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的自我
(2010-11-25 17:06:45)
最真实的自我
《嗜血判官》第二季随感
第二季看的比较匆忙,也没有第一季那么吸引我,有点走套路了,就不是很动心了。不过整体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片子,美剧远比国产乃至港台的片子紧凑。人家说韩剧可以空十集不看,依然可以看得下去,情节琐碎之极,不过也有一种细腻的美。而国产剧却大都属于拖沓,一部10集可以演完的片子,生拉硬扯要演到20集,乃至40集,这就没有必要了。美国在电视剧上的制作观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永远都是市场决定成败。一部片子是否要后续,不是由制片方来决定,而是投入市场之后由观众决定。一部10集左右的片子就是第一季了,要不要第二季第三季,看观众的反应。《嗜血判官》到现在已经有了第五季了,我不知道有没有兴趣看完五季。当然,至少对于已经看完的两季,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一季,让我感受到,很多人都在伪装,在面具下生活。是的,生活确实如此。生活也需要伪装。昨天看宋人笔记,写到徽宗在五国城受难,曾经派遣一位密使来到临安,携带自己当年离宫时穿着的一件背心,和形皇后的耳环一只,上面有一只小蝴蝶,是高宗在藩邸时制作的,亲笔书信一封,说:“便可即真,来援父母”。宋高宗见信之后,宣示群臣,群臣皆泣。看了这则故事之后心中有些奇怪,为什么文字之中,只是写到群臣皆泣,而不是君臣皆泣呢?莫非赵构并不为自己的父母蒙难而悲伤?想想在徽宗钦宗被俘北上,北宋皇室大都被屠杀,但并非仅有赵构存活,而且,赵构即位并没有先皇诏书,其实是自立为帝。那么,赵构最需要的,就是名分了。而这次徽宗密使来临,无论真假,都可以告诉天下人,他赵构即位为帝,是符合太上皇的意思的。当然在即位之初,赵构或许也会真心想营救父兄,可是等到南宋局势稳定之后,考虑的就是自己的皇位了。从来国无二主,赵构曾多次公开表示,迎回二帝之后,要还政父兄。当初说这句话的事情,需要借助父兄的旗号来号召天下,而时过境迁之后,这没用的旗子自然也就扔在一边了。至于什么奸臣谗言,都不过是掩饰。
在很多时候,最真实的自我,总是自私的。
很多时候,人们都在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观点,在主流社会当然会被否定。但是不承认并不代表不存在。中国南宋之后理学盛行,而当理学成为道学的时候,就由学术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儒林外史》中的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又对女儿说:“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而阻拦你?你就这样做罢。”八天以后,女儿穿着守孝的白色的衣服,绝食而死,他仰天大笑说:“死得好!死得好!”这个故事看起来只是说礼教杀人,其实王玉辉为什么支持女儿自杀,女儿又为什么要自杀?为了青史留名嘛。从王氏的内心看,在丈夫死后回到娘家,但娘家贫寒,养不起一个闲人,自杀与父家,与夫家,与自己,都是最好的选择。王氏权衡的还是利。而王玉辉当然很少考虑到家境,深受道学影响的他,考虑的是名,青史留名比起现世的辛苦来,要重要的多。不过,重名和重礼又有什么不同呢,都还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权衡利弊。
不过如果人只有自我的话,生命未免可悲。
当戴克斯特为了杀人而杀人,尤其是看到因为自己而使一些关心自己的亲友受到伤害的时候,内心非常痛苦,觉得还是自首,来使无尽的杀戮有个最终的解脱。可是当看到女友的儿子那么依赖自己,看到妹妹亲口说出,一生最好的依靠就是自己的时候,戴克斯特决定不去自首。他要用尽方法来使身边的人不受到伤害。
整个的第二部,戴克斯特都在围绕什么才是最真实的自我,苦思冥想,内心搏斗。养父对自己的真诚和欺瞒,对自己的期许和失望,都让他非常痛苦。是不是要继续沿着养父制定的杀人机器的道路走下去呢?戴克斯特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方面维系对身边的人的热爱,一方面继续满足自己嗜血的欲望。力求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戴克斯特成功的走出了父亲的影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
戴克斯特和很多人一样,自我中有恶的一面,而且还是主要的一面,可是当人生只有恶的时候,生命就是一场悲哀,活着也成了一种负累。可当内心有所牵系,能成为他人的依靠的时候,一个人就不再是一个人了。
善与恶在我们的心中共存。只有善是不现实的;只有恶,是活不下去的。
当王玉辉外出散心,一路上,他悲悼女儿,凄凄惶惶,到了苏州虎丘,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竟一下想起了穿着孝服殉夫的女儿,心里哽咽,热泪直滚下来。王玉辉关爱儿女的天性随着泪水喷涌而出,让人叹息。而宋徽宗在五国城,依然喜欢召集群臣唱和,虽然没有了往昔的豪奢,却还是吟风弄月,强作风雅,如“方当月白风清夜,正是霜高木落时”,“落花满地春光晚,芳草连云暮色深”
,曾经风流自在四十年,枉顾天下苍生的的宋徽宗必定满心悔恨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