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沈足球的悲剧在于“人才过剩”

(2008-11-19 13:22:27)
标签:

杂谈

在中国足坛,“十冠王”和“八冠王”像两颗明珠,理直气壮地被辽沈足球人摘取并玩赏。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足坛的奇迹时下又被辽沈足球人做最残酷的诠释,那就是曾经创造辉煌的辽宁队和大连队成为中超赛场上的难兄难弟,他们将为中超唯一的降级名额自相残杀!

 

辽沈足球人才多如民工,但也真应那句话,人多瞎捣乱,鸡多不下蛋。凭借强大的人才优势,辽沈足球的强势不仅在于强者的独霸江湖,还在于总体实力的均衡,比如在顶级联赛赛场上拥有三支球队,即辽宁、大连和沈阳。颇有意味的是,沈阳队几年前出走,是功利足球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折射出辽沈足球大的氛围已今非昔比。从沈阳队背影中看到辽沈足球死亡的影子,这绝不为过。

 

从辽沈足球生存状态来看,辽宁队是最具备拥有死亡资格优先权的。近10年来的流浪,已让它养成流寇的习性。抢掠、欺骗,为了生存有奶便是娘。正因为如此,当他重返沈阳以求获得家乡人的怜悯与抚恤时,辽宁队不论是教练、队员还是投机商都猛然发现,今天的沈阳已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足球城。当然,那个一直自诩为足球城的大连,泄气的皮球只是成为记忆中名片,球队同样被这个时代推上悬崖。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至少在辽沈而言,没人再去奢望“足球省长”或“足球市长”,政府的冷漠导致商家的沮丧,再加上足球被假赌黑搞得臭名昭著,足球在商家眼里不再是优良资产、不再是谋取政府更多优惠政策的手段,本来一直打着职业足球幌子的俱乐部遭受行政与经济双重打击后,丧失生存基础与信念已成必然。

 

不论辽宁还是大连,如何想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活着?卖血套现是最实惠的办法。在中国足坛,不是哪个俱乐部都可以卖血的,想卖能找到人吗?辽沈足球则不然,以辽宁队为例,长达10多年的贩卖活动,不能不“失血”过多,客观上导致今年中超赛场上的狼狈。且不说董礼强、姜峰那笔陈旧的“买卖”,当李金羽、肖战波、宋黎辉等还在中超赛场拼杀时,我们从肇俊哲的孤独里足以能体会辽宁队偿还旧债过程中的窘境。

 

至于大连亦如此。徐明在2007赛季后就开始集体抛售。季铭义、翟彦鹏、王圣、阎嵩、王鹏、刘宇、于子千等10几名球员被甩卖,大连队套回足够的“生活费”。至于拉来大连海昌国际,不论是金蝉脱壳还是转嫁责任,球迷的巴掌都会毫不迟疑地打在徐明的脸上。高价外援是水货,科萨还是那个科萨,但徐明已不是那个徐明。当阎嵩、王鹏等队员在赛场大放光芒之时,大连海昌只能依靠个别球员偶发神经换取短暂的快感。

 

所谓的职业化之初,足球因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发展远景另人侧目。1995年底,辽足树立起“中国第一个股份制俱乐部”的大旗,但所谓的几个股东却没一个拿出股金。股份制大旗被扯成虎皮,这已昭示职业足球至诞生日起就滋生致命的顽疾。那时商家对足球的投资实际是投机,投资人是投机者,但遗憾的是,在中国足坛恶劣的环境里,捞足名声的商家连投机的欲望也淡漠了!

 

辽沈足球不缺足球人才,但最后却死于人才,这是对辽沈足球最大的讽刺。所谓人才,教练、球员是一方面,俱乐部老总同样应跻身这个行列。辽足做“十冠王”时,辽宁队中大多数是大连籍球员,自大连足球崛起后,大连和沈阳队自立门户,省队在球员资源紧张时又靠卖仅有球员过日子,从俱乐部自身究其责任,管理者难逃干系。

 

不论张桐坡、张曙光还是现在俱乐部老总王宝军,他们在商界都是精英,但他们注定都是足球经营的失败者。二张都有领先中国足球几百年的高深的理论,但他们也只能靠理论的乌托邦活着。而眼下的王宝军尽管手头没有可甩卖的球员,但他不肯花钱引进人才,对俱乐部不竭诚投入以及任用不良经营人等系列行为,也直接导致了球队的悲剧。

 

辽沈足球人才资源整合混乱,还在于流失的人才们以“潜规则”作为“复仇”武器,让辽沈两支球队濒临死亡。辽沈足坛有许多响亮的名字,比如林乐丰、马林、唐尧东等。如果我们细心就不难发现,这几个敏感人物把持的球队都左右着辽宁、大连保级的命运。如果这些人都不流失,成为保卫辽沈足球的有生力量,辽沈足球悲剧的上演至少在时间上可以推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