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一)
警惕土地二元政策对国计民生的危害(二)
虽然,导致房价迅猛上涨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实事求是地讲,并不只是“土地招拍挂”一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只是限于篇幅的原因,我们在这里不作全面展开。但是,从房地产市场的源头市场,即土地市场角度来看,有一点则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全国房地产价格2002年后的猛涨,与“土地招拍挂”在全国开始普遍实施(杭州等一些城市,早在1998年就开始实行土地储备、招拍挂制度);以及2004年后房地产价格的暴涨,与8.31大限后“土地招拍挂”在全国各地普遍的严格实施;并非只是一种时间上的简单巧合。
由于经济适用房所占比重,前几年就已经不足10%,最近更是不到5%,而廉租房所占的比例,更是少得可怜。更何况,住进经济适用房的,有时往往还是开奔驰、宝马者。因此,在“泡沫”未破灭前,最终为这虚高的房价买单者,自然是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由于经济适用房所占比重,前几年就已经不足10%,最近更是不到5%,而廉租房所占的比例,更是少得可怜。更何况,住进经济适用房的,有时往往还是开奔驰、宝马者。因此,在“泡沫”未破灭前,最终为这虚高的房价买单者,自然是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这主要是因为,同教育、医疗等必需品一样,住房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而且由于住房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替代性,住房还是一种缺乏价格弹性的商品。因此,广大民众虽然对虚高的房价,有着太多的怨言和仇视,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对生活绝望透顶,如果他们还想继续体面地生存下去,那么,即便房价早己脱离了他们正常的购买能力,他们也不得不以掏光父母养老积蓄、以透支自己未来的方式,去承受他们实在不堪承受的房价。“按揭那是按时去银行还款而家里揭不开锅来”,“按揭那是将你按在地上从你身上揭下一层皮来”……,从这些话语中,透露出的,不正是那些房价虚高城市普通民众的辛酸和血汗?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这些城市,不分“普通商品住房”与“高档商品住房”而一律实行的“土地招拍挂”供地政策,最终实际上已演变为掠夺民财的利器。
二元政策成为国民财富流失的搬运器
工业用地采取“往低压”的“协议出让”,而住宅用地等采用“往高抬”的“招拍挂”,这种由于土地有偿出让方式不同,所导致的差价会有多大呢?数额又有多大呢?
国土资源部最近提供的一组数据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99—2004年,全国共出让土地60多万公顷,收取土地出让收入15000多亿,到2004年,累计已有115万公顷国有土地实现了有偿使用,占国有建设用地(700万公顷)的16.5%。其中,2004年,全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面积达到5.24万公顷,与1992年相比,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面积占同期出让总面积的比例由不足1%上升到29.2%,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金额占同期出让金总额的比例从不足1%上升到55.35%。
“招拍挂”出让面积占同期出让总面积的29.2%,而“招拍挂”出让金额却占到了同期出让金总额的55.35%。我们经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知道,“招拍挂”平均单位面积的土地价格是“协议出让”平均单位面积的土地价格的3倍多!单价就相差这么大,那么总额呢?我们再深入一步,应该是不难算出的。
这种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出让方式的二元政策,所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工业用地获得的低成本性,一方面,往往会造成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建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发展,投资随时有可能反弹;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工业用地被长期圈占、撂荒闲置,坐等发土地增值财的现象;同时,也极易滋生土地腐败,出现以工业用地的名义申请用地,暗地里搞的却是房地产开发的现象。这些问题虽然很严重,但是,更严重的是,这种土地供应的二元政策还会导致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
“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这是许多地方,尤其是那些房地产热点城市的真实写照。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各地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的愈演愈烈,许多地方对工业用地实行的,往往是亏本的超低地价,甚至是零地价的供地政策。这种亏本的、甚至是零地价的,招商引资供地“亏空”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就是从“经营城市”、“以地生财”中而来;而这“经营城市”、“以地生财”的核心内容,就是从“往高抬”的“土地招拍挂”中,收取源源不断的土地出让金。
而据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经营性用地是指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这其中,大家知道,用地数量占大头的主要是商品住宅,这就是说,这种招商引资的供地“亏空”所需的资金,其实主要就是直接掏自于老百姓的口袋。
而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在招商引资中,对外资企业,尤其是所谓的世界几百强企业,一些地政府所给予的优惠力度往往是最大的,亏本的超低地价、甚至是零地价的供地方式,有些就是专门为它们而设立的(这也是民企普遍出现虚假“外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另外还有税收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有偿使用的二元政策,实际上是起到了将我国老百姓口袋中的“钱”直接搬运到外资企业腰包里去的“搬运器”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所有“往低压”的“协议出让”的工业用地,都是出让给外资企业的,但是,土地有偿使用的二元政策,同样会起到的“搬运器”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没有上面所说的那样直接和明显罢了,而往往是表现得隐晦多了,以至长期以来,有许多人甚至根本没有觉察到。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总结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应当说,这个总结是一针见血,实事就是的。其实,许多地方为了单纯追求GDP的数量增长,采取工业用地“往低压”的“协议出让”方式,所进行的招商引资,其本质“拼”的就是不计成本、不计效率的“高消耗”,透支的就是我国的土地资源。而且,更令人警惕的是,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为这种透支买单的,恰恰是我国最广大的普通民众。
中国社科院刘建昌博士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许多大城市的居民家庭债务比率已经接近或者超过100%,在2003年,上海的家庭负债比例达到155%,北京为122%,已经迅速超越美国同期115%的水平。而大城市的家庭高负债的罪魁祸首,主要就是高房价。
现在,在那些房地产热点城市,房价收入比早已经超过12:1,二代人六口人(小俩夫妻再加男、女双方的父母亲)买一套住房,已成普遍的现象。一般的方式通常是由男、女双方的父母为小俩夫妻付首付和装修,而由小俩夫妻自己承担住房的按揭贷款。而且,这种二代人、六口人能够买得起一套住房的,往往还算是条件比较好的。
上海团市委2005年4月编写的《上海青年调查报告》披露:住房问题已经上升为上海青年心目中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其他诸如就业,社会治安等历年排名靠前的问题都已退居其后。对于那些尚未购房的青年来说,尤其是对于那些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普通工薪阶层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狂飙的房价无疑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灾难。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来自农村的高校毕业生在城市的就业,有无数的毛细血管,正从相对贫穷的农村源源不断地抽取资金,输往那相对富裕的城市,去支撑那越吹越大的泡沫。
一套住房,需要二代人、三户人家勒紧裤腰带,这种住房消费模式,对其他消费的挤占,自然是极为严重的。更何况,由于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不断上涨的教育、医疗费用也在同样挤占着其他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内需不振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变,内需不振的顽疾岂能医治得好?
2004年3月,两会期间,有关专家就曾指出:去年,我国投资率接近47. 5%,消费率不到40%,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到20%的投资率和超过70%的消费率相比形成鲜明反差,今后扩大内需的重点应当逐步转到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扩大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和农民的消费需求上来。但是,遗憾的是,直至2005年,我国扩大内需的任务,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许多专家都认为,今年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依然是“投资过快增长、投资消费比例失调和出口增长过快、顺差太大”。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消费不振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就不得不倚重于投资、出口的拉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许多地方以投资求发展的冲动和欲望非常强烈,这就造成了宏观经济的过热;另一方面,许多地方为了单纯地追求GDP增长,对外出口数量大增,相互间展开恶性竞争,最终陷入增产不增收乃至赔本赚吆喝的“悲惨式增长”中。
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统计,从1996年到2003年,中国的廉价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而今年5月9日英国的《金融时报》载文指出,中国贸易顺差使得贸易逆差的美国更加富裕。中国的国民财富在进出口贸易中,就这样无形地转移到了国外。
作者手记:
对工业用地采取“压低地价”的“协议出让”,而对住宅用地实行“价高者得”的“招拍挂”。在许多地方,这种存在已久的土地有偿使用的二元政策,造成的危害是深远而广泛的。它不但容易造成土地腐败的发生,导致国有土地资产的大量流失;还会促使住房价格的飙升,直接损害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导致我国内需不振;而且它还会威胁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造成我国国民财富的大量流失。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警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有八项主要任务,其中头一项任务就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要实现这一点,“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着重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重在解决民生问题,要“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土地是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土地管理领域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其意义自不待言。令人欣喜的是,对于全国一些地方土地有偿使用中存在的二元政策问题,国土资源部现在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并正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而宁波市政府更是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且这种尝试“已经在全省,甚至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西安、青岛、大连、南京、杭州等许多城市都已派了政府和企业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取经。”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土地作为财富之母“,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改善民生方面,今后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后一篇:今年房地产调控将会呈现何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