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读汪曾祺

(2011-08-25 17:03:56)
标签:

秋雨轩读书

汪曾祺

文化

分类: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闲读汪曾祺
                                                 
                              一、
    世人都说汪曾祺先生是小说家,然纵观先生一生著作,小说二卷,散文四卷,而七八卷中多数文章也可归入散文一列。那汪先生是散文家?
    小说与散文不同,小说多虚构,散文多写实,可汪先生模糊了这一界限。从新时期的《受戒》开始,到九十年代的《薛大娘》《小孃孃》都是如此,这些文字算小说,还是算散文?
    我看以文体来限定汪先生,本身就是错误。以文人来定位汪先生或许更加合适。以文为生,在文字之中寄托自己的回忆和遐想、过去与现在;淡化虚构,融入了写实的背景之中,其实生活本身自有精彩。
    老戴介绍我,说我是“江西大儒”,我笑翻。知识分子都谈不上,何况是儒?顶多就是一读书人吧。当然,老戴与我乃知交,相互揶揄,也在情理之中,一笑置之即可。
    但对文学、文化的追求,还应努力,虽然平凡,但努力不庸碌,在忙碌之中不忘诗书。当然,能得遇贤妻,才能如此。
                                二、
    虽然评论家多看重《受戒》、《大淖记事》一类文字,因其题材独特,风格迥异,而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但我却以为,那些文字,“秀”的色彩更重,那个时期的汪曾祺,也还不够成熟。相比而言,我更喜欢看《詹大胖子》、《陈小手》、《薛大娘》等篇章。题材完全来自生活,仿佛就在你我左右,语言上不刻意求工,风格上不刻意求异,精雕细琢或许还不如平易自然。这些文字,能带给我更多的思考,也更能感受汪老的宽容与淡泊。
                                 三、
    看汪先生写的《晚饭花集·自序》,里面用了很多文字来写晚饭花的样子和评价,以为花多而细碎,可用“村”“俗”来形容。汪先生还说:“我的小说和晚饭花无相似处,但其无足珍贵则同。”
    但记得当年看《晚饭花》这篇文字的时候,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是,晚饭花很常见,北京人叫它野茉莉,而我们乡下则叫做“洗澡花”。花很常见,儿时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墙上都中钟满了洗澡花。多了就低贱了。不过花挺好看的,粉红色的,紫色的,大红色的,黄色的,甚至多种颜色混杂的,盛开的时候一团团,一簇簇,在生长在小镇的我们,已经是难得的美景了。花在黄昏时候开放,我们去河边洗澡的时候还是花苞,等回来的时候已经盛开,于是你掐一朵,我掐一朵,放在嘴里,嘟嘟的吹起来。等到夏天过半,花就会结果,黑黑的小圆球,还有很多凹凸的小点,很可爱。
    二是,正因为晚饭花很常见,就如平常生活的我们。一生当中,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但是在平凡的生活当中,却也有深深地寂寞和长长的哀伤。只是更多的时候,压抑在无知和忙碌当中。而汪先生,却把一个女子,平凡的女子,一生的寂寞和悲哀,以平凡的晚饭花为象征,表现了出来。
    正因为汪曾祺的作品大多描写晚饭花般的凡人,而又描写的如晚饭花那么美丽,虽然是低贱而俗艳的花,却也如此的动人。
                               四、
    汪先生是小说大家,对于小说之道和作文之道的论述异常精辟。而我之所以越来越厌恶当代文字,倾向于古代史传、笔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嫌弃当代文字的啰嗦。在古代名作中,经常寥寥几笔就活画出一个人物的神髓。
    以对话方式,聊天的态度来作文,也需谨记。
                                五、
    汪先生写《旅途杂记》,写他参观半坡人的遗址,感叹: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就在于磨制一根骨针,想出在骨针上刻出个针鼻。
    很多时候,都会去笑话没什么文化的人,咋咋呼呼也好,忙忙碌碌也好,风风火火也好,总觉得自己会思考,比起别人自然高出一个层次。其实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不在于你对生活做多么深刻的总结,而在于生活的过程中,你是否热爱生活,认真的去品味生活。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自己读书、写作的意义感到怀疑。自己只是一个凡人,卑微而鄙陋。读书只有几本,文字也很浅薄,写出来,也只有一二知己互相吹捧,甚至于无人问津。后来想明白了,人生的路,要自己走。有他人的喝彩固然好,但自己内心的坚定更加重要。像陈忠实先生就说,希望写一部时死后放在棺材里做枕头的书。而贾平凹先生也说,《废都》是一部可以安妥他灵魂的书。平凡如我,渺小如我,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保持一份宁静,就已经足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