,给了宋国许多金银财宝。于是,宋国就很拽了,经常在一些小国面前张牙舞爪,耀武扬威的。
可是,旁边的齐国却恼了。齐国怎么能够容忍楚国和宋国结盟呢。楚国强大,齐国暂时惹不起,可是宋国弱小啊。于是齐国出兵攻打宋国,希望在楚国出兵之前,就铲除掉常年两边倒的墙头草。
宋国国君慌了,急忙派人去楚国求援。可是楚王希望宋军和齐国军队先打着,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自己再参战,于是,军队在边境迟迟不发。
此时,苏秦到了宋国。国君急忙请来苏秦,给了苏秦许多的金银。苏秦欣然接受,出使齐国。
苏秦没有去见齐王。齐王正在气头上,自己贸然进去,很容易起到逆反作用。苏秦找到了齐国的实权人物宰相,告诉宰相:“你不如劝说齐王答应和宋国结盟吧。您可以派出使者告诉楚王,是因为宋国国君过于嚣张,经常在各国败坏楚王的名声,齐国才出兵的。楚王知道后肯定会生气,然后就会和宋国绝交。这样的话,齐国就可以和楚国结盟。那么,要消灭宋国就轻而易举了。只要消灭了宋国,那么宰相大人您在齐国的势力就会更加壮大啦。”
齐国宰相一听,哈哈大笑。后来,宋国果然又和齐国签订了盟约。
宋国的国君一天天长大了,宋国的宰相也一天比一天担心起来。
宋国的宰相已经在位好多年了,从前任国君开始,就已经是宰相了。国君病重,把小太子的手交到宰相的手中,希望宰相要好好辅佐太子,让太子成为一个好国君。
宰相并不是一个坏人,在太子即位开始的一年,宰相大人也确实曾经想过全心全意辅佐新君,一切以宋国的利益为上。于是,宰相克己修身,勤于国政,日夜操劳。宋国也一天天变得好起来。于是,宋国太后夸赞宰相,宋国的大夫们奉承宰相。好话铺天盖地而来。
一开始,宰相大人还会有些不习惯,可渐渐的,宰相就把这种夸赞当成了必然,反而听不进人们对他的一些建议了。曾经有人说宰相任用自己的亲信,结果第二天就被贬斥到偏远的地方。
朝中的所有反对派们,一个个被宰相收拾掉了。放眼朝廷,没有一个人是宰相大人的对手。
宰相很得意。
一晃七八年过去了。
太子即位的时候,不过是十岁的小孩。由太后垂帘,宰相辅政,势所必然。可是,不知不觉中,太子已经长大成人。眼看就要到了加冠的日子了。前不久都有人提议说,应该在国君十八岁的时候,将政权叫唤给国君。
宰相很生气,狠狠的瞪着进谏的那个大臣。那个人是国君夫人的父亲,自然是希望国君能够执掌大权,那么他也就可以青云直上,在宋国作威作福了。
可是,宰相怎么愿意轻易的把权力交出来呢?宰相曾经找过太后,试探太后的心意。可是太后和宰相的心意不完全一致。太后也喜欢权力,可是国军是她的儿子,就算是交还大权,太后依然至高无上。要想从太后那里找到援助,几乎是不可能的。
国君一天天长大,以前可以借口说国君年幼,可是眼看着国君就要成年。自己应该想个什么理由好呢?毕竟,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有名分的。师出无名不行啊。
正在苦恼间,听闻苏秦来到了宋国,宰相非常开心。宰相准备了一百两黄金,亲手献给苏秦,希望苏秦给自己一些意见。
苏秦看着满眼期待的宰相,笑了。苏秦说:“很简单,宰相大人。我这次是以楚国使者的身份来到宋国。明天上朝的时候,我将会公开称赞国君的孝心。这样的话,大臣们自然就不会再提亲政的事情了。朝政就依旧会是太后和宰相大人掌握了。”
宰相一听大喜。国君一方面不好意思公开向太后要权了,而另一方面又必然被楚国威慑。如果楚国希望太后和宰相执政,相信国君和他的岳父也不敢公然作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