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的疼痛

(2008-01-29 09:28:30)
标签:

乡村

疼痛

李开云

春运

暴雪

回家

过年

文化

http://bbs.hz66.com/UploadFile/2006-7/2006731145744305.jpg                                              文 李开云

   

    农历2007年的岁末,中华大地正普降大雪,甚至不少南方城市都遭受暴雪之灾。

    我所生活的这个城市从没有过下雪的记录,在这个岁末,还是打破了30年以来“雨夹雪”的天气记录。不少市民纷纷涌上街头,一脸兴奋地伸出手去接住那些随风飞舞的白色小片。

    母亲打来电话,说村子下大雪了,有半尺厚,十多天没融化了。“我生你的那个冬天,也没有这么大的雪呢。”母亲说,“现在喂猪都困难了,得扒开厚厚的积雪,才能采回猪吃的甜菜。”

    母亲在电话里问:“快过年了,回来么?”顿了顿,又说,“听说现在火车汽车都不跑了,就不回来了吧,等到来年开春,路上不挤了的时候再回来。”

    是的,每到岁末的时候,路上总是特别的拥挤。据报上的消息说,重庆20多名民工在返乡途中遭遇大雪,公路被阻断后,他们就扛着行李,在冰天雪地里奔波了60多公里赶回家去;1月13日,春运的第一天,安徽师大女孩冷静在芜湖火车站被强大的人流推倒在冰冷的铁轨之上,重达50多吨的火车碾过她瘦小的身躯,时隔8天,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才踏上回乡的旅途,只是这一次,她是由伤心欲绝的母亲双手捧着,装在骨灰盒里踏上回乡旅途的……由于年末的暴雪天气,多条铁路线、高速公路线被迫中断,仅广州火车站就有数十万人滞留,飞机场像火车站一样拥挤不堪,到处是急着回家的人群。

    中国人对春节前后出行困难是深有体会的。我18岁那年的大年初二,送17岁的弟弟到广东去打工。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还在过年,路上人少,不至于太拥挤。父亲是在那年农历腊月廿五去世的,正是春运的高峰,接到噩耗的弟弟从广州星夜兼程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他跪倒在父亲的坟前,拉扯着我的衣角,哭着问我:“哥……为什么不等等我……等我最后再看看爸爸的模样……我想再摸摸他满是胡茬子的脸……”除夕之夜,我和弟弟坐在父亲的坟前,从不喝酒的我们像大人一样端起酒杯敬父亲的酒,弟弟边倒酒边哭着说:“哥……你不知道……从广州到宜昌,在火车上,我都是一直单腿站着,整整17个小时啊……没想到爸爸还是去了……你看我这身上,到处是淤青的痕迹,都是被人踩的……”

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的便捷,每年返乡的旅客并没见减少。“春运”一词,大概只有在中国才有吧。据铁路部门的统计,2008年这个晚冬,中国将有21.5亿人次加入这拥挤的归乡人流。

    所以,我理解母亲让我们来年开春再回家的良苦用心。她是怕我们一路受苦,更怕我们一路遭遇不测。她宁愿独自一人忍受相思、孤寂之苦,也不愿我们在路上出什么意外。

    在电话里听完母亲的“建议”,我随即笑着说:“还是要回来的,您的儿媳还没看见过雪花,就是想回来看一看呢……”

    我善意的谎言无法让她变得心安理得,她强作笑脸,说:“……路上注意安全……提前来电话,我到村口来接你们……”我听见母亲在电话那端落泪的声音。

泪水一滴一滴地击打在我的心灵深处,我分明地,感受到了母亲内心的疼痛。因为在我们回家的同时,母亲的心也就一直悬着,直到看到我们平安地回到家里。母亲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回家的人都能平安地回到家里。

    我想,对于那些死在回家路上的人来说,他们的灵魂是抵达了故乡深处的。每一个母亲,每一个乡村,都应该宽容和接纳他们灵魂的回归。

    挂上母亲的电话,推开窗户,街上是熙熙攘攘急着回家的人流,他们携妻带子,他们扛着行李,他们义无反顾地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急切地想要赶在除夕夜之前回到家里去。然后,去看看那些熟悉的残壁断垣,去看看那些日渐老去的老黄牛,去看看那些荒芜在地里的杂草,去看看那些依旧在风中顽强生长的老槐树,去拉着老人的手,陪老人说说话……乡村是永恒的,她就像一位母亲,默默地固守在你出生的地方,千年之前,乡村就在那里,乡村的模样就是你出生时的模样;千年之后,她仍然在那里,乡村的模样还是你离去时的模样。变化的,只是一出出的聚散别离,只是一拨拨出去回来又出去又回来的由年轻到沧桑的面孔,只是一段段如白驹过隙的短暂人生。

    母亲的牵挂,也就是乡村的牵挂;母亲的疼痛,也就是乡村的疼痛。乡村就像母亲一样永恒。

    愿美丽宁静的乡村,庇佑每一个在外的游子。

    愿母亲的心,不再疼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