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太子孙登安息在涡阳“宝冢”(之一)

(2013-10-03 09:06:11)
标签:

传奇宝冢

宝冢神奇故事

吴太子孙登墓

东吴帝国历史

孙权长子孙登

分类: 安徽老庄文化

http://s15/mw690/4719a15fgx6CrnWYDgi2e&690吴太子孙登安息在涡阳“宝冢”(之一)

 

 一、民间传说:涡阳“宝冢”的神奇故事

 

涡阳县新兴镇有一个古集,名字叫宝冢集。“宝冢集”的得名,是因集北头有晋代先贤孙登之墓。代代相袭,晋代先贤孙登之墓很有灵性,敬之则吉,犯之则凶。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为逃避灾难或治愈疾病,只要心存虔诚去墓地祈祷,总会心想事成。

相传东晋末年,此地来一书生,自言与孙登同族,名叫孙成。他只身一人,在距离孙登墓不远处一间茅草屋住下,耕作为生,后与当地一位姑娘结为夫妻。结婚之日,夫妻两人虔诚来到先祖孙登墓前跪拜祈祷,希望能够得到祖上神灵的保佑。一年过去,他们喜得龙凤胎儿女。夫妻俩精心抚育,两个孩子不知不觉长大成人。儿子聪明机灵,饱读诗书,科举高中;女儿慧心丽质,识书达理,乡里称许。后儿子去朝为官,当地恶霸故意找茬,霸占孙成家产,并要夺其女为妾。这姑娘性情刚烈,坚决不从,投河身亡。孙成让儿子连夜回家,全家在孙登墓前祈祷,终于依靠官府惩治恶霸,报仇雪恨。孙成拿出平生积蓄,多方筹借银两,在孙登墓旁筑庙祭祀。当地乡邻敬畏孙登墓,称之曰“宝冢”;大家对修建庙宇鼎力相助,庙宇落成之日命名为“宝冢寺”。

此后,四面八方前来“宝冢寺”祈祷保佑的人越来越多,孙登墓的灵性便广为人知。特别是有宴集宾客的人家,只要来此诚心祷告,就会出现白玉杯器皿供用;但使用后必须如数归还,不然就会遭遇殃祸。隋唐时期,偏偏有一户人家使用后没有归还,不久得到报应,其妻分娩生下一只大乌龟。从此,无论谁去孙登墓地祈祷,就不再灵验了。

到了大宋朝熙宁年间,此地居住一孙姓夫妇,丈夫孙用,夫人张英。孙用母亲一日突患大病,头部剧烈疼痛,导致双目瞬间失明。孙用夫妇早就知道孙登墓极有灵性,只因有人贪心而灵性不再。可是,孙用夫妇坚信,能够用自己的诚信感动神灵,于是就虔诚跪在孙登墓前磕头:祈求神灵保护母亲大病痊愈,重见光明。他们发誓愿倾家荡产,重修庙宇,并铸塔感念。他们的孝心终于感天动地,当晚孙用母亲就梦见神人驾到,用金篦子撅开眼中翳膜拂去眼疾,头疼病瞬间减轻。次日一大早,眼睛就恢复视力,重见光明。孙用夫妇为感念神灵保佑,倾尽家产重修庙宇,铸建宝塔。当地侠义之士陈翌也深受感动,发动乡邻前来资助,大家同心协力终于把宝冢寺修葺一新,所建宝冢塔高高耸立在孙登墓前。从此“宝冢寺”和“宝冢塔”名声传得越来越远,孙登被尊为 “孙真人”列为道教神仙。“孙登墓”渐渐为“宝冢”之名所代替,至如今人们习惯成此地为“宝冢”集。

清同治壬申版《涡阳县志》记载:“晋孙登墓在县北宝冢寺堡。”,虽然仅11个字,但是却具体交代了孙登墓所在涡阳县北宝冢的位置。民国十三年黄佩兰主编的《涡阳县志》共用276字对“宝冢即孙登墓”做了详细记载,可以印证一些民间传说:

宝冢在县城北四十里宝冢集北,旧传为晋孙登墓。元时,建塔其前,今圮。元重修宝冢塔记:夫宝冢者,按古老相传乃故孙登先贤之墓也。曩昔墓灵,敬之则吉,犯之则凶。居人常有作筵会集宾客者,以精诚致祷於墓,求假所需物色,墓会出白玉杯盤器皿舆之。得之负心不还,遂罹殃祸。后人虽屡有祈请,不复出焉。冢故以此为名。迄今村号称呼此之谓也。冢之东南有浮图一座。考其古迹有石香炉,上标云:宋熙宁八年(1076年),孙用以母目病不睹光明,兼妻张氏虔心祈告天地:若母目重明,当於此处建塔,以报洪恩。其母夜梦神人,以金鎞决开眼中之翳膜,旦恍然视物如初。用於是尽罄建置是塔,无何力作弗给,欲於中道而止。是时有本村豪民陈翌,悯孙用孝心,感天动地,相欲辅助其事周圆,塔既成,巍巍屹立焉。”

这两则史料告诉我们:涡阳宝冢集有晋孙登墓,墓主人是晋代先贤。始建于晋,墓前建有宝塔,宝塔旁有庙宇。因墓地有灵性,居民有求必应,后世遂称为“宝冢”;同时,还让我们明白了涡阳县新兴镇“宝冢集”得名的原因。

 

 

(此节2013年8月23日已刊发《亳州晚报》,题目为《“传奇”宝冢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