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志刚的《侠兄盗弟》登陆台湾“武林”

(2006-11-28 20:47:14)
分类: 随笔札记

老贾说,他过两天要去台湾了。也就是127日,贾志刚将到台北参加首屆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颁奖典礼,作为四名最后入围者之一,贾志刚也是大陆地区的唯一代表,他将与三名台湾本土选手展开争夺,最后的胜利者将获得百万新台币的大奖和「曙光乍現」青銅獎座一尊。

   

去年12月,贾志刚凭借武侠小说《侠兄盗弟》(试写稿)入围前五名,当时,他把部分章节发给我,自己很兴奋……经过随后10个月的写作,他完成了全书的写作,共计28万字

贾志刚的《侠兄盗弟》登陆台湾“武林”

本次活动由台湾著名文化机构“明日工作室”主办,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担任评审团名誉主席,评委由包括大陆著名金庸专家陈墨在内的5名专家组成。本次活动在整个华人世界进行,贾志刚等4人是在2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的。

 

已故明日工作室創辦人溫世仁先生,生前於科技界成就卓越,是台湾著名实业家,在大陆积极从事投资和慈善事业。而温世仁先生自幼喜好武侠小说,在他去世之后,明日工作室为了实现他振兴武侠小说的遗志,2005年初在全球华人范围内举办了第一届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

 

据老贾介绍,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阶段,首阶段参赛者提交两万字的试写稿和提纲,从中选出五位获得入围奖,获得新台币十万元的奖金;之后入围者有一年时间完成不少于15万字的作品,于2006127日评出一名头奖得主,独得九十万新台币。

 

首届活动得到武侠爱好者们的积极响应,主办方共收到258件作品的试写稿,经过三轮评选,200512月从中选出5件入围作品(其中一件入围作品后被证实抄袭,被取消资格)。

 

老贾同志为什么不老实地当记者,鼓捣起武侠小说了?和他聊起这事,他很有感触,“跟你说条理不清楚,我写给你吧,一点感受。”

 

以下为贾志刚自述:

 

因为自己一项比较喜欢看武侠小说,早就有创作的想法。但是因为工作一直比较忙碌的原因,直到20036月才真正开始下笔。

第一部武侠小说的书名叫做《侠义无道》,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写完,中间因为各种体育大赛而多次中断。原本计划100万字,实际上完成80万字,后来经过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删改之后最终剩下大约73万字。

写完之后,也是朋友的建议,大致是20058月份将这本书放在天涯的“舞文弄墨”连载,很快成为“红脸”,也就是版主推荐的精品。也就是在天涯上,看到了“第一届温世仁武侠小说百万大赏”的征文广告,当时觉得可以试一试。

当时征文的条件是:参赛作品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过,并且不需要全文,只需要试写稿两万字再加上情节和人物简介。

征文的截止日期是103日,到1028日,将一本叫做“决不手软”的小说节选发了过去,但是很快得到回复,说这本小说在网络上有连载,不具备参赛资格。当时我在天涯上连载了几章,但是决定参加比赛之后就停止了,谁知还是不行。之后又向对方解释,还是不行。

这样一折腾,时间到了930日。眼看时间过去,30日当晚用了一个晚上重新构思一部新的小说,老实说,不可能太成熟。101日和2日正好休息,于是哪里也不去,蹲在家里写,也是有作记者的底子,一向写稿也是落笔如飞,因此两天时间竟然写完了试写稿和简介,合计3万字。在2日晚上发了过去。第二天,对方回复:作品收到,符合参赛要求。

老实说,两天时间赶出来的东西,存在很多问题,文笔上也不是太讲究,当然,自己的想象力和笔法是有信心的。不过,当时不敢抱太多的希望,毕竟太仓促。交稿之后,自己就没有想太多,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

11月底,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突然在信箱里看到主办单位的信件,打开看,原来是入围了。急忙上网看,发现网上说的是前十五名,而我的入围应该是前五名。果然,主办方又问是否可以前往台湾领奖,我询问了旅行社,时间太紧,没有办法去。

后来,明日科技在南京开大陆公司的年会,通知我去,顺便为我颁了奖。

顺便一提的是,原本入围的共有五人,其中台湾地区三人,大陆两人,除了我还有一个上海的作者,姓名就不去提了。当时在南京颁奖时,上海的入围者携父母一同前往。但是后来不久,有人举报他的作品属于抄袭一位女作家若干年前的作品,主办方经过核查之后确认是实,于是剥夺了他的奖金和奖座,而最终竞逐大奖的就只剩下四个人。这件事情发生在大陆作者的身上,令我也替他感到脸上无光。

在入围之后,我那一段时间很忙,实际上只有春节大假有时间创作,之后就是世界杯前的一个月挤出业余时间。到世界杯开始,完成了计划中的20万字。世界杯之后,开始全面修改,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到8月份,全部修改完毕,字数也增加到28万字。当然,几位朋友提了很中肯和重要的意见,使得我的修改方向更加清晰。

今年102日晚,我将全书发送了过去。算起来,正好是一年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