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朝与国之我见

(2008-05-27 17:22:20)
标签:

历史

朝代

国家

杂谈

                  朝与国之我见
                                                    ————  与史斗兄弟商榷

        我从词义的不同来解释一二。

        朝:朝cao者zao也,本义是早晨,有朝阳之说。
        因古人多在早上参加晨会,一般大臣在3点到5点就要在午门等候,在5点到7点的时候准时开会。
       于是由名词的朝阳,演化成动词的朝拜、朝会,已经朝拜的地方——朝廷。最后演变成国家。

       那么朝与国的不同在那里?

       古时国这个词多用于诸侯。比如有秦国有楚国,但是都是属于周朝
       也就是说,古时朝和国相比,概念要大。
       最开始的时候,这两个概念是很清楚的,秦始皇称帝之后,史称秦朝,不叫秦国了。

       然而历史在演变中,词义也在演变中。在汉代以后,尤其是在汉武帝推恩令之后,诸侯国渐渐的已经完全不能和中央对抗,甚至后来封为某某王(如赵王,秦王)只是一个虚衔,没有独立的封地,比如大家熟悉的李世民,登基以前叫秦王,但是并不是在秦地称王。
       于是国和朝的意思在渐渐相融。很多小国都自称为朝,大国更不必说,如唐朝、宋朝。称国就是低下一等,比如南唐以前是叫唐朝(后唐),在北宋强大之后称臣,自贬为南唐国主。国还是比朝低。

       至于国与家更是完全不同,最开始,诸侯封地为国,大夫封地为家,是以古代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齐家”是很了不起的,大夫的封地相当于县市,并不像我们现在的三口之家五口之家。

       但是在取消了诸侯和大夫封地的封建时代,国与家渐渐也相融。当然严格的说,国家是一个偏义复词,也就是侧重在国,家是虚指。我们当代则说有国才有家,是政治家很滑头的讲法。

       朝在后来渐渐的词义比国要小。
        比如我们常说,“清十三王朝”,清代有十二个皇帝,而皇太极有2个年号,所以叫十三朝,而后来一个皇帝称作一朝,比如乾隆朝,雍正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