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编辑眼中的英国出版(李朝明)

(2005-11-03 14:17:00)
标签:

杂谈

  我以一位普通编辑的身份参加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赴英短期学习与交流考察。此次学习的主题是出版编辑与版权业务。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多。英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对版权非常重视,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设立了版权部门。在他们看来,一本书不仅是一个知识资源,而且还是一个品牌资源。为了使每本书成为一个无限赢利的单元,使其效益最大化,版权买卖应发生在广义上的商业领域,而不仅仅是在图书出版领域。

   英国大型跨国出版商——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版权经理莱内特·欧文女士如是说。她对英国出版物输出国外(尤其是中国)情有独钟。这种情感自始至终毫不掩饰地表现在和我们的交往过程中。她说,未来世界有两个出版中心,那就是美国和中国。美国有强大的经济支柱和开放的政策,中国有庞大的读者群和廉价的劳动力,最近几年英国的一些图书在中国印刷就是一个例子。英国除了在版权输出占有优势外,书业市场很大程度被美国等国家兼并或占有,本国基本上无所作为。由于语言、翻译等问题,中国的图书对西方销售版权很困难。这从客观上来说对中国是不公平的。中国的图书版权销售绝大多数是香港和台湾。相反,由于中国正在发展,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急需计算机、医学等专业学术著作,也由于英美在销售版权方面更有经验,知名作者的作品容易转换成电视、电影等原因,英美等国家更容易向中国销售版权。这些年来,中国购买的版权,美国占50%左右,英国占22%左右,德国占6%左右。

  如果把出版社比做马,那么声望是马的血统,知识产权是马腿。这是英国出版界的共识。

  为了规避风险,使每一个策划的选题都有盈利,英国的出版界对出版的各个环节实行过程控制。这种过程控制由一整套严格的操作程序构成,具有分工细化、流程畅通、操作规范等特点,出版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能随意更改,也不能越级操作。这样每一个程序的工作不会因为人员的变动而受影响,以确保每一个程序的效果和效益。在他们看来,畅销书也是过程控制的结果,而不是事先就存在于某个人的头脑中的概念。只要不出一本“拍脑袋”的书,按过程管理就会盈利。英国出版的这一经营理念给了我们很深的触动。

  在英国,出版产业由几个大出版集团控制。但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各出版社的所有权转换频繁,这是资金运作的结果,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对英国的各大出版集团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分合合,英国出版界和学界的评价似乎不高。

  对出版社来说,市场营销策略与出版的图书性质直接相关。在英国,一些出版社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好的盈利,专注微观市场,如:鸟类、博物馆学等。没有专业个性的出版社很难在市场立足。

  图书市场是经常会发生变化的。在英国,通常的做法是项目经理人负责市场营销策划,每月检测市场的变化,看看是否影响预算或预告,并对自己的报告进行回顾,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如:是否对市场需求进行重新评估,是否应当增大宣传的投入,是否租借或购买书店的展台、橱窗,是否出版读者俱乐部版,是否有其他的商业运作价值,等等。

  英国的书业市场基本上被国际化了。跨国书店随处可见,一些大型的超市也在销售图书。我们专访了一家BORDERS(鲍德斯)连锁书店。书店的经理对我们说,书店的经营理念不是单一的销售,应当把书店变成文化交流的场所,舒适的购书和阅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销售产品的构成上,要从读者出发,读者喜欢什么就卖什么。在经营的策略上,要善于留住读者,增加回头率。如:经常对光顾本店的读者群进行归类以决定销售的图书品种及其比重;发行购书奖券;为读者查找和订购所需的图书;和出版社共同拟订销售的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