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长相普通,身材一般,年过40岁。
对离婚多年的王林(化名)来说,已经度过了女人最好的时光。2002年8月,当她结识家境富裕的古稀老人李若初(化名)后,便以“干女儿”相称,嘘寒问暖,甚至帮忙照顾老人病重的老伴。老伴去世后,孤独的老人更是将全部的情感倾注在“干女儿”身上,希望与她携手共度下半生。
然而,这名“孝顺”的“干女儿”认识老人的第三天起,便开始借钱。2年多,总计写下300余张借条,累计“借”走了老人一生的积蓄71万元。东窗事发,“干女儿”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案子结束了,“干女儿”入狱了,而善良的老人心里,却留下了一道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痕……
古稀老人偶遇“干女儿”
2002年8月,王林在上海龙华医院附近一超市做营业员,和她同居的男友没有工作,又喜欢赌博,日常开销几乎都压在了王林一个人身上,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古稀老人李若初的出现,让王林似乎看到了希望。老人经常到超市购物。渐渐地,王林知道老人家住静安区,儿子在美国,女儿在浙江,老伴得了癌症就住在龙华医院,他每天都来医院看妻子。“哎呀,老伯伯,侬太苦了,请个保姆就好了。要不,我去做。”王林表露出自己的能干和同情,老人随口就答应了。
8月初的一天傍晚,李若初和往常一样,乘公交车从医院回家。由于妻子病情始终不见好转,老人心事重重。“老伯伯。侬有啥烦心事呀?”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想起,王林就坐在他旁边。或许是被她的真诚打动了,李若初诉起了苦:子女都不在身边,自己来回奔波,已经体力透支。
下车后,王林陪着老人走回家,看到的是一套5层的私房,底楼租给了一家公司。由于子女都不住这里,妻子又长期生病,房间里蒙了厚厚一层灰。王林见状,二话没说就开始打扫整理,还不时和老人开玩笑。很快,房子有了生气,李若初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两人最终商定,王林下班后来做钟点工,每小时10元。第二天,李若初把此事告诉了住院的老伴。“这个人可靠吗?”老伴不无担心。“她就在附近超市上班,人品没有问题,侬放心好了。”
此后,王林几乎天天到李家帮忙料理家务,还时常去医院照顾李若初的老伴。王林的勤快和热情很快赢得了两位老人的信任,并认她做了干女儿。
干爹俨然一部“提款机”
2002年8月6日晚上,打扫完卫生,王林吞吞吐吐地说:“干爹,我儿子要买学习用品,可手头没钱,您能借我一点吗?”老人爽快地答应了,并让王林写了张借条:“今借人民币捌佰元整,到8月8日还清,如不还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