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C】【众名师印象】 |
[来源:新东方
通了一次电话,约定在国定路教学点的教师休息室会面;听过一堂课,三伏天的六百人大教室座无虚席;共进过一次午餐,饮食简单却有舒适话语为伴。
与她之间所有的事都只经历了一次,但我却常常记起她——站在讲台上被无数学子注视过的惠瑾。是的,那是一种无可名状的吸引,但又岂止是吸引?只要你了解过她,就再无法忘记。于是,当和她亲近地并肩而坐,这共度的光阴,丝毫不像是在采访,只感觉是忙碌生活里邂逅了一个不得不爱的知己。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只需一眼,就将她灿烂的笑容尽收心底;些许寒暄,她会质朴真切地关切你。当我的视线和她的视线相遇,心中那积存多年的对老师的敬畏感却忽然变得模糊起来。然后原本公式化的访谈都在她恬淡而不张扬的言语里溶化成温柔的细枝末节。我想,没有人能够抵挡住她微笑时轻垂的眼帘。开门见山地问她为何会选择新东方——“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喜欢吧。”是的,那是一种叫做“喜欢”的情感。我相信只有真正心性单纯的人才能这么坦然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没有鸿鹄远志的推动,也不是得失计算的结局,惠瑾说自己是一个靠感觉去做事的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迷糊”。“迷糊”有时是一个褒义词,对惠瑾来说,这大概也象征着一种无处不在的机缘。
多年前那个永恒的夏天,新东方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她的生命,再也不曾离开。诚然,新东方曾叩开过无数年轻的心灵,但最终又有多少人能够心无杂念不离不弃?正是这难能可贵的专一和无可替代的率真铺垫了她人生的轨迹。惠瑾的学生,都会记得那句“I
have a
dream。”我常常觉得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将重音放在“Ihave”之上的。“dream”是神圣的,要放在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在没能实现之前只能默默挂念;而“I
have”则是一种坚持,老天会奖励那些心态豁达质朴奋斗的人,给他们机会去触摸深藏在心底的“dream”,也许过程中会经历诱惑,迷茫和寒意,然而惠瑾的心始终忠于自己,直至某时某刻,她一抬头,惊喜地发现那个最温柔的地方就从容地呈在眼前,她笑了,因为她从不曾改变。
在美国的经历让她再次让看清了自己——三年的全职助教工作更让她心无旁骛地忠于老师这个职业。但唯有新东方的讲台独驻在她的心上,这两个在人生不同时期所萌发出的关键词,竟然有如此巧妙的契合。因此硕士毕业后的她放弃了在美国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在一片惋惜声中欣然回国,只为了实现她心中的“dream”。进入新东方,惠瑾笑称是“命中注定”,真是命运?或者我们换个角度,这一切又何尝不是缘分?而她只是含笑不语。
的确,生活的玄妙就在于它无处不在的峰回路转。我们总在长久的等待中逐渐磨折了尝试的勇气,在转机到来时,早失去了关注的兴致,只换来一声曾经沧海的叹息。然而惠瑾不选择叹息,她实实在在地守候幸福,这本身大概就是一种天意。
她,太感性了
惠瑾说话的时候没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和震撼激烈的手势表情,只有家常话般的轻松和沁人心脾的惬意,因为她只是述说,而非侃侃而谈,她常常只三言两语就把曾经的精彩给抚平。溢美之词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过分优秀的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他们在无形中会有一种扩张的力量,横溢的才华或是隐约的自爱像是被打翻的液体快速渗透在周围人的心里,而他们在渗透之前就已经感知到某种反应了。但惠瑾也许不属于这个人群,她对于任何美誉都保持着平和,也不具备扩张和预知的能力,她对过分的赞赏无力“承受”,并且展现出一种被误解时的顽皮。
“他们都说你是‘淑女’”
“啊,我不是。”
“他们是在夸奖你。”
“但我好像真的不是。”
惠瑾的学生,年轻人居多,但岁数偏大的也不在少数,年龄不是问题,因为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在结课后都依然希望能和她保持联系,他们说她“细致,真诚,柔和”。她曾经在一个情人节傍晚的课堂上清唱过《寂寞的季节》,当唱到“风吹落最后一片叶”的时候全班都红了眼圈,没有人知道她是否拥有过同样的落寞;但这已不再重要,因为他们能感受到她发自内心地欢笑和动情。
我想老师之所以受人敬畏,是因为他们往往拥有难以估量的影响力。“还记得第一个大班,正巧有一些资料孩子们想复印,但让大家举手统计复印人数时却只有一个小男生耿直地举起手来,当时我挺感动,就选他做班长并让他去负责,以后收发资料之类的活儿也都交给他做,后来我才知道,新东方根本就没有选班长这回事儿。”惠瑾当时这看似天真的举动却在无意之间扭转了那个学生的人生。“他异常认真地履行班长的职责,原来从小到大他都没有被老师重视过,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差等生’,他没有想到会在新东方邂逅班长一职。于是,后来无论听课还是做事都非常努力,从而竟挖掘出他肯学的秉性和组织的天赋,现在他已经靠自己的努力去新加坡了。”的确,优秀的女性引领我们飞翔,善良的老师推动我们完善自身。
“我真是幸运,能干上自己喜欢的工作!”她总是这么说。在暑假期间常常会连续好些天上四节课,从早上八点半站到晚上九点十分,再加上来回赶路和中途赶场,疲倦于她不言而喻。然而一上讲台,她就会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问她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热情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喜欢',喜欢新东方,喜欢做老师。”是的,又是这个词。对于惠瑾来说,喜欢就是腼腆的爱。寒暑期很充实,仿佛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满满的课表她反而乐在其中。我突然觉得那些所谓“贤淑、精致”的评价是个误会,惠瑾对于课堂的爱恰恰源于一种“粗线条思维”,源于心中最初的那份感动,没有任何权衡,透明而清澈。
个性的随意洒脱,让惠瑾的表述常常天马行空,她说自己之所以最终没能在理工科这条路上走下去,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她习惯在深夜的时候书写自己的博客,那是文字最能舒畅地顺应自己感受的时候。有时,看她的博客,甚至比直接和她对话更能了解她。“我手写我心”,如果一段文字能忠于事实,抒发内心的印记,那么书写文字的人应该是率性地生活着,相信惠瑾做得到,然而我又觉得博客其实还远远不够,因为她的内心往往要比文字丰富得多。
尾声:有缺口的袍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和惠瑾交谈,会感觉有一种“矛盾美”,往往不能给她的一切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她的性格洒脱开朗,闲时的爱好却是躲避喧嚣安静地看书。完美的袍其实最终也会归于“散落”或者“皱褶”,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缺口。而那些微笑向前的人,在生活的同时,也会坦然面对袍上的缺口。未来本无可预期,但她清澈的双眼透露出荣辱与共。我始终觉得优秀是可以被仰视的。优秀的人,占据了我们生命中很大一部分的期待。然而优秀也是可以回归平凡的,每当你途经一条华丽的甬道之后,再次走上回家的小路,你没有失意,只是感激,绚丽的风景是上苍的眷顾,而一步一个脚印才是真正的旋律。
相关阅读:
坐在身边的普通人
一分之差天壤之别
我来重庆就是为了一个女人
爱东方,爱蔡蔡
乐静:思英文之雅乐心灵之静
你怎么知道我会跳草裙舞……
卓越与反叛共存的新东方老师
乱弹:李云龙和杨军,不得不说的关系
王强:藏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暴料新东方超牛“四人组”
抱着一颗单纯接受的心勇往直前
一对国际浪人的特殊教室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