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期没收到《小说选刊》了,昨天老婆带了4期和5期的回来,晚上读完了胡学文的《装在瓦罐里的声音》(2007年第5期)。
文章很长,大约有两三万字。胡学文和罗伟章,都是我喜欢的作家。胡学文在他的创作谈《寻找底色》中写了这篇小说创作背后的故事。
“两年前,我下乡到一个村,村主任介绍本村有三大特产:西瓜、豆腐皮、光棍。我尝了西瓜,豆腐皮,却没见到光棍。村主任指着屋顶长满杂草的破房说,那是他们过去的住处。光棍们嫁到了外地一个村,那儿因矿难产生了很多寡妇。村主任感叹,曾经让他头疼的人一夜之间就掉进了福窝,不但有了女人,还因为女人得到的一大笔矿难赔偿而致富。”
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个有过坐牢的历史的光棍赵小铺,嫁给了因矿难而当了寡妇的素素家。但这个素素却没有赵小铺想象中的那笔巨额赔偿金,因为赔偿金被素素的婆婆拿走了。
故事一开始就充满了悬念,整篇文章读来毫不拖泥带水。
写一篇小说,或许就在于动笔之前对题材的仔细打磨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