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特好的评论大家一起分享吧!!!一起唾弃无耻的行为
近来,当红小生聂远的绯闻突然在媒体高密度亮相,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有一份相关“爆料”,热气腾腾地新鲜出炉。虽然这轮铺天盖地的桃色风暴,貌似平地而起,不露痕迹,但是,随着渐落俗套的情节推动下,自作聪明的幕后推手,还是渐渐被眼睛雪亮的公众识破了“恶俗炒作”的本质,揭下了那块脏乎乎的遮羞布。尽管,舞台上别有用心的主角至今仍然十分卖力,那个早让观众大倒胃口的蹩脚剧本,却最终将其不可避免地演化为一出滑稽的无聊闹剧。
谁是真正主角
相信这出戏的幕后“编剧”,肯定看过不少金庸老先生的武侠经典,知道如何在开场制造悬念,施障眼法吊人胃口。熟稔金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他老人家每部书的开场人物都会让读者眼前一亮,很快入戏,但是,这些人物往往只是正餐前的开胃品,他们往往不是故事的真正主角,他们的功能,只是用精彩来衬托随后出场的主人公的更精彩。特别是在塑造女性魅力方面,金先生更是功力深厚,如《天龙八部》中开场的木婉清已经让读者心旌摇动,随后,众佳丽逐一登场,直铺垫到总冠军王语嫣亮相,才会让读者有真正惊艳丽的感受。
从表面上,这出戏的绝对主角应该是所谓大享齐人之福的聂远,但是,仔细品来,却并非如此。首先,迄今为止,聂远一方始终没有做出任何正式回应,其次,以聂远目前的名气和事业上升的走向来看,即使他再想出名,也不会不合情理地轻易拿自己的名声作赌注。而且,从事件的走向不难看出,聂远处于“被利用”的无奈与尴尬,正如《阿庆嫂》里的阿庆,《祥林嫂》里的祥林。
那么谁才是这出戏的真正主角呢?我们不妨看看这位聪明编剧精心安排的出场顺序。先是盛传被刘烨暗示复合的谢娜被爆出与聂远关系暧昧,接着又自我否定谢聂关系,推出第二个聂的“真命天女”胡可,胡站出来否定后,远在香港的阿娇被推向前台,在诱惑大众无奖竞猜三位明星美女谁是聂远女友的时候,真正的女主角终于粉墨登场。这位名叫刘某的非著名女演员,以聂远的前任女友身份高调亮相,频频通过“第三者”之口说出一些与聂交往的细节。不过,该编剧似乎只学到了金庸先生的皮毛,虽然前面东施效颦般地上演了一出模仿秀,但是,终因功力不够露出马脚。由于刘迫不及待地过早出场,和独角戏般地自说自话,让明眼人其实不难识别真正的主角是谁。事情发展到今天,大家只要看看在谢、胡、阿娇(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游戏)都不再表态后,谁还在没完没了地借题发挥,忙着写续集就自然心知肚明了——而最近被牵涉进其中的是一条据称价值3000元、不会说话的三岁狗。
首先,“新人通过绯闻借名人上位”,这在演艺界的炒作技法中是一个被用烂的恶俗伎俩。作为演艺新人本该多在演技和艺德上下功夫,靠真本身征服观众。但是,近年来,内地演艺界却呈现出一派浮躁之气,在急功近利的内心驱动下,寻找快速出名的捷径正在成为某些新人不惜牺牲自己名誉铤而走险的时尚。选择聂远作为目标,显然也是精心设计的,因为要找到一位和剧中人都有关联,又能发展情节的男主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利用所谓“业内人士”、“圈内好友”、“闺中密友”的说法爆料更是俗上加俗。如果,真有这些所谓的“知情人”,那么他们处于什么心理向公众或媒体爆料,我们权且不管,他们的身份起码是可疑的,或者说站不住脚的。既然是“好友”为什么你会把朋友的隐私拿出来说,谁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无比荣幸。即便你真是“圈内好友”、“知情人”,你为什么早不爆料,晚不爆料,非要选择,某些人新戏开拍,需要宣传的时机爆料(值得注意的是,谁是这四位女演员中名气最小的),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你爆出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你为什么不用真名,遮遮掩掩地究竟在怕什么?而媒体又怎么敢不经核实就把这些匿名人的爆料当作新闻登出来糊弄读者和观众?起码,从目前的报道来看,媒体对作为当事人的聂远、阿娇都未进行核实,就仓促发表新闻,这样的新闻其真实性,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第三,内容无聊低俗,逻辑关系混乱。本来,炒作名人隐私就是应该坚决被媒体自律和抵制的恶俗行为。而这出内容低俗的无聊闹剧,其情节推进的逻辑关系更为混乱。本来该剧的序幕是知情人爆料,刘烨欲与谢娜复合,而谢不愿,原来谢心已有所属,乃是聂远。而在聂、谢均否认后,剧情却转化为挖掘谁是聂的现任女友,结果,胡可、阿娇浮出水面,请注意这时的核心问题是到底谁是聂远的现任女友?但是,随后的概念却被悄然偷换,借着“四位女友同时浮出水面的机会”变出了聂的前任女友刘某。此前,谁也没关心聂的前任的女友是谁?聂远与前女友如何分手?因为这和前面的“剧情”完全不相关。这时出场的这位新女角就显得很突兀,莫名其妙。且即使退一步而言,两人真的如同这位前女友所说的曾经相恋且交往三年,此人及其所谓好友不断爆出与聂的陈年旧事也显得很滑稽,谁问你们了?聂自始至终也没有回应这件事,也没有任何不利于你们的言论,你们在辩白什么,又在和谁辩白?而不断呈现的所谓恋爱细节和证据也让人觉得低级无趣,莫名可笑。
第四,扮可怜谋取大众同情。这在绯闻的炒作中也是比较惯用的俗招。特别是在借助名人炒作的新人身上被频频使用。本来,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分分和和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在爱情两个字里本来就没有谁对谁错,明星也不过如此。但是,在演艺圈似乎有个误区,在同情弱势人群的心理作用下,男女分手,特别是明星和非著名的圈内情人或配偶分手,就似乎一定要有所谓第三者介入,就一定是明星的问题,而无论刻意还是无意扮演可怜角色的那方往往会因此一夜成名。而“聂远绯闻门”事件发展至今,舆论倒向已经开始出现有意将刘某口中“前男友”聂塑造成所谓“花心大少”和“陈世美”的形象,这无疑是从一种恶俗走向另一种恶俗。
不过,该剧的编导们,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看得出来也力求在剧本上较前辈们有所突破。比如说:别人用一个人爆料,我们就用一群人爆料;别人用一个人制造绯闻,我们就一口气给聂远来四个……不过,由于题材的低俗不堪,就算你用最好的摄影师,最好的灯光师,在镜头上玩再多的花样,导演出来的依然是一部低级无聊的闹剧。
关于结局的猜想
是戏就总会有散场的时候,即便是一出闹剧。根据以往的同类作品的经验,结局其实观众是可以想象的,就目前来看,无外乎以下两种可能。
1、不了了之——绝大多数绯闻的结果都是这样的结局。因为其虚假、低俗的本质往往已经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尽管,这出戏的主创班子,一直挖空心思,想让更多人来上台参与演出,让众人把水搅混,但是,聪明的大牌明星就是不甘心给某非著名演员捧场。被“借”来在台上友情客串般地露了一小脸的谢、胡已经默契的主动退场,而远在香港深谙“娱乐炒作”《葵花宝典》的阿娇根本对这种低级别的游戏不屑一顾。正如一位被新人纠缠谋上位的香港男明星所言:“对待这种东西,不要理睬,相信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最好的证据。”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幕后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就像精心准备的一次擂台赛,却没有人参与PK一样,只有一名参赛选手,如何登台领奖。
2、在不断升级中的收场——即,聂远最终按捺不住,出招回应。所谓回应,无外乎全部否定,或部分否定。无论怎样都会让幕后人狂喜,因为,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就等这一天!只要聂远出招,这戏就不至于臊眉耷眼地草草收场,就会继续爆料下去,然后,女主角必然还会开启更多煽情的“尘封往事”期待观众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赔上同情的眼泪,而最后,就在双方你来我往的口水大战中精彩落幕。但是,出道多年的聂远曾一直有着“绯闻绝缘体”之称,同时结合目前一直没有反馈的状况来看,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将自己抽身事外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当然,因为这也是一个极其考验当事人心理容忍底线的难题,幕后操盘者们一直试图给聂施加压力,一些惟恐天下不乱的媒体也在以看似公正的局外评论刺激聂远下水,层出不穷的新闻让人应接不暇,题目花哨骠悍,爆料恶劣低俗,似乎有意要造势成众口铄金之态,这不仅是对聂个人成熟度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也是对一个入行已久的知名演员长久以来的名声、口碑以及发展历程的一次全面的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眼下的媒体受众有时甚至比业内人士更加熟悉炒作手法,其是非标准和审美取向,显然要比一些为这些庸俗绯闻提供温床不惜浪费媒体公共资源的小报开明,见多识广的他们对于“戏”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这种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恶俗闹剧也根本不入法眼,即便在最为活跃和自由的网络空间,许多著名网站、论坛和贴吧上,网友们已经开始尖锐地批判这次恶俗炒作的低级无聊,很多人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炒作的本质和内幕,由此可见,这出闹剧的最终命运只能以愚人愚己下场的惨淡落幕。
不过,眼下演艺圈越演越烈的低俗炒作之风,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保护名人隐私,维护娱乐消费者和大众的利益,营造行业的健康环境,打击低俗、虚假新闻,理应成为包括媒体、艺人、甚至经纪公司在内的社会大众一份神圣责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