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自地心深处的一缕电波——评《覆舟的愉悦——翁加雷蒂诗选》

(2020-04-19 17:54:02)

来自地心深处的一缕电波

                         ——评《覆舟的愉悦——翁加雷蒂诗选》         

     经国鹏兄近七年披星戴月、呕心沥血的翻译,国内第一本翁加雷蒂诗歌译本《覆舟的愉悦——翁加雷蒂诗选》终于在国庆前夕面世了。这部意大利隐逸派大师、亦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诗歌语言巨匠的翁加雷蒂第一本完整的国内译著正式出版,自然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翁加雷蒂是与夸西莫多、蒙塔莱齐名的意大利隐逸派诗人,也是隐逸派的开山鼻祖。借由这本厚厚的诗集,我们在金秋的时光里邂逅翁加雷蒂,开始一段覆舟而愉悦的历程。

          在静谧的夜空下倾听水被划破的声音

     诗歌,从整个文学史角度无论东方西方来讲,都是诗人苦心孤诣锻造和发现语言的过程。语言似乎经过诗人之手就被重新赋予了生命和意义。我们依然记得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那个著名的黑人女郎,我们依然能够忆及诗人但丁借对黎明的讴歌和赞美获得的《新生》,现代主义诗人兰波的生命是从那个微风低吟的午后开始的。那么语言的魅力和魔力从何而来?它肯定是经由诗人的巧手与妙笔升华了现实经验而又逾越之后的语言之花。从这一点上讲,所有的诗人都是为了赋予语言新的生命与活力,同时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启迪。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翁加雷蒂诗歌,是从对自我的认识与朦胧、渴冀和发现、探求中开始的。恰如他生于北非埃及而后辗转求学于法国首都巴黎一样,翁加雷蒂是借由现代主义诗歌开始发现自己的母语——意大利诗歌语言的。自彼特拉克之后,还未有哪位诗人如此关心自身与语言这一纽带之间若隐若现的主体命运。翁加雷蒂选择了倾听,倾听那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些仿佛从地心传出倏尔抵达天宇的电波,也是诗人与大地、与自然甚至宇宙之间交感得来的天籁之音。

                 

                 它们返回高空,点燃传说。

                 将在第一缕风里,随树叶陨落。

                 而当另一丝气息萌动,

                 新的闪烁将卷土重来。

 

                                     ——《星辰》

       

                 今夜,哪一首歌会响起

                 以内心水晶般的回声

                 编织

                 星辰

 

                 赴婚的心

                 何等清新的喜悦

 

                 我一度是

                 幽暗的池塘

 

                 而今,我啃噬着

                 空虚

                 犹如婴儿吮吸着乳房

 

                 而今,我因畅饮天地而、

                 酩酊大醉

                                  ——《美丽的夜晚》

      这样的鬼斧神工般的雕琢,将夜晚、诗意、命运、天地、人的际遇毫无遮拦却又如水晶珠链一般地交织起来,仿佛暗藏着一种顿悟过后的物我两忘;借诗人之口呢喃道出的是经过多少次洗沥和曲曲折折之后悲喜交加、谙谙寡合之后的至福之经验。因此,对语言如从大海深处潜水后打捞出来的最深邃的经验,也是诗人借此一跃而上的“天梯”。

                 覆舟的愉悦

     同为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不同于帕斯捷尔纳克在早期诗歌《生活,我的姐妹》以及《乌云中的双子星座》里刻意展示出来的深奥与忧郁的色彩,亦不同于波德莱尔在《巴黎的忧郁》中对生活精雕细琢般的幻景式展现,朱塞佩 翁加雷蒂的诗歌在早期即展现出一种雄浑与大气,一种童言无忌般的质朴与率真。这种向内的、直抵人内心的水晶大理石般的语言原始而雄浑,却处处展现出语言的折射力与穿透力。

      诗人借由冰凉的石阶拾级而上,目睹了世间诸多场景后,一跃而进入语言帝国的巍峨与庄严,由此发现人的诸多可能性及其最终的命运。二十世纪尽管纷纷绕绕,充满了血与火、人性与信仰之间的纠葛,但那是对人性的检验,以及真理的被诉求的诸多可能性之一。

      

      看呐,一个单调的

      

 

      看呐,一颗荒芜的

      灵魂

      一面无法穿越的明镜

 

      它碰巧在我身上苏醒

      与我结合

      将我占有

 

      那生我于世的非凡的善

      如此缓慢地将我分娩

 

      而当它持续时

      它却如此冷漠地熄灭了

      

                                 ——《分离》

      这首诗应该是能使诗人借此而不朽的传世之作。它表达的是诗人借内省而产生的自我发现,“善”在体内浑然无觉的居住,借助灵魂上升的力量,缓慢苏醒着。而善最终又将“我”分娩,成为一个我能称其为“人”的灵魂与身体,尽管它单调而又荒芜,但是既然通往善的路途如此艰难,它最终否定了我,并且冷漠着熄灭。这种对灵魂与自我的剖析,恰恰反映出人的巨大无助感,那是人对其自身逃离及最终放弃的终极命运,恰如灵魂最终摆脱了善恶的终极对立,进入混沌而虚无的忘乡。

               “我破晓,无远弗届”

     作为意大利隐逸派诗人的代表也是奠基人物,翁加雷蒂与夸西莫多、蒙塔莱一样,都涉足了历史的岁月长河,都经历了时代的风雨洗礼。正如隐逸派传达的诗歌理念一样,诗歌是经验纯粹之玫瑰,是荒原里点缀的些许绿地,是一片未被开垦也从未荒芜和干涸的全新处女地,是诗歌理想的最终完成。

      不能忽视法国象征主义与超现实主义诗歌对翁加雷蒂的影响。自兰波之后,诗歌成为语言的实验品,但那是现代文明藩篱之外疯狂生长、借由精神活动而得到营养的天路历程,那是逃向人内心深处的梅杜莎之筏。青年时期与阿波里奈尔的友谊与交往,与现代派画家的过从甚密,一定使朱塞培 翁加雷蒂在一片汪洋与混沌之中看到了艺术的曙光,那本身就是一种天启,那本身就是一种顿悟。

      正如译者刘国鹏坦言,翻译诗歌本身就是一种“代孕”的过程。一方面是诗歌经由母语再进入本国语言,其文本语境、能指与所指、语言生发的场阀必然会有所变化,翻译者需要对诗人本身的语言文本进行再审视、再创作;另一方面,既然翻译本身就需要传神达意,必须经由一种审慎的语言再编织过程,将诗人本人创作的意图和背景再现出来。

      朱塞培·翁加雷蒂的诗歌作品素以简洁而富有想象力、语境突兀而又刀劈斧斫、大开大合,因此其语言被批评家称作“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晦涩,却最具有表现力的”。想必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矛盾与取舍,如何遴选出最具表现力、最玲珑晶莹剔透的诗句呈现给读者,是最考验一个翻译者的语言天赋与文学功底的。所幸译者凭借丰富的意大利语言功底、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翻译态度,历时近六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而卓绝的诗人——翁加雷蒂,这本诗集也是对翁加雷蒂的最好致敬与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