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秋雨轩读书管中窥史品三国孙策叶之秋文化 |
分类: 秋雨轩品三国之正史篇 |
孙策少年天才,早早就享有大名。孙坚本是吴郡人,后来攻破黄巾的名将朱隽看重孙坚提拔孙坚到自己手下效力,从此开始征战四方。而孙策一直陪伴母亲吴夫人生活在两淮流域的寿春县。当时孙策不过是十来岁,但已经很是老成,名声远播,经常结交一些知名之士,举手投足颇有大将之风。而舒县的周瑜,和孙策同样年纪,听闻孙策大名,不辞辛苦从舒县前来拜会孙策,两人一番交谈之下,相见恨晚,义结金兰。周瑜建议孙策离开寿春,前往舒县,周瑜家乃是舒县大族,生活富庶,衣食无忧。孙策在请示母亲之后,就携带家人,一起来到舒县生活。
周瑜把自己家中的一座大宅子送给孙策,孙策也坦然接受。《三国志》记载:“(周瑜)升堂拜母,无通共。”可见周瑜和孙策关系,已经和亲兄弟一般无二。在舒县,两个人一起快乐的生活了几年,一起读书,一起结交名士,孙策的名声传遍江淮之间。
可是,孙坚去世的消息传来,孙策在舒县也就呆不住了。孙策把父亲孙坚护送到老家曲阿安葬,之后就渡江前往江都生活。在舒县虽然有周瑜照顾,但是舒县狭小,没有什么才智之士,要想为父报仇,要想实现父亲的遗愿,那就必须前往更广阔的天地。而广陵郡江都县则是比较好的去处。
于是,孙策在安葬父亲之后,就来到江都生活。孙策来到江都之后,拜会贤才,招纳死士,凭借其出色的才华,很快成为江都名头最响的青年才俊。而孙策在江都最幸运的,是遇上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导师,以后号称“江东二张”之一的张纮。周瑜虽然是赤壁之战第一功臣,但是正史中的周瑜,更多的是一个军事大家,对于政治决策,还是比较缺乏。对于初期东吴的政治方向,有过重要影响的其实有三个人物,即张纮、张昭、鲁肃。
孙策久闻张纮大名,可是一直没有机缘得见。孙策就算名气再大,不过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可是张纮却是享誉江东的大名士,根本没把孙策放在眼里。孙策多次前往拜会张纮,都没有遇到。后来,张纮的母亲去世了,做儿子的总要出来主持丧礼吧。于是,孙策前往吊丧,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张纮。当时的孙策,对自己的前途有着许多考虑,却也有着许多迷茫。到底自己的路该怎么走呢?孙策想不明白,周瑜也想不明白,于是,孙策想请教下张纮,看看大名士有什么高见。
孙策说:“现在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天下群雄纷纷扰扰,各路豪杰都占据州县,但大多不过是为了各自的私利,不能够平定为难,救济苍生。”孙策首先告诉张纮,自己并非是那些争夺名利的世俗官吏,孙策的志向,乃是在济世安民。孙策又说:“我的父亲当初就和袁氏兄弟同破袁绍,可惜还没有成功,就被黄祖杀害。”孙策当初最大的资本,就是他有一个出名的父亲。而孙坚的出名,关键就在于董卓乱国时,是第一批起来反抗的义士。而孙坚在反董卓大战中的出色表现,自然也是天下闻名。然后孙策说到了自己:“我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有些小小的志向。我希望从扬州刺史袁术那里借回我父亲的兵马,前来投靠担任丹阳太守的舅父,招兵买马,割据东吴,这样我既能够报仇雪恨,又能够帮助朝廷镇守一方。不知道先生以为如何呢?”
张纮听后,心中微微感到诧异。确实如眼前这位青年所说,汉末大乱,天下诸侯大多是名利之徒,眼前虽然风光,却注定不能长久。眼前的孙策话说的好听,说什么自己是为了济世安民,可是漂亮话谁不会说呢?张纮就说:“本人不过空有虚名,没有什么才学,怎么能够指点贵客呢?何况我现在还在服丧其间,心中悲痛,根本就没有心思回答您那些打打杀杀的问题。”孙策一听,张纮话里有话。很明显张纮有才华,有见识。可是却假托服丧,不肯指点自己,一定是自己的诚心不够吧。
孙策说:“先生不必谦虚,你的名声传遍江东,远近的士大夫谁不敬仰。我以后何去何从,都由您来决定。希望您稍微考虑考虑,给我指引。如果我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报仇雪恨,那必然不忘记先生的功劳!”说着说着,孙策禁不住涕泪交流。张纮看看孙策,虽然不过是二十出头,但是忠心为国,颇有大志,而且对自己毕恭毕敬,很是尊崇,多少有些动容,于是告诉孙策:“昔周道陵迟,齐、晋并兴;王室已宁,诸侯贡职。”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孙策的表述中,依然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汉室忠臣,就算是霸占江东,那目的也不过是为了给父亲报仇积蓄力量,而之后,是要成为朝廷的藩篱(守卫),为朝廷镇守一方。这也符合父亲孙坚的一贯的风格。可是张纮却悄悄告诉孙策一个事实。当初周王室衰微,于是齐国和晋国相继兴起。等到王室太平的时候,诸侯也就只能安分朝贡。也就是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才有一展怀抱,割据独立的可能。而一旦天下一统,就只能安安分分做一个地方官吏了。张纮在暗示孙策,别做什么汉室忠臣,要趁着天下大乱,割据一方,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
然后,张纮告诉孙策,不能妄自菲薄,孙策你小子,还是很有本钱的。“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籓而已哉!”孙策的本钱有:其一,孙策的父亲孙坚爵位为侯,并且骁勇之名传遍天下,只要是打出孙坚的旗号,前往丹阳,收拢兵马,那么,荆州扬州都可以安定,自然就可以报仇雪恨;其次,孙策本人胸有大志,但是应该目光更长远,气魄很宏大,只要能够割据长江,诛杀奸佞,这样就可以匡扶汉室,建立的功劳应当可以和齐桓公、晋文公相比,又怎么会只是一个地方官员呢。
张纮一番话,说得孙策热血沸腾。最后,张纮告诉孙策,要想成就霸业,应该尽快离开江都,前往丹阳,一路向南才能够进一步发展。为什么呢?当时的江南诸侯,不过是刘繇、王朗之流,可是北方却已经被袁绍、曹操、公孙瓒、刘备、吕布等等英雄豪杰瓜分。向南走,才会有出路。
可以说,张纮的一番话,就好比诸葛亮的隆中对,为迷茫的孙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