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之秋_段钱龙
叶之秋_段钱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069
  • 关注人气:6,9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禄山求上位毒设连环局

(2012-05-21 18:12:54)
标签:

秋雨轩读书

叶之秋

安禄山传奇

文化

分类: 管中窥史雄视百代品唐宋

                        安禄山传奇  

                                                  叶之秋

 

                           四、究竟是谁设下的连环局?
  
  开元二十七年,是安禄山人生难忘的一年。
  在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侥幸逃得一死,回到幽州之后,从一个小兵重新干起,到开元二十七年的时候,安禄山又混成了将军。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安禄山确实有勇有谋,率军作战多次取得胜利,另一方面,作为养父的节度使张守圭看到安禄山竟然活命归来,心中多少有些惭愧,于是对安禄山也加倍爱护,很快就重新登上高位。但是,死里逃生的安禄山,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安禄山了。以前,安禄山对张守圭大人提拔重用自己,心中充满了感激,可是,当看到张守圭为了保全自己的官位,竟然主动把自己献给朝廷,让自己背了黑锅,心中对张守圭怨恨不已。可是,安禄山早就学会喜怒不形于色,表面上看来,安禄山比以前对张守圭大人更加尊敬,可暗地里安禄山开始把自己多年带出来的心腹安插到各营担任军官,好兄弟史思明也成为仅次于安禄山的军中高级将领。
  安禄山在等待时机,报当年的一箭之仇。
  
  很快,机会来了。在开元二十七年的五六月份,奚国和契丹不断侵犯幽州边境,边关告急。范阳节度使(即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大人已经接到了好几份唐玄宗催促出兵的诏书。可是张守圭一直按兵不动。奚国和契丹一直是以骑兵骚扰,而大唐的军队却是以步兵为主,不擅长追击作战,兵马轻易出动,只会虚费粮草,并且错过战机。张守圭派出侦查骑兵四处刺探军情,等到时机,摸清敌军主力,然后来个围歼战。
  张守圭不愧是史书中所称的“世之虎将”,这位在对抗吐蕃和契丹、奚国作战当中表现卓越的大唐名将,很是沉得住气。
  可是,幽州将军赵堪和白真陀罗却不甘心一直窝在幽州城内。在他们看来,张守圭年纪大了,早就没有雄心壮志了,只想着保守自己的权位,根本不想杀敌立功了。现在的幽州采取守势,确实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可是自己这些将士,也就失去了杀敌立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两个人密谋,希望挑起幽州将领不满的情绪。
  赵堪也很阴险,自己贪功,可是并不像自己冲杀在前,万一张守圭抓自己一个违抗军令,擅自行动的罪名呢?于是赵堪和白真陀罗伪造了一封张守圭的手令,命令平卢军指挥使乌知义率军出战,进攻潢水上游的奚国部落。乌知义接到手令,半信半疑,前不久张守圭还召开了军前将领议事,严格下令不许擅自出兵,怎么一转眼就给自己下了这道命令呢?可是,使者带来的节度使的令箭确实千真万确。乌知义有些犹豫,想亲自到节度使府询问张守圭。赵堪和白真陀罗二人早就命人监视乌知义,看到乌知义竟然不上当,还骑马往节度使府上去了。两人赶紧拿出第二套方案,由白真陀罗亲自出面,在半道上拦截乌知义,并且拿出一份唐玄宗的圣旨,命令乌知义立刻出战。
  唐玄宗的诏书并非伪造,诏书上也确实是一再催促幽州节度使出兵剿灭乱军。看到圣旨,乌知义不得不信。乌知义率军出战,开始取得一点小小胜利,于是想着乘胜追击。赵堪和白真陀罗率领本部人马随后出征,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奚国军队仿佛早就知道了乌知义的行军路线,竟然在半道上设下埋伏。乌知义的一万多人全军覆没。赵堪二人看到情况部队,赶紧后撤,也被奚国军队追杀的七零八落。
  张守圭得知情况大怒,自己还没有决定出战,幽州一方就已经损兵折将,死伤竟然有一万五千人之多,这可怎么向朝廷交代。乌知义战败却侥幸逃命,张守圭召了去,仔细盘问,得知竟然是有人假传圣旨,更是大吃一惊。于是立刻下令擒拿白真陀罗。可是大败已经铸成,怎么办呢?
  
  五、张守圭谎报大胜究竟是谁走漏消息?
  
  张守圭很苦恼,怎么办呢?自己制定的防守方略,本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可没想到手下人贪功冒进,竟然犯下如此大错。可是,此时就算朝廷知道了是白真陀罗假传圣旨,自己领导无方,导致上万人战死,总是难辞其咎。思来想去,张守圭都想不出什么好方法。
  此时,安禄山来到张守圭的身边。安禄山说:“父亲大人,既然上报无论如何都会受到朝廷惩罚,不如……”张守圭回头,狠狠瞪一眼安禄山。许久之后,张守圭又长叹一口气。确实,张守圭自己也发现自己老了,都年过六十了嘛,能够守住自己的官帽,在幽州太平的过下去,张守圭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如今,大祸从天而降,自己除了隐瞒还有什么好方法呢?
  安禄山上前一步,又说:“父亲大人,我们不但不能说大败,而且要说大胜。我方死伤数千,可是敌军死伤数万,是空前的大胜利!”张守圭看着安禄山,烛火在眼神中跳跃,可最后还是黯淡了下去。
  张守圭下令把白真陀罗和赵堪二人都下狱,用重兵把守,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这两人可是自己保命的棋子。同时,张守圭写了一封奏折,向朝廷禀告边关大胜的消息。
  其实,这类现象在边关也是常事,许多将领经常以一当十,杀了敌军一千,就谎称一万,以领取相应的赏银,而自己一方的损伤,则大大缩水,以减少处罚。张守圭为将多年,从未虚报,对那种虚报的将领也从来不屑一顾,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沦落到这种地步。
  张守圭写好奏折,交给安禄山,让派出心腹直接把奏折递交给中书省自己熟悉的一位宰相。
  安禄山派史思明带上十来个骑兵,到长安走一趟。
  史思明一来一去一个月,等到回到军营不久,竟然就传出朝廷派出了采访使,来调查前不久的幽州大捷一事。张守圭一听就慌了。怎么回事呢?张守圭把史思明叫到大帐,仔细询问,可是没有一点问题。
  等到史思明退出大帐,来到安禄山的房间,两个人相视而笑。
  原来,这场兵变,正是安禄山的大手笔。
  安禄山首先在喝酒聊天的时候激怒赵堪,挑起赵堪的好胜之心,并且答应帮助赵堪从节度使大帐盗取令箭和圣旨。要知道赵堪等人虽然是张守圭部下,可是和张守圭平时关系并不和睦,要盗取令箭和圣旨,很是危险。可是由身为养子的安禄山出手,就容易多了。并且,安禄山告诉赵堪,只要用节度使的令箭和唐玄宗的圣旨,乌知义就一定会出兵,而一旦乌知义取得胜利,赵堪也率军出征,去抢夺功劳。那样的话,赵堪就可以立下大功,皇帝必定会认为张守圭剿灭奚国不利,而任命赵堪将军担任幽州节度使。赵堪叫上自己的心腹白真陀罗,两个人盘算了好久,觉得这个计策自己怎么算都是大赢家,于是两个人决定干了。
  可是,当乌知义大军前进的时候,安禄山派人前往奚国,告诉了乌知义大军的动向,告诉奚国人只要小败一场,就必定可以大败幽州军队。安禄山提出的交换条件就是当他担任幽州守将的时候,给点面子,做几场假戏,让他好升官。奚国人当即答应了。
  于是,安禄山以一万多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了自己一次升官发财的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