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过人》中人机对峙——对对联
标签:
文化对联《机智过人》机器人图灵机 |
分类: 书评影评 |
《机智过人》中人机对峙——对对联
(牡丹娟子整理并编辑)
图片来自网络
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北京长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科技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本期迎来新的人工智能挑战者,一位会对对子的人工智能——才女“小薇”。
甲方:
人工智能——才高八斗的才女(人工训练一万副对联,自己创作出五万副对联)
对联机器人——“小薇”:来自中科汇联的智能机器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通唐诗宋词,秒写对联不在话下。
乙方:
最强人类——业内权威专家阵容强大(三位楹联高手)
1.金锐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师报记者,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主编,中国楹联论坛执行站长。
2.赵继杰 :首届对联中国大赛冠军。
3.贾雪梅:中国当代“联坛十秀”之一。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楹联论坛管理员。
出题官:老奇葩——史航(鹦鹉史航,知名编剧、策划人、网名"北方影武者"、"北方影武士",网络红人。)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向来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在人机对抗之前,出题官史航老师先传授对联基本功“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只要守住这四个原则,无一不可成对。”原来精巧讲究的对联却只有这四个标准,但却繁衍出无数人间喜乐悲欢。而人工智能“小薇”则能做到5秒钟之内做对子,还写的十分通顺,合情合理,实属不易。
为了见证“小薇”的才华,主持人高博现场出对:
1.以物命题:
主持人出上联:六个核桃真材实料强脑力
(本节目广告语)
2.以人命题:
主持人出上联:江一燕貌美如花
(大赞现场女嘉宾)
以此看,机器人的大脑虽然反应极快,但是信息的来源受研发者控制,存在一定的盲区。
比赛分三轮进行,规则是“小薇”与三位对联高手同时答题,由现场嘉宾对匿名答案进行点评,现场的观众作为“图灵测试员”投票选出“小薇”的答案,如果选对了,小薇失败,反之则获胜。
第一轮比赛为“无情对”(出句对句之间字面对偶越工整、意义越不相干,答案越优秀。)
对句:暗地抽风——小薇
第一轮对句作者赵继杰遗憾出局,“小薇”以对仗工整展现出“机智过人”而胜出。
脑补:何为无情对?无情对是技巧联中的一个独特类别,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却各讲各的,绝不相干。出题官用经典对联解释:
上联:树已千寻休纵斧
下联:果然一点不相干
第二轮为意境联比赛。以周杰伦的歌词“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意境为主题,创作成联一副。
“小薇”的答案是中规中矩的一副七言联:
上联:回眸已是当年少
下联:归思何知此日同
两位人类选手则相互对视会意并机智地充分发挥所长,写出了两副才华横溢的长联:
上联:两情缱绻忆当时,最难忘携手春衫,雨中浅笑;
下联:千种相思寄无处,更那堪伤心秋叶,檐下乱飞。
上联:檐角挂春寒,忆当时细雨绵绵,几瓣桃花忽憔悴;
下联:天涯寻旧梦,闻此际清歌袅袅,一些心事渐迷离。
本轮比赛的结果,现场观众的多数票自然而然地锁定了“小薇”的那副似通非通的七言联,两名人类楹联精英选手以人类的智慧向机器人宣告“机不如人”。
在评判过程中,身为嘉宾的著名主持人撒贝宁表示,当他读到“伤心秋叶,檐下乱飞”八个字时,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种意境所体现出的人类的细腻情感,机器肯定是写不出来的。但是也直率指出两名人类选手对对联前相互对视,这让研发者出语“屋檐下很凄凉”,并由衷感叹“人类太狡猾”。研发者眼泛泪光陈述研发智能机器人的艰辛与决心,并坦言“值得去攀登,值得去挑战!”诚然这一次人机对抗“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嘉宾们商议,虽然“小薇”没有通过“图灵测试”,依然可以入围最终的盛典。
对联机器人“小薇”在第二轮落败后,原定的第三轮试题被当成“加试一轮”来进行展示,不做测试。
http://s8/mw690/001iHYQzzy7fXBTC2Gz37&690
http://s7/mw690/001iHYQzzy7fXBTI5Aq96&690
http://s9/mw690/001iHYQzzy7fXBTNClO68&690
http://s7/mw690/001iHYQzzy7fXBTI5Aq96&690
http://s9/mw690/001iHYQzzy7fXBTNClO68&690
对句:澜沧江涨潮,东来水,西来水,南来水,北来水,自来水——小薇
本轮展示,人类选手显然技高一筹,机器人“小薇”的思维还是受限,虽然储存量极大,但是在情感和想象方面还达不到人类的高度。冷冰冰的机器人要想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还需要研发者的努力研究。
当我们为对联高手们在对联创作的领域中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而庆贺时,也应看到,由于机器运用了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机制,未来的机器人会越来越像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的领域逐步扩大,从机械的体力劳动,到复杂的理性运算,再到家庭护理及人机对话,甚至扩充到写小说、绘画、谱曲等等,几乎是无所不能。但是,机器人毕竟是由人设计与操控的,机器人能在许多领域帮助人类工作,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类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对联:文学·人学·心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