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的热度不减,先有王宝强离婚,后有张纪中出轨,今天,郭德纲来了。
这件事情的大意是说,郭德纲要清理门户,徒弟曹云金发长微博予以回应,全面披露了这些年来拜师学艺和离家出走的经过。于是搅动微博一池秋水。
就相声而言,南方观众比北方观众少。本人作为一名南方人,除了十几年前偶尔在春晚电视上看过几次相声,从来没主动在网络上看过相声。最近5年以来,家里的电视从来没开过机。所以对郭德纲的作品没好印象,也没坏印象;至于对郭德纲这个人,更是不了解,所以也不能评论。
直到今天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链接, 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二零零二年,你号称办学授课,我只身一人,满怀希望来北京求学,你说学期三年,学费每年8000,毕了业给艺术文凭,我那时初来乍到,又酷爱相声,便决定留下来随你学艺。交完学费后,你还给我开发票,签字盖章,母亲才放心把我交到你手里。”
这段话看得我云里雾里,不知道文中的“你”是指谁,也不知道这个作者“曹云金”是干啥的。看到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个曹云金是郭德纲的徒弟,大约是闹掰了,所以写了一篇长微博,发表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当然,再怎么对相声陌生,“郭德纲”三个字我还是听说过的。
从曹云金这篇文章的描述来看,为了拜师学艺,曹云金吃了郭德纲的很多苦头,包括师父把他赶出门,他不得不在椅子上睡了一周;包括他不为报酬,辛勤演出;包括他临时不能上春晚。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表达对郭德纲的种种不满。作者在最后说:“我本问心无愧,是你的江湖险恶,但我的世界阳光,道不相同不相为谋,如此,人生长路漫漫,确实不必再见。”
读完这么长一篇没有小标题的文章,还真有些累人,
读完后只想说一点个人感慨。
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早已过时
简单翻了一下曹云金这篇博文的评论,发现清新界的一股浊流: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不管郭德纲怎么不是,作为一名徒弟,不应该跳出来说师父的不是。
这我就哑然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本意是指中国传统文化里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但这种传统发展到今天,我觉得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日为师,这里的“师”,是指良师啊,不是指庸师。大约古代的老师都是很优秀的,所以不需要辩证看待。但是今天,很显然,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师”都是良师。既然如此,对于庸师也就没有必要尊敬了。如果一味地用道德的大旗来棒喝徒弟,其本质就是“愚尊”。如果你的老师是一个杀人凶手,你还要尊敬他吗?
从这个角度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早已过时。
二、吃苦受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同情
曹云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动情(假如的确是他写的话),写了很多拜师学艺中的辛苦,可谓满腹委屈。比如他没地方住,被克扣工资,无法出头等等。
在我看来,这不应该是一个男子汉应该拿出来说的事儿。
人生在世,谁TM没吃过苦头?比如我……(算了,打住),苦头说一点点就行了,点到为止,但千万别过头。这年头大家都活得不容易,所以吃苦受累的事情,拿来博人同情就显得气量狭小了。社会如此险恶,矫情给谁看?
曹云金吃了那么多的苦头,值得尊敬,但不值得同情。
记住,在公共场合,尽量别拿吃苦说事儿。因为各有各的苦处。
三、是英雄,就有用武之地
在任何行业,都需要老师的教诲和引导。没有一个负责而优秀的老师教你,即使智商再高,也难有所成就。无师自通的事情,大约只有床笫之欢。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龙头老大,曹云金这么多年为啥没有离开郭德纲?相信也是看中郭德纲在圈内的影响力,希望借师父的影响力,提升自己。
虽然大家都在抱怨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种种不如意,但是我认为,这个社会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公平的。如果你自认为自己很牛逼,那么就证明给大家看。要想出人头地,并不一定都要走歪门邪道。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的观众都很世俗,不能欣赏你的高雅,那就等一等,等你把自己修炼得雅俗共赏。
如果曹云金真是一块金子,又何必在郭德纲一棵树上吊死?
把自己修炼得强大一些,强大得超过郭德纲,曹云金就真的了结了。
如果还不能超过郭德纲,那就说明你忍气吞声还做得不够,那就跟着郭德纲好好学习,学习他的优点。
否则,曹云金终身不得了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