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瑞奇宝宝》系列动画片设计分析及其对早教微课设计的启示

(2021-03-01 16:01:34)
标签:

瑞奇宝宝

动画片设计分析

早教微课设计

分类: 我的已发表论文著作

《瑞奇宝宝》系列动画片设计分析及其对早教微课设计的启示

黄伊庭华1 郑小军23

1.南宁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技术系,广西 南宁 5302992.南宁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1

 :《瑞奇宝宝》系列动画片是一款面向2-4岁儿童开发的早教视频产品,一经问世就因其独特的“故事+歌曲”表达形式与温暖柔和的画面风格风靡全球。文章首先分析了《瑞奇宝宝》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基本结构、呈现形式和基本角色。其次,简要总结了《瑞奇宝宝》的三大特点:寓教于乐;自我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融合游戏化学习、个别化学习、社会化学习、生活化学习、情境化学习、可视化学习。接着,以《瑞奇宝宝》第一季第42集《大树》为例,对动画片的选题、创意、内容组织、画面呈现、叙事逻辑、故事模块、歌曲模块等进行了剖析。最后,给出了对早教微课设计的六点启示:更关注互动对话和启发诱导;更强调故事性和趣味性;更聚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兼顾教育性与艺术性;使用先行组织者培养发散思维;精炼亮点和记忆点。

关键词:《瑞奇宝宝》;早教动画片;微课设计;故事+歌曲;旁白妈妈;叙事逻辑;

引言

互联网时代,传统线下早教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家长们的需求,短小精悍的早教类微视频应运而生。俄罗斯FUN Union公司紧跟时代步伐,相继推出了适合不同年龄层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瑞奇宝宝》(2-4岁)、《瑞奇开心球》(4-8岁)、《瑞奇平博士密码》(6-10岁)等系列动画片。

《瑞奇宝宝》系列动画片(以下简称“《瑞奇宝宝》”)于2017年正式上线,仅在俄罗斯的Youtube视频网站上就创造了20亿次的播放记录。迄今为止,瑞奇系列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映,斩获超过 100 个国际奖项,深受全世界各年龄层小观众和家长喜爱[1]。该系列动画片于20176月正式登陆中国,同年7月开始在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6大主流网络平台同步播放,在中国早教市场得到广泛认可,短短20天时间第二季的播放量便已突破一亿次大关。作为一款早教产品,其风靡全球的原因不只在于具备良好的视听感受,还得益于早教内容上的选择、故事编排的新颖及极具特色的创作模式。

蒋立兵等人将微课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教育产品,并以用户体验蜂窝模型为理论依据,提出了微课用户体验的概念模型,构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微课设计框架 [2]。同为教育产品的《瑞奇宝宝》对于提升微课的学习体验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1 《瑞奇宝宝》设计分析

1.1教学目标:4Q能力

《瑞奇宝宝》的受众是2-4岁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对身边的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模仿能力强,喜欢重复一些行为,对音乐和美术有着一定的兴趣,同时还存在情绪不稳定、行动受情绪支配、自我中心倾向明显等特点。儿童心理学家和国际早教专家精心设计了培养学龄前儿童“认识和探索”(IQ)“社交与情感”(EQ)“艺术和创意”(AQ)“运动与作息”(MQ)等四个方面能力的4Q早教知识[3],以满足该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需要。

1.2教学内容:认识、社交、艺术、运动

为培养儿童4Q能力,《瑞奇宝宝》的教学内容围绕故事展开,故事设定简单真实,将认识、社交、艺术、运动等方面的知识点编排进故事剧情中,通过引导孩子认识各类交通工具,辨认形状、颜色和数字,学会画画和数数,做运动保持身心健康,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培养孩子们形成家庭责任意识和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1.3基本结构和呈现形式:故事+歌曲

目前,《瑞奇宝宝》上线三季,共156集,每集总时长在5分钟左右,根据视频内容可将其划分为片头歌曲、正片和片尾演员表三个部分。其中,片头片尾共计35秒,正片内容时长控制在430左右。与传统早教类动画片不同,《瑞奇宝宝》每集正片由“故事+歌曲”两大模块构成。其中,故事模块以叙事教学为主,故事情节贴近生活,真实有趣,能够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增强其代入感。故事呈现主要采用实景拍摄+3D渲染的方式,基于真实情境为角色搭建活动场景给儿童带来熟悉的安全感,更有利于儿童接受画面内容和作画风格。歌曲模块则以复习巩固为主,通过轻快活泼的歌曲总结所学知识,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点的广度,该模块的场景用白色幕布呈现,白色幕布能更好地呈现视觉材料,如真实的人物、动物、环境和2D效果的铅笔画,等等,以满足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

1.4基本角色:5个出场瑞奇宝宝+1个旁白妈妈

《瑞奇宝宝》讲述了小兔子跳跳、小猪妞妞、熊猫甜甜、小羊文文和小刺猬诺诺在旁白妈妈的陪伴下茁壮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趣事(见1)。宝宝们时而聚在一起开展有趣的冒险,时而独自探索新奇事物。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会与其他宝宝产生误会与矛盾。他们和现实中的孩子们一样有着鲜明的个性、不同的爱好和一些小缺点,这种不完美让角色更生动。孩子能够感同身受角色们面对的问题,与角色一起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新知识。旁白妈妈是一位温柔的角色,她虽然没有在画面中出现,但总会以旁白的形式给宝宝们提供积极的回应,例如真诚的鼓励、耐心的启发和真心的赞美。当宝宝们遇到困难产生消极情绪时,旁白妈妈总会在第一时间关心宝宝们的感受,温柔地安抚并引导他们发现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当宝宝犯错时,旁白妈妈会耐心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指引他们主动承担责任;当宝宝们表现出色时,旁白妈妈也不会吝惜赞美之言,她会夸赞宝宝们出色,帮助宝宝们建立自信。

1 《瑞奇宝宝》出场角色基础信息一览表

角色名称

代表动物

性格特点

从该角色身上可以学会

跳跳

小兔子

好奇心旺盛、做事积极主动,但有时会过于专注游戏而在玩耍过程中忽略小伙伴的感受

如何保持专注,体会他人的感受

妞妞

小猪

自信可爱又俏皮,像一个小公主一样爱美和任性,虽然会有些小脾气但不喜欢调皮捣蛋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温柔善良的对待别人

甜甜

熊猫

活泼机敏、雷厉风行、乐观健谈,虽然经常惹来不少麻烦,但时刻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如何承担责任,区分什么是淘气什么是危险

文文

小羊

喜欢画画,待人真诚,但有些敏感、会时常害羞和不自信,委屈时总一个人生闷气

如何调节情绪,开心微笑着面对别人

诺诺

小刺猬

喜欢整洁、遵守秩序,做事认真有耐心,性格孤僻喜欢独处,不太敢主动迈出第一步

如何更加积极勇敢地与他人相处

2《瑞奇宝宝》特点分析

2.1寓教于乐:游戏化学习

《瑞奇宝宝》故事生动有趣,同时巧妙地将育儿知识融入其中,并呈现给观看者,还使用歌曲来回顾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和知识,巧妙地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游戏化学习。观看者在观看时会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中,也不会产生被灌输知识的感觉。观众通过模仿角色行动和跟唱歌曲,学习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行为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第三季第十五集《帮助朋友》中,跳跳用石头帮助甜甜够到了高处线筐里的线团,帮助诺诺安好了小车的轮子,帮助妞妞压平了褶皱的纸,还把喷泉里发现的石头分享给小伙伴使用。几个帮助他人的小事件通过一个石头串联了起来,孩子在观看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朋友之间相互帮助的道理,了解到平平无奇的石头也能发挥大作用,还能学会“大小”“轻重”等知识。[4]

2.2自我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个别化学习+社会化学习

虽然《瑞奇宝宝》的受众群体定位在2-4岁年龄段的儿童,但该系列动画片通过引入旁白妈妈给家长提供了与孩子正向沟通的正确范本。旁白妈妈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的形式与瑞奇宝宝们亲切互动,增强了动画片与观看者的交互感,孩子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学会早教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在陪同孩子一起观看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孩子进行正向交流。以第一季第二集《在操场》为例,妞妞在和文文、诺诺玩耍时因为没有礼貌而让伙伴们伤心了,旁白妈妈提醒妞妞应该注意礼貌,但妞妞不以为然继续跑去玩,在玩弹簧时不小心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这时,旁白妈妈又温柔地提醒妞妞应该有礼貌地向小伙伴寻求帮助。最终,文文和诺诺合力把妞妞从弹簧中拉了出来,3个宝宝一起有礼貌地玩在了一起,旁白妈妈不失时机地表扬了讲礼貌的瑞奇宝宝们[5]。这一集动画片通过简短的故事不仅教会了小朋友应该讲礼貌懂规矩,还告诉家长朋友当遇到孩子们表现得不礼貌的情况时,应使用温柔婉转的方式引导和鼓励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苛责或不作为。“5个瑞奇宝宝+1个旁白妈妈+系列生活化场景”巧妙组合,通过“故事+歌曲”形式实现了自我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个别化学习与社会化学习相结合。

2.3 生活化学习、情境化学习、可视化学习相结合

与同类型早教动画片相比,《瑞奇宝宝》的一大创新点是将动画片正片细分为故事模块与歌曲模块。其中,故事模块叙事逻辑简明,故事主题突出,场景内容贴近生活,瑞奇宝宝们活动的场所通常设置在桌面上,利用黑板、杯子、卡纸、绒布、画笔、粉笔、毛线球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景,为孩子打造了亲切熟悉、温馨安逸的学习环境;歌曲模块的场景通常用白色幕布呈现,仿佛将瑞奇宝宝们带进空白画布中,有利于实现它们的奇思妙想,通过类比向观看者展示更多延展的内容。例如在第二季第七集《轮船》故事中,文文在其他瑞奇宝宝们的帮助下,利用海上交通工具把困在孤岛上的妞妞救回了岸边。这个救援故事既帮助宝宝们认识了小船、帆船、轮船等不同类型的海上交通工具,又让宝宝们体验了团队精神和友谊的力量[6]。动画片灵活运用图形、图片、2D动画、3D动画、实景拍摄、手绘效果、铅笔画效果等多种可视化方式呈现认识、社交、艺术、运动等早教内容。

3 《瑞奇宝宝》动画片个案分析

《瑞奇宝宝》系列动画片在选题、创意、内容组织、画面呈现、叙事逻辑、故事模块、歌曲模块等方面颇具特色,值得深入分析。下面以《瑞奇宝宝》第一季第42《大树》为例,进行个案分析。

3.1 选题及内容框架

《大树》这一集动画片的选题旨在让孩子们了解四季的变化,并向孩子们展示不同季节对生活带来的新奇改变,尝试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不易察觉的变化,属于认识和探索(IQ)层面的知识[7]。该动画片主要包括固定片头、正片、片尾三个部分。其中,正片又可分为故事模块和歌曲模块,故事模块讲述了跳跳、妞妞、文文、甜甜合力制作了一棵四季树,通过旁白妈妈的引导了解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歌曲模块则依次歌颂四季的美好,通过两轮副歌反复介绍春夏秋冬的特点: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发芽,夏天我们河里愉快玩耍,秋天森林五颜六色我们在里面散步,冬天堆着雪人笑哈哈。除去5秒的片尾演员表,整集动画片总时长为5分钟。其中,固定片头用时30秒,通过歌曲依次介绍五个瑞奇宝宝,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并给予准备时间让观看者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正片的学习;正片用时430秒,其中故事模块约230秒,主要通过旁白妈妈和瑞奇宝宝们之间的互动推进剧情发展,歌曲模块约2分钟,将故事模块讲述的“大树在四季中的变化”进一步拓展到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景色有着不同的美,重复两遍副歌帮助儿童复习巩固已学内容。

3.2 正片内容组织与画面呈现分析

故事模块《大树》采用SCQA(创设情境-产生冲突-提出问题-做出回答)叙事框架进行故事脚本设计[8],以旁白妈妈的视角了解到瑞奇宝宝们正在合力制作大树(S-创设情境),但制作的大树合起来之后并没有达到瑞奇宝宝们的预期(C-产生冲突),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大树的宝宝们产生了失落情绪并向旁白妈妈寻求帮助(Q-提出问题)。这时,旁白妈妈温柔地安慰宝宝们并提出“这不仅仅是一棵大树,还是一个童话”,通过讲述童话故事将每一面树依次呈现,让瑞奇宝宝们的情绪由失望转变为开心,并通过一棵大树学会了春夏秋东四个季节的变化(A-做出回答)。

歌曲模块《季节》通过展示铅笔画画风的四季和实景拍摄的四季风光丰富画面内容,避免视觉疲劳的同时增添趣味感。朗朗上口的歌曲视频和图片等媒体形式全方位地展示了季节这一知识点的内容。该动画片的脚本设计详见表2

2 《瑞奇宝宝》第一季第42集《大树》脚本设计

出场人物

跳跳、妞妞、文文、甜甜、旁白妈妈

主旨

跳跳、妞妞、文文和甜甜在旁白妈妈的引导下通过一棵四季树学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叙事逻辑

SCQA(创设情景-产生冲突-提出问题-做出回答)

模块

情节

角色动作

对白

故事模块

(大树)

旁白妈妈和瑞奇宝宝们打招呼,询问宝宝们在做什么S-创设情境)

画画、对话

旁白妈妈:“你们好,宝宝们。”瑞奇宝宝们:“您好。”旁白妈妈:“你们在这里做什么呢?什么让你们这么有兴趣?”跳跳和妞妞:“大树。”甜甜:“我们在做大树。”

旁白妈妈欣赏宝宝们的作品,向他们询问更多

对话

旁白妈妈:“我看看,你们好像做了四棵大树。”妞妞:“不是这样的,是一棵。”甜甜:“大树只有一棵。”旁白妈妈:“怎么是一棵呢?”

宝宝们把自己制作的大树拼在一起,形成一棵立体的树,展示给旁白妈妈看

合力拼大树,对话

跳跳:“就是这样。”旁白妈妈:“噢,明白了,多么可爱的一棵树啊,是一棵雪中的大树。”

展示的那面树是甜甜做的雪中的树,和其他宝宝们做的不一样C-产生冲突)

甜甜开心,跳跳、妞妞、文文表示疑惑,对话

妞妞:“不是在雪中。”甜甜:“是。”妞妞:“这里还有花呢。”

妞妞跑下展示台时不小心摔倒,无意中转动了展示台,出现了妞妞做的开花的树

妞妞开心,跳跳、文文、甜甜表示不赞同

 

跳跳、文文、甜甜相继转动展示台,展示自己制作的大树

跳跳、文文、甜甜相继转动展示台,对话

跳跳:“不是鲜花,是苹果,您看。”文文:“而我这里是黄色的叶子。”甜甜:“我这里是雪。”

大家对这一结果感到不解,产生了失落情绪,向旁白妈妈提问Q-提出问题)

跳跳和甜甜继续转动展示台,文文和妞妞感到失望,对话

甜甜:“怎么会这样?”文文:“我们没有做好这棵大树。”

旁白妈妈安慰宝宝们,并根据他们做的大树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宝宝们从不解到释怀,站在自己制作的树旁介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A-做出回答)

开心,围着树转圈,对话

旁白妈妈:“而我认为,你们不是简单地做了一棵树,而是一个童话。”甜甜:“什么童话?”旁白妈妈:“从前有一棵大树,春天大树上开满了鲜花,夏天的时候,大树上长出了苹果,秋天叶子开始飘落,冬天大树开始沉睡,一直到春天,就这样年复一年。”瑞奇宝宝们:“年复一年,整整一年,年复一年,年复一年。”甜甜:“冬天。”妞妞:“春天。”跳跳:“夏天。”文文:“秋天。”旁白妈妈:“一年有不同的季节,而大树是同一棵,太棒了宝宝们!”

歌曲模块(季节)

歌词

第一段副歌

是谁发明这些美妙季节?我们拥有冬天夏天,我们拥有春天秋天,来问问什么是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发芽,夏天我们河里愉快玩耍,秋天树上叶子五颜六色纷纷地落下,冬天在雪里打滚笑哈哈。

歌曲间奏

妞妞:“春天鲜花铺满地。”跳跳:“而我更喜欢夏天,夏天非常热。”文文:“秋天叶子落下来。” 甜甜:“冬天,天寒地冻。”

第二段副歌

是谁发明这些美妙季节?我们拥有冬天夏天,我们拥有春天秋天,来问问什么是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发芽,夏天我们河里愉快玩耍,秋天树上叶子五颜六色纷纷地落下,冬天在雪里打滚笑哈哈。

画面呈现

第一段副歌:使用2D铅笔画效果呈现四季场景,妞妞在走在花园里,跳跳在水里游泳,文文在森林里拿着落叶,甜甜在雪地里打滚。

歌曲间奏:妞妞、跳跳、文文、甜甜站在实景拍摄的图片面前,依次介绍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第二段副歌:再次展示间奏中出现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实拍场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4 《瑞奇宝宝》对优化早教微课设计的启示

《瑞奇宝宝》由一系列短小精悍的动画片构成,而每集动画片就是一个时长5分钟左右、包括片头、正片(故事+歌曲)和片尾的微视频。这与国内蓬勃发展的微课(微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瑞奇宝宝》的独特设计对于优化我国早教微课的设计、促进微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4.1 更关注互动对话和启发诱导                                         

在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特定动机初步产生的关键时间段, 着重对儿童进行相关的引导教育, 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儿童培养亲社会行为和习惯[9]。《瑞奇宝宝》创建了以第一人称视角注视宝宝们成长过程的角色——旁白妈妈,以画外音的形式作为引路人陪伴在宝宝们身边,通过与宝宝们对话进行启发诱导。常规微课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也会创设问题情境,但问题情境中的角色大多不具有完备的人物属性,其重心主要放在如何解决该问题并输出关键知识点上,缺少以互动对话方式进行启发诱导。旁白妈妈侧重引导和鼓励,对宝宝们的决定不做直接的干预和指挥(例如“你应该”、“你必须”口吻),更好地体现了以学习者(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早教微课可借鉴《瑞奇宝宝》旁白妈妈的设计,加强互动对话和启发诱导。

4.2 更强调故事性和趣味性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将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6岁、7-11岁、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四个阶段,儿童的媒体素养教育也是一个由浅薄到深刻的过程,不同阶段的儿童在媒体素养方面的表现会有所不同[10]。《瑞奇宝宝》面向对象是2-4岁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认知存在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思维不可逆、缺乏层级类概念和本质守恒概念等认知特点,注意力、专注力、自控力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此,早教微课可借鉴《瑞奇宝宝》独特的“故事+歌曲”模块设计,注重创作融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故事和引入节奏轻快、朗朗上口的歌曲,巧妙地将知识蕴含在故事和歌曲中,不过分苛求观看者学习某一明确的知识点,而是希望观看者在在观看过程中融入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提升,从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更聚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瑞奇宝宝》早教知识覆盖面广,不仅涉及生活常识,还尤为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致力于培养儿童的IQEQAQMQ4Q能力。早教微课不应只关注微课的呈现方式和知识点输出本身,而应借鉴《瑞奇宝宝》着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做法,通过鲜活的故事引导儿童如何面对、调节情绪,如何关心他人,培养共情能力。

4.4 兼顾教育性与艺术性

早教微课应兼顾教育性与艺术性。过分强调知识点本身而忽略表达方式的艺术性,就会让微课变成呆板、无趣的说教视频。艺术性可以体现在画面风格、故事情节、背景音乐等方面,统一和谐的画面风格能够让微课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避免出现学生因观看到某些不和谐的画面而分心或降低代入感等情况。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利于更好地传达知识,增强微课的逻辑连贯性。背景音乐是一种衬托性音乐,主要用于调节现场氛围和增强人们的情感表达,对于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1]。音乐的选择能够为平平无奇的知识点带来灵动的感觉。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学习者能够更快地获得沉浸式体验,增强与微课内容的共情感。

4.5使用先行组织者培养发散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在微课中添加先行组织者,由其引导教学。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和并列组织者三类,微课的导入部分可使用上位组织者或下位组织者开启学习,以降低新知识学习门槛,练习与小结部分可引入并列组织者激发学生的思考,或通过分享相关案例拓宽学生的思想围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达到学习迁移的目的。

4.6 精炼亮点和记忆点

《瑞奇宝宝》之所以能从众多早教类动画片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其不仅为儿童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且还将故事模块中蕴含的早教知识经过歌曲模块提纯和再强化,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瑞奇风格。早教微课的设计应注重表达形式的创新,将具有结构化、逻辑性的知识点设计成顺口溜、小诗歌等艺术形式,或是将一些古诗词通过歌曲的形式演绎出来,从而将复杂抽象的概念通过故事化、拟人化的方式加以呈现。在微课中设计一些有趣的记忆点,不仅有利于学习者记忆相关知识,还能够增强微课的趣味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环球网.《瑞奇宝宝》萌动中国,给你和孩子不一样的亲子时光[EB/OL].2017-06-28[2020-01-26].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K3M98.

[2]蒋立兵,万力勇,陈佑清. 面向用户体验的微课设计框架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7, 38(2):122-128.

[3]Riki(瑞奇官网).什么是4Q成长密码[EB/OL].2020-09-09[2020-09-09].http://www.riki.cn/4q-password/#IQ.

[4]腾讯视频.瑞奇宝宝第三季 15 帮助朋友[EB/OL].2019-10-18[2020-01-26].https://v.qq.com/x/cover/7hoz66r47z2ghwe/h0031xa2b6o.html?ptag=qqbrowser.

[5]爱奇艺-儿童.瑞奇宝宝:2 在操场[EB/OL].2017-07-08[2020-01-26].https://www.iqiyi.com/v_19rr7z81bc.html.

[6]爱奇艺-儿童.瑞奇宝宝 2:7 轮船[EB/OL].2018-06-01[2020-01-26].https://www.iqiyi.com/v_19rrda19cs.html.

[7]腾讯视频.瑞奇宝宝第一季 42 大树[EB/OL].2017-07-08[2020-08-17].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krkrc4j/a00241dauz2.html?ptag=qqbrowser.

[8]朱育贤,郑小军,卢添桂.故事型微课设计的误区及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4):25-28.

[9]王欣,张真.学龄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动机[J].学前教育研究, 2019, (6): 45-57.

[10]黄露,屈云东.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儿童媒体素养教育[J].艺海, 2019, (12): 116-117.

[11]李嵬,但夏.幼儿园教育活动背景音乐的价值及其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 2019, (12): 86-89.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职业教育微课创新发展“研究引领 敏捷开发 六化设计”模式建构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20A052。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课题“广西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ZKY14)。

作者简介:黄伊庭华,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通讯作者:郑小军,男,广西桂林全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网络化学习与个人知识管理,职业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项目开发。

(欢迎引用:黄伊庭华,郑小军.《瑞奇宝宝》系列动画片设计分析及其对早教微课设计的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6):60-65+7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