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史】庞勋兵变,只为思念故乡
庞勋起义对唐王朝的打击非常大,史家有评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大唐王朝因为黄巢起义而灭亡,而黄巢农民起义的源头又是桂林戍卒起义,庞勋正是桂林戍卒的首领。
庞勋起义本是一批游子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无奈之举,可最后渐渐演变成对抗朝廷残害百姓的兵乱。曾经一度拥有20万大军的庞勋,却在前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迅速覆灭,其中缘由,让人深思。
唐宣宗大中时,安南都护李琢残酷剥削人民,南诏国三次进攻攻安南,并攻陷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唐王朝命徐州节度使孟球召募两千人前往交趾援助朝廷军队,后来又抽调徐州兵八百人戍守桂林,当时的官员向士兵许诺,只要驻守三年,就可以风风光光回归故乡。可是一直到咸通九年七月,这些人在桂林已经戍守6年了,还是没能回到家乡。他们屡次请求返回徐州,但是当时的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借口找不到替换部队,要求戍卒再留守一年。桂林地处偏远,要不是当初朝廷许以厚利,谁愿意从富饶的安徽徐州,跑到这偏远的桂林?愤怒、不满,在士兵之间传播开去,犹如瘟疫一般,吞噬每一个人的心灵。
庞勋当时是军中粮料判官,他为人多谋,很多人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本来庞勋也没想起兵,可是自己的好友许佶、赵可立等人和都头王仲甫发生争执,一怒之下,许佶、赵可立将王仲甫杀死。大家无路可退,此时等待他们的必将是朝廷的全面围剿,继续呆在桂林只能等死。回到老家徐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打回老家去!死也要死在家乡!
庞勋为难自己挺身而出,担任了八百徐州兵的首领,走上了一条反叛朝廷的不归路。
庞勋很精明,首先率军占领了桂林监军院,夺取了里面存放的大量的兵器铠甲,然后挥师北上,经湖南,沿长江东下,过浙西,入淮南,直趋徐州。
此时的大唐王朝,早已从根底上腐烂了。国家由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早已疲惫不堪,而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出嫁,皇帝非常宠爱这个女儿,于是倾自己所能,为女儿准备嫁妆。唐懿宗在广化里为公主修建了豪华的府邸,连窗户、井栏、药臼、马槽,筐子都是用金银制作的,赏赐给公主五百万鍲作为陪嫁。如果此时的大唐还是开元盛世,或许还可以承受,但唐懿宗时期,天下百姓早就民不聊生,很多地方的树皮草根都被挖尽。
于是,小小的八百人的队伍,以一个州县就可以平定的叛乱,却犹如滚雪球一般,越积越多,越来越大,到了安徽,攻克了宿州之后,队伍发展到了六七千人。此时,是咸通九年的十月,距离起事不过三个月。八百人的桂林戍卒竟然横扫东南。
开始,朝廷宣称对这次兵变予以赦免,允许庞勋部队在护送下返回故乡,但是却要求庞勋等人在湖南的武宁地区就放下武器,接受朝廷的管理。一些戍卒本来并不想造反,一听这么多,果然放下武器。可是庞勋等为首将领却知道,普通士兵或许还有生还可能,但自己这些人朝廷却绝对不会放过。于是庞勋宣称,赦免不过是朝廷的诡计,在大家放下武器之后,朝廷肯定会将所有人杀害。加上以前就有过一些兵变的例子,几乎无人可以生还。一番说辞之下,大家又重新拿起了武器。而沿路的一些戍卒也非常同情庞勋等人,一些人也选择加入。在武宁地区,军队扩充到一千人左右。
到达宿州后,庞勋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一场纯粹的军队暴动演化成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一方面,庞勋公开宣称自己为兵马留后,设立官职;一方面,庞勋放纵士兵四处劫掠,抓捕杀死那些民愤极大的朝廷官员;一方面公开征兵,扩充自己的力量。只有做大才能做强,只有做强才能生存。一些穷苦百姓没有活路,对朝廷残酷盘剥的官员极为痛恨,于是纷纷加入到庞勋的部队中。短短一两天,队伍就壮大到六七千人。
面对已经开始攻占州县的庞勋部队,朝廷震怒,立刻组织力量进行围剿。在庞勋攻下宿州两天之后,都虞侯元密统领官兵3000人进攻宿州。庞勋明白一旦陷入包围战,自己手中这六七千人,真正能打的还是当初的八百戍卒,其他人不过是穷苦百姓,活不下去了才跟随自己。一旦战败,军心涣散,所有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庞勋派人四下搜寻船只,装满了粮食武器,顺流而下。在冲出包围圈之后,庞勋料定官军在发觉宿州只是一座空城之后,必定星夜来袭,于是在汴河附近,官军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都虞侯元密果然率军追来,可是长途奔袭,队伍几乎不成建制,又想不到乌合之众的庞勋部队,竟然还敢掉头设伏,三千人在此战役中全部丧身,鲜血染红了汴河。
此后,庞勋北渡濉水,取徐州,俘唐徐泗观察使崔彦曾等。庞勋以徐州为中心,分兵攻城略地,先后攻取了濠州、滁州、和州等地,占有今鲁南、皖北、苏北大片地区,很多穷苦百姓和山野盗贼纷纷归附,队伍一度壮大到二十万人。
庞勋的兵变已经成为威胁到唐朝在东南地区统治的心腹大患。朝廷任命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全面包围庞勋部队。一场真正的血战拉开序幕。
从咸通九年的七月到咸通十年的九月,仅仅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庞勋等桂林戍卒从八百人发展到20万人,从占领徐州的时候开始,长达十个月的时间里,几乎天天在血战,官军叛军死伤几十万人。八百人的思乡梦,却让几十万人付出血的代价,如果庞勋他们事先可以预料结果,不知道当初又会做什么选择。
当然,在每一个混乱黑暗的朝代,百姓的命运都是那么可悲,难怪张养浩会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