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王冕

(2007-02-03 00:22:52)
分类: 流光溢彩莫待无花空折枝
                    论王冕
                         ——《儒林外史》人物论之一

    
    王冕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大儒,据说很有才学。
    据《明史》记载:
    王冕,字元章,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墓乃返,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屡应举不中,弃去,北游燕都,客秘书卿泰不花家,拟以馆职荐,力辞不就。既归,每大言天下将乱,携妻孥隐九里山,树梅千株,桃杏半之,自号梅花屋主,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尝仿《周官》著书一卷,曰:“持此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太祖下婺州,物色得之,置幕府,授谘议参军,一夕病卒。
    在《儒林外史》中,对于王冕的生平又有新说,认为王冕并未参加任何科考,几次拒绝官府邀请,朱元璋曾去拜访王冕,王冕劝行仁义,后来朱元璋夺取天下,派人请王冕出山为官,但王冕早早离开家乡,避世不出,在会稽山中病卒。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至少是吴敬梓先生心目中知识分子的典范,所以才会将王冕放在全文的开头,并且回目称: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自然,王冕有过人之处,比如自小好学,即便放牛也不忘学业,后来见荷花美景,立志画荷,开一代画风,这都是典型的文人楷模。
    而且,王冕不仅如此。中国一直非常看重人的德行,王冕有才,但要为后人榜样还要有德。这个德是什么呢?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王冕身处乱世,并未一心名利,而是时刻以保持自身节操为念。县官请人求画,一时不知画了,县官后来要求见面,故意躲避不见,县官四处逼迫,干脆离家出走,到他乡写写画画,亦可维生。朱元璋按理来说是真命天子了,可是王冕依然不买帐,躲入深山,寂寞老死。
    看到这里,我心中有个疑问。难道这就是吴敬梓先生心目中的榜样?
    中国历来不乏志向高远而品行高洁之人,如战国屈原,东晋陶渊明,但是更有身逢乱世,挺身而出的人物,如让后来世代敬仰的诸葛孔明,南宋时候的岳武穆、陆游,清朝末年的林则徐等等。与其独善其身,不如挺身而出改变这个社会。就算是社会最终不会为你个人而改变,但是这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精神却更让人钦佩,敬服!
    或者这里和吴敬梓先生的身世有几分关联。吴敬梓先生出身名门,见多了所谓的“文死战、武死谏”的高谈阔论,而随着家道中落,先生又目睹很多所谓名人、忠义之士的趋炎附势,世态炎凉。是以对于这个社会多多少少已经失却了希望吧。所以在《儒林外史》的结尾,也是寂寞惨淡,让人悲凄。
    其实,在王冕的一生中有一个人是不可或缺的,或者这个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流、楷模。这个人就是王冕的邻居秦老汉。
    秦老汉看王冕家庭拮据,就让王冕为其放牛,每天给予食粮,见王冕才德出众却不做官,依然爱他敬他,见王冕离家避祸,秦老汉为其照料家人,一生默默奉献,虽是山中一位无才无学的庄稼老汉却是真正的品行高洁,淳朴动人。就连秦老汉的死也是紧随王冕之后,虽一生平淡,却真是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为爱舍弃一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