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oy.online.sh.cn/joys/gb/images/2007-03/28/xin_01030428083181605262.jpg
http://joy.online.sh.cn/joys/gb/images/2007-04/03/xin_060404030856490192769.jpg
http://pic.thebeijingnews.com/ent/0607/2007/03-28/0019@91302.jpg
http://www.gs.xinhuanet.com/shishangxx/2007-01/11/xin_4101041011040002239554.jpg
《勇闯16街区》整个剧情是沉闷的,与喜剧片相差甚远,当然这部片子的定位不是喜剧片,而是动作片。
纽约警察局里一如既往的忙碌着,老干探杰克·莫斯利(布鲁斯·威利斯)虽当年勇猛过人尽破些要紧的大案,可如今日渐衰老的他却勇猛不敢当年。但“姜还是老的辣!”虽身手打斗大不如前,但机警过人、经验老道的他却总能化险为夷,依然可以在很多重要案件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眼前,便有一件10非常棘手的案件发生,一个名叫埃迪·班克(莫斯·戴夫)的黑人小子无意间看到了一起罪恶事件的发生,从而成为这起案件的重要目击证人。如今更是成了匪首党羽们竞相追杀的目标。因此,警方决定由资历深厚的老警探杰克·莫斯利来负责在开庭那天将目击证人从警局的看守所护送到相距16个街区之远的法庭现场。
而此时闻风而来的黑社会党羽们早已是蠢蠢欲动,这伙亡命之徒正是想利用这漫长而短暂的16个街区之路程来劫持并干掉证人埃迪,从而帮助他们的老大在法庭上因罪证不足而逃脱法律的制裁。而“黑证人”埃迪·班克却是个天生调皮喜欢无事打屁且乐观开朗的小子。性格不羁的他对穿制服的人也是从来都没有什么好感可言,对眼前的这位古板的老警察亦是百般的不合作。相反,老警探杰克对这位给他带来麻烦不断的黑人小子更是反感异常,但是出于对职业的尽心尽责,杰克还是拼尽全力与活力强劲的众匪徒们展开周折和惊险的斗智斗勇。而埃迪则似乎一点也没意识到将要面临怎样的险恶情境。在复杂而纷繁、不大不小的十六个街区之内,一场证人争夺战,或者说是一次亡命大逃杀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名满好莱钨的影星布鲁斯·威利斯显然老了,不但面容苍老,就连在片中饰演的警察也是苍老的,处处显得疲惫,还是个酒鬼。可就是这样一个颓废的老人,在关键时刻总能出奇制胜,将警察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两个镜头可值得回味:当老警察布鲁斯·威利斯将押有人质的警车停在马路中央,独自一人在滚滚车流中步入一家酒吧拿起一瓶葡萄酒朝外走的时候,黑社会已经冲向装有人质的警车,并示意人质摇下车窗,毫无疑问,倘若此时黑人人质打开车门,那么人质此时只有死路一条。就在这关键时刻,老警察布鲁斯·威利斯一枪击中黑社会成员,葡萄酒跌碎在台阶上,老警察如临大敌。这一枪开得太精彩了。
第二个镜头:黑人人质在老警察的家里喋喋不休地讲述他的开蛋糕店的计划,听起来就像是两人在对话一样。黑社会成员已经悄悄地潜进屋内,举起了手枪。令黑社会成员没想到的是,门后同样举起了一只手枪,而且已经瞄准了他的脑袋,这个人就是老警察。
影片所要传达的一个鲜明的主题是:人是可以改变的。一个坏人可以变成好人。
片中危机处处,值得一看,正义、友情、邪恶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只是影片一开始就显得过于沉重,缺乏幽默和喜剧的成分。这大概也是导演理查德·唐纳一贯的风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