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丧钟》的折磨之后,终于迎来了读书会的另一本新书《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这本书教导我们如何克服同侪压力、依附及惧怕人之道。
第一次听到书名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是这一定是一本着重强调上帝以及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将上帝放大的一本书。但是最开始两周的读书内容给我带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因为书里一直在重点描述人以及惧怕人。
在第一章中提到,惧怕人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包括同侪压力、讨好人、共依附。同时在第一章的开始以威廉的一段自述表达出我们总是太过于注重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将人提高到了上帝之上,为了取悦人而忘记了我们本应当敬畏神。
第二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何我们会惧怕人,第一:因为害怕被曝光和遭人羞辱;第二:因为害怕被拒绝害怕被嘲笑或被鄙视;第三:害怕遭受人的攻击、压迫或威胁。他们的共同点是我们看人比神更有能力,觉得人比神更重要,而就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看法,赋予了人能力和权力,左右我们的思维、行动。
总结一下对于第一二章的看法,惧怕人的本质来源于罪,而我们对人的惧怕也反映出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读后感
http://i3.5ceimg.com/content/5feb974a-21a9-ea11-8da3-20040ff9d71d.jpeg
NO.2
无柳先生
作者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小到衣着大到思想他渴望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渴望被某些相信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的爱。(虽然确定耶稣的爱)
结果就被这些所捆绑,被这些认可所束缚,以致于觉得空虚其被称为“惧怕人”
它虽然自称是敬拜独一真神的,但骨子里却又惧怕人,因为在现实世界里他认为人更令他惧怕。“惧怕”在文中可认为对人的惧怕,且可拓展至对他人的敬畏或是被人控制或所有敬拜人、信靠人、需要人。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以人取代神。圣经本来教导我们敬畏主你的神,但我们却惧怕人。
思考
所谓的“成功”,就是是把自己的人生从神的手中移到人的手中。他们用人的眼光而不是神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生命。
http://i3.5ceimg.com/content/5feb974a-21a9-ea11-8da3-20040ff9d71d.jpeg
NO.3
Olivia
惧怕人,倒不如说是,受限于人。
我们借助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身心需求。当需求得到满足时(满足的感受和程度因人而异),我们感到完整,充实,幸福。反之,我们夜不能寐,食不下咽,折磨,痛苦,焦虑,可是争先恐后地来呢。
可即便知道这一点,我们还是会奋不顾身。
这是人的局限。
人,是局限的存在,一个局限怎能眺望另一个局限,奢望从另一个局限之身获得满足和释放?无非是局限之间的局限博弈与较量。局限之在,必定要从一个无限的存在,获得解脱。那个无限的存在,便是神。
http://i3.5ceimg.com/content/5feb974a-21a9-ea11-8da3-20040ff9d71d.jpeg
NO.4
一写就困
和这本书的名字一样,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于事物和上帝在自己心中的份量。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上帝缩小,有许多人甚至完全脱离了上帝。我们会因为手机、游戏、学业或者别的在当时你所觉得重要的事物而将上帝缩小。但我觉得最可怕的是因为惧怕人而将上帝缩小。生活中我们会因为害怕被别人拒绝而主动选择放弃,也会因为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而沉默不语。这无疑是因为我们把人放大了,把上帝缩小了。我们为了讨某些人的喜悦而去改变自己,为了某些功利而去刻意地努力。当我们将这些东西无比地看中时,其实已经是在拜偶像了。
上帝允许撒旦像试探约伯一样试探我们,而我们更应该经受住撒旦的试探。如今,会有各式各样的诱惑摆在我们面前,很多不信仰上帝的人,他们的观念会影响着我们。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妥协一点,没有关系。但是无论是多小的罪,上帝都看在眼里。当我们养成犯小罪习惯,在之后肯定也会因为各样的情况而妥协犯罪。各样的情况总会成为我们犯罪的借口。我们更应该做到与世人分别为圣,活出基督徒的样式。我们应该克服对人的恐惧,不再惧怕人。更应该敬畏耶稣,在敬畏他的道路上成长。
在信仰他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惧怕,会迷失,但靠着他对我们的保守,我们一步步地尊敬他,敬畏他,信任他,崇拜他。愿我们能脱离世俗上各样的诱惑,不再把上帝在我们心里的位置缩小。
http://i3.5ceimg.com/content/5feb974a-21a9-ea11-8da3-20040ff9d71d.jpeg
NO.5
爱发呆的猪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在想上帝与人则么会产生比较,这两者有可比性么?受造之物则么能与创造者相提并论?也许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我们不知道有时候的所思所想恰恰就是比较的开端,这种潜意识下的思想是最为可怕的,难以省察,难以改正,“杀人于无形”。
其实不管是缩小还是放大,它都是需要有参照物,参照物的变化实时反应选取物的状态,这里就会有相对的概念,到底是人放大了还是上帝缩小了,亦或是最极端的一种情况——人被照射了放大灯巨大化,上帝则被施了“魔法”不断地缩小。
惧怕人就是我们放大人的最直接的体现,我们过于注重他人的评价,我们会对功名利禄过度追求,我们也会畏惧权势,我们为了自己的需要去惧怕人。我们很多人其实就是现代版的彼得,虽然心里承认,口中也说出: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但是依然会在鸡叫以先三次的否认。我们可能也是一样的,会在最需要我们证明的时候心口不一,我们的软弱就是把上帝的形象缩小的最好体现。我们惧怕人对我们的伤害,伤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死亡,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惧怕死亡。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很清楚得就在开头告诉我们,我们的一生为要荣耀神而活,且要以神为乐,生命的价值就体现在于我们荣耀神的行为、态度,如果我们是为了自己而活,那我们在这世上就是在苟活,在肌体上存活,在精神上却已经死亡。
我们有时候会把上帝的能力看轻,从而会跌入一个神不如人的误区,也可能是我们对上帝能力认知的不够,我们对祂没有足够的信心,很多时候第一的选择是去寻求人的帮助而不是安静自己的心向神做一个祷告。人力真的有穷尽,而神没有。以色列人走旱地过红海的壮举哪怕在我们现在也无法复刻,也许在将来人力真的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也就是“亚伦的杖吞了博士和术士的杖”重现罢了。天赋、能力与权柄也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我们所借的力最终还是来源于上帝,上帝可以让尼布甲尼撒王得享大尊贵,也可以在他骄傲自大时让他吃草如牛;但以理是真的认识神,所以他们可以不惧王命,哪怕被火烧,被下到狮子坑中依然毫发无损,就像那句诗歌唱的那样,投靠耶和华胜过依赖人,投靠耶和华胜过依赖王子,我们的帮助从天而来,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我们对上帝应该是完全的爱,对祂有足够的信心,而不是像对人一样因着祂的能力产生惧怕,我们要敬畏祂而不是惧怕祂,如果我们能明白并在敬畏耶和华上成长,那么我们将无所畏惧。每当我们软弱或者惧怕的时候不妨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三个问题:上帝在哪里?我愿意相信祂么?祂会帮助我么?也许你的惧怕就会烟消云散了。
笔者的水平有限,只会泛泛而谈,且在某些方面有些片面,希望上帝通过我粗略的理解也能让弟兄姊妹们有一些得着。三国演义
http://i3.5ceimg.com/content/5feb974a-21a9-ea11-8da3-20040ff9d71d.jpeg
NO.6
ABC
回顾这几周的读书会,带给了我许多的感触是。书的开头明确地指出了我们对于上帝的爱是一种有着裂痕的爱,而这裂痕的来源就是我们对人的惧怕,这种惧怕是来自于我们的一种属性,但正是如此我们更应当要去努力的克服这种恐惧。正如旧约时期的挪亚一样,他处于一个满是罪恶的时代,却因着对上帝的信活着义人的样式。他就是我们在现在时代的榜样。他的行为和信心都能成为我们克服惧怕人的榜样。书上也教导了我们如何去克服惧怕人,我们要明白并在敬畏上帝上成长,同时也要检查自身是否对于某些事物过于在意。我们更要明白上帝以他的爱充满了我们,我们的生命也应当充满喜乐和爱,并要将从天父而来的爱去爱他人,也要在爱中去追求人(pursue
others in love)。
http://i3.5ceimg.com/content/5feb974a-21a9-ea11-8da3-20040ff9d71d.jpeg
NO.7
芝芝芒芒
温州的社会就是个人情社会,如婚丧嫁娶,孩子读书,亲戚交往,无不透露出温州人看重他人而忽视人正真的需求。今天的我们在衣食住行上无不寻求传统习俗和人情社会的标准,我们生怕自己的说所做的与这群体不符。正如书中所讲的当我们看重人而不看重神时,我们就会
将人的眼光和社会的文化变成偶像 ,而这是因为我们
对人的惧怕和恐惧而产生的。确实,正如书中所讲的,我们应当从源头去思考,今天的我们应当怎样地去明确认识自己,怎样生活才是正确的?从书中我们可以反思道,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人生和路径,我们必须首先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并且要认识上帝。当只有我们明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认识上帝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决定和自己要做的人生。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我们确实要从敬畏上帝要,并且要从上帝的话语当中才能明确一切的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