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东方 作者:王立]
2011年6月15日,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唐山新东方学校正式宣告成立,这意味着我所率领的唐山新东方建校团队终于有了一个共同的家;巧合的是,七年前的这一天,是我第一天到新东方上班。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竟然一下子已经过去七年了。
从第一天到第七年
2004年6月15日,我从西藏结束为期一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回到北京一个月后,正式加入了新东方,做一个普通的公关专员兼新闻编辑。尽管那时已经有了两年的工作经验,可是坐在新东方的办公室里仍然觉得非常激动,见领导、办手续、熟悉同事、分配工位、安排工作、接收资料,上班的第一天,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过去了。到了六点下班的时候,看到周围无动于衷的同事,我心里一个劲儿地嘀咕:不是六点下班吗,怎么都不走啊?难道新东方都是加班狂?这时候我的领导给我打来电话说:“你收一下邮件,先了解一下这个项目,明天早上我们开会研究。”不是吧,难道第一天就让我加班啊?转念一想,嗯,第一天我要好好表现!于是,我第一天上班就开始了典型的新东方生活。没想到的是,这种生活一下伴随了我七年。
还记得到新东方后的第一个夏天,集团总公司的员工轮流到北京新东方学校帮忙迎接暑假班新生。我到北京新东方学校门口的时候被震惊了,大巴车沿四环边排列了将近一公里,无数拎着行李背着背包的学生、家长像赶集一样向新东方簇拥而来,从北京西站发车途径北京新东方学校的47路公交车上,80%的乘客都是从全国各地来北京新东方学校上课的学生,一路上不断听到“新东方怎么走?”“你们也是来新东方上学的吗?”“我报的新东方××班,是坐这辆车吗?”之类的询问。我的任务是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按住宿班地点集合好后把他们送上新东方的大巴车,半天下来几乎要累得虚脱了,据说那天报到人数有8000人。后来我逢人便说:“想知道新东方为什么伟大吗?去北京新东方学校暑假班的报到现场看看吧。”
另一件印象深刻且令我倍感幸运的事是亲历新东方上市的全过程。在风险投资进入之前,新东方要完成股权结构重组,当时必须在2004年圣诞节前让90%的新东方老股东签署一系列文件。那个时候新东方大小股东已经有数百人,一直到圣诞节前夜还差几个人的签字,时间非常紧迫。记得那天北京下大雪,我和几位同事分头去寻找股东签字。大雪纷飞的路上根本没什么人,打车都非常困难。我先跑到301医院找到了正在治疗胃出血的周雷老师,又赶到五道口的肯德基约见了何钢老师,还费尽周折联系了远在英国的翁云凯老师。等拿到他们的签字,已经凌晨1点多了,好在美国和我们有时差,还来得及。当我忙完相关的所有工作走出办公楼时,雪停了,空气格外得清新,那个圣诞节我特别快乐。
这七年中我在新东方得到了快乐、知识、朋友、经验和养活我的报酬,也遭受过压力、打击、挫折、委屈和好多次想要离开的痛苦,但最重要的是获得了能力的成长、性格的成熟、平台的提升以及在新东方找到了我的“另一半”。这七年来,我参与编订了新东方第一本读书笔记集,参与组织了新东方第一次
“梦想之旅——中国大中学生励志系列公益讲座”全国巡讲,筹备了新东方第一次高端论坛,也处理过新东方第一次严重的网络舆论危机。而我,也在新东方第一次当了秘书,第一次当了主管,第一次当了新闻发言人,第一次当了地震灾区志愿者,第一次当了校长。
建一所新学校
对我来说,七年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最近这半年多的时间了。去年9月,我一个人背着背包来到唐山,组建唐山新东方学校。一切是那么陌生,我的学校在哪里?我的团队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迅速找个小窝安顿下来之后,我就开始寻找校址、考察市场,同时开始物色人才、组建团队。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用脚丈量了唐山主城区几乎所有的地方,现在我脑子里有一幅清晰的唐山地图,主要街道上的商铺我闭着眼睛都能一家一家细数过来。可是找了几个月后,我才明白很多老校长告诉我的一句话,“找校址很多时候要靠运气的”,位置、大小、价格都合适的房子不会等着我的。旁人很难想象我被逼到一个多么窘迫的地步,我的直接上级告诉我,如果你找不到房子,那就别干了,说明唐山就不适合建校。我当时就想,我总不能还没开始就被掐死吧,老俞都说,他成功就成功在“不买账”的精神,我也不能买这个找不到校址的账,总不能失败在这第一步上。几经周折,最终才确定了目前的校址,签合同那天,我真有种想亲吻这个房子的冲动。
与选址的巨大压力相比,在团队组建上还算顺利。我发现两点:一是无论城市大小,人才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人才的眼睛;二是只要我们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四方英才都能竞相来投。
俞老师曾经说过,为什么每个新建学校的校长都要一个人从零开始,是为了让校长都能体会他当年创业的不易。这点我现在已深有体会,从一间3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开始第一天办公,从一个茶馆包间里开始第一次招聘,在陌生的城市里为了公关第一次喝醉,在深夜里为了解决团队问题第一次失眠,接到第一个咨询电话,接待第一个报名家长,收到第一笔报名款,打出第一张听课证……这期间兴奋也好,疲惫也好,喜悦也好,苦恼也好,总之是建校的酸甜苦辣都尝过一遍。但这种滋味肯定比俞老师当年还是甜美许多,毕竟新东方的品牌已经十分强大,总公司的支持也越来越有效,更重要的是,新东方已经有了40多所学校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毫无疑问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情。因此,面对唐山这样的一个不大的城市,我充满信心,不是对我自己有信心,而是对新东方有信心,因为我们在做着新东方无数人的经验总结所认为的正确的事情,只要做对,就是做好。
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通常是用来形容夫妻结婚七年,会出现感情上的彷徨和迷茫,而我用“七年之痒”来形容我现在对新东方的感觉,是因为我觉得现在是我反思过去七年的工作和对未来如何走下去进行思考的非常重要的时刻。
新东方校长的任期一般是3到5年,5年之后我是去其他新东方学校?还是回总公司?我在新东方能够做多久,能够走到什么位置?我会离开新东方吗?我会自己创业吗?我要回到家人身边还是让家人来我身边?我的成长跟得上新东方的需要吗?新东方的发展能满足我的需要吗?我想,这是许多新东方人思考的问题。
写到最后,我不禁想起刚进新东方不久我就参加了内部演讲比赛,演讲的题目是《我爱你,新东方》。在演讲台上,我尽情抒发着对这个还不熟悉的机构的“爱”,而在那之后,回想起来我竟然发现自己对新东方的抱怨、诟病、牢骚远远超过对“爱”的表达。可是要是现在问我或是将来问我,我永远都会回答我爱这个地方,因为我最热情、最奔放、最冲动、最富创造力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这种烙印已经打入我的生命,让我如何不爱。
(本文摘自《新东方精神》季刊第21期)
《新东方精神》季刊在线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