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5·12,回忆爱溢巴蜀之旅

(2009-05-11 10:34:06)
标签:

时尚之旅

四川

旅游

分类: 市场快讯
    1年的时间过去了,5·12地震的景象依稀还在眼前,作为一家媒体,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川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有雪山、冰川、平原、原始森林、峡谷、河流、温泉,人文上有古迹、有少数民族,更有飘香的美食。地震改变了很多,有的一座大山裂成了两座,有的古迹受损需要整修,而高喊着“四川雄起”的四川人和各地的援建队伍第一时间内投入到四川重建工作中。

    而四川的旅游究竟恢复的如何呢?于是在去年年底,我们发起了“爱溢巴蜀,川游不息”的活动,组织了多家媒体工作者共赴四川,亲身体验到四川的旅游依然美丽,通过图片和镜头向人们 展现了四川秀美风光,以及四川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力量

    同行的电台编导鲁燕在活动后记中写到“ 到四川来旅行吧,如果你希望能为这里的人做点什么。看望一下这里的人,和这里的山水。几句闲聊,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重建的路上,他们并不孤单。你的到来就已经是对他们很大的支持,当然,我们坚信我们每一个人还可以做得更多。如果你只是一个单纯的旅行者,那么也请到四川去走走吧。震后这里的游客人数锐减,你大可不必担心人满为患不知是在看人还是看景。去尽情的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吧,送人鱼不如送人渔具,在你享受旅行的同时,无需刻意,你已经给很多人带去温暖。”

    在这里将编辑此行的体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1228 1  品味锦官城

 

    拨开云雾透过机舱窗子去看那片巴蜀的土地,依然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纱幔。北方的冬天,水只以令一种物理形态存在着可以暴露它们的地方。成都的冬天却依然可以嗅到空气里草木的清香,雨水若有若无的带来沁人肺腑的湿润。人们对锦官城的想象可以是细雨终日徘徊的惆怅、可以是春日里繁花挤满的街巷、可以是蜀锦挑挂的楼阁窗幔、更可以是成都城外沿江不绝的濯锦,把江水的颜色变幻出如同锦缎般艳丽的色彩。

 

    古人将成都喻为锦官城,其中一个典故是因三国蜀汉在成都置锦官城,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而得名。在历史上这里是蜀锦的主要产地与集散中心。南朝梁的李膺在其《益州记》里写道:“锦城在益州南、笞桥西流江南岸,昔蜀时故锦官也。其处号锦里,城墉犹在”。

 

 

   在成都吃饭绝对不是一个问题,无论是闹市街集,还是偏僻小巷,只要肚子在叫,就一准有可以解决的去所。而且绝对不用担心,无论你走进的是多么简陋的小店,饭菜的味道都是可以打出个高分的。时尚之旅的第一餐安排的是滋补火锅,尝过鲜美的汤汁,就是沸汤里滚熟的羊肉、鱼头和各色蔬菜。

 

    武侯祠和锦里只是一墙之隔,武侯祠内字画、对联很多,其中有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石刻,时尚之旅的嘉宾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这镌刻着上、下《出师表》的两条石刻,大家聚在一起对字里行间书写者所表达出的情绪加以品评。导游却在旁边加上一句,上面的字写得虽好,殊不知历来对书写者是不是岳飞本人存在着争议,其中有一种说法,前、后两表实际上是明代士人白麟伪托岳飞之名所书。不管怎样,大家更愿意相信他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当年岳飞奋笔疾书的文字。

   

    参观过武侯祠,在锦里的街巷中闲庭信步看看成都城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巴蜀文化,尝尝街边摊位上的小吃。说到小吃,这里仅仅是拉开了人们胃口的一个序曲,晚间的顺兴老茶馆内巴蜀民间小吃、公馆小吃精品列着队开始接受我们的味蕾检验。一套小吃有十几个品种,大小青瓷盘碟碗的各色盛器,龙抄手、钟水饺、川北凉粉、天府豆花、赖汤圆、担担面、蛋烘糕、叶儿耙、珍珠圆子、玻璃烧卖….完完全全的让我们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了一把。

纪念5·12,回忆爱溢巴蜀之旅

 

    成都第一晚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拥挤,胃里挤满了还没来得及消化的各色食品,视觉上又开始进行了另一轮填充。坐在顺兴老茶馆里品着盖碗茶,看着川剧。演员们穿梭于台上,将一个个绝活展示给大家。整场演出中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变脸”表演,“变脸”堪称是川剧表演艺术中的经典。感受浓浓的蜀韵!在场的观众都非常感兴趣,看过之后,无不为之惊叹。

 

  纪念5·12,回忆爱溢巴蜀之旅

 

 

 

1229 2 驾车蜀道行

 

    成都迎接我们的第一个清晨就是她那层散不去的薄雾,今天将是此次时尚之旅自驾活动启程的第一天。简短的发车仪式过后,伴随着车队响亮的鸣笛声,40多名来自各界的爱心人士和媒体朋友分别驾驶着18辆不同颜色的福特S-MAX,开始了此次时尚之旅自驾活动的第一天行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尚之旅的队员之间也彼此互相熟悉起来。驶入乐山市区时,车队离开成都已经3个小时,此时也正好是午饭时间。到了乐山不得不尝的就是当地美食。乐山多水,风味名食也以此为特色,其最为有名者分别为西坝豆腐和岷江河鱼。制做豆腐离不开的是好水,西坝本是乐山附江岷江边的一个小镇,因当地水质清洌,特别适宜磨豆腐,西坝豆腐也因此成为川内名食之一。而这里的河鱼更是依赖乐山城外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清沙细、污染小而盛产鲜河鱼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车队就餐的地点就选在青衣江畔的一处餐馆,用过餐,很多人就迫不及待的走向江边远眺,成都的薄雾到了这里已经渐浓成雨雾,只能依稀看到江对岸山顶的宝塔,大佛是怎么也看不到。幸运的是在这样的雨雾天气里依然为大家安排了观赏大佛的游船,雨雾虽然朦胧,但只要走到近前还是可以清晰的看到乐山大佛的全貌。

 

    乐山到峨眉山30公里路程,几乎是眨眼间便到了。一天也可谓舟车劳顿,大家却依然兴致不减,导游小乔便领着众人去参观峨眉山的门户报国寺,登山游览安排在次日进行。

 

    虽然还未进山,峨嵋的山雨几乎是不知不觉的飘落在人们的身上,这种被南方人称作“湿衣小雨”的水汽,夹杂着丰富的氧气给略显疲惫的队员们缓解着旅途的劳顿。从山门走向报国寺的小径两旁长满了一簇簇挤在一起清秀可爱的竹丛,湿润的空气、满眼的绿色和报国寺内刚刚在冬日里绽放出的腊梅香气一起,为时尚之旅的人们做了一次免费的大自然SPA

纪念5·12,回忆爱溢巴蜀之旅

 

    当然放松更需要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除去大自然免费的SPA,还有峨眉山的灵秀温泉。温泉建于峨眉山报国景区灵秀苑的山谷之中,就在时尚之旅下榻的饭店之旁。占地400余亩的温泉,是目前我国西部最大的露天氡水温泉。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拥抱,都市人向往的情怀几乎都被尽览其中。

 

1230 3 朝圣峨嵋山

 

     夜间的雨水在清晨到来后消失得不见踪影,视野变得比前一天好很多。乘缆车至半山处的万年寺拾阶而上,香火味道也随之钻进体内。“这是一种让人安静的气味。”走在旁边的崔岫文情不自禁的说道。

纪念5·12,回忆爱溢巴蜀之旅

 

    万年寺是普贤菩萨道场,始建于东晋。现有殿宇五重: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万年寺砖殿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据说该建筑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

 

    万年寺的旅游管理算是很到位也很正规,但就是香烛的费用高了些。听生活在这里的导游说,这里经营香火的人都是山中的居民,峨嵋山申报世界双遗产时本打算将这部分人迁出,可他们大多都不愿离开自己祖辈传承下来的土地。遗产申报成功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再被要求迁走,政府反而给予他们相应的在旅游区内工作机会。现今,生活在这里的人已经和景区形成了一种默契,他们的房屋、农田与景区和谐相存。这样的模式也成为其它地区建设旅游景区时借鉴的一种模式。

 

    峨眉山寺院多精于烹调素斋,其素斋简朴而味美。法式活动结束后,大家的中午饭选择在万年寺斋房品尝地道的素斋。一道道精美的菜肴端上桌,那些不但形似,而且味道与鸡、鸭鱼肉、海鲜颇为近似的菜肴,有的简直可以用难以分辨来形容,不禁引起人们的质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素斋?为了解开疑团,我们拉住端菜的阿姨问个究竟。阿姨倒很是坦然,她说,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回答得很多,你们吃到的全都是用鸡蛋、豆腐和魔芋等原材料烹饪出来的菜肴,绝不会有假。

 

    从万年寺下山的路可谓有趣,平时大家可能都缺少锻炼,一路走下来不免个个面带红润,两腿发颤。又恰逢猴子占据的山谷,被一群猴子截住去路乞讨食物。要不是有景区管理员在场,不知要被这帮家伙掠去多少财务。团队中的两个女孩子就因衣服口袋的拉链没有拉好,被两只猴子看到以为口袋中藏了东西伸手去掏,幸亏女孩子手快,不然真的险些被它们把相机抢走。

纪念5·12,回忆爱溢巴蜀之旅

 

    途中遇到抬滑竿的轿夫,一路拦住我们要大家坐他们的滑竿下山。起初大家还都兴致很高,没人理会旁边一路跟下来的轿夫,轿夫心急价格从80元降到了40元,相当于给打了个对折。同行的队员有人不好意思了就停下来上了滑竿,我与轿夫闲谈,他说,自从地震后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上山的客人明显减少了很多。你们时尚之旅的团队算是个大队伍,现在上山的人还没有轿夫和山上做生意的人多。

 

1231 4  感动巴蜀 时尚之旅捐赠活动 学艺青城山

 

 

    2008年的最后一天大家早早的起床,用过早餐分别上车列队出发。成都到都江堰市车程约60公里,出成都市区上三环路进成灌高速行车不到1小时出收费站不远就是都江堰市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交桥边一排排整齐的活动板房,这是在5.12大地震后为都江堰受灾群众修建的临时栖息地。进入市区后,街道上依旧车水马龙。队伍中的有不少媒体朋友,其中三联周刊的记者马戎戎、新华社摄影记者刘力航和北京青年报社摄影记者贾婷都曾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往灾区进行采访报道。

 

    现在的都江堰市已经恢复了生活的秩序,扭曲的建筑物等待着拆迁重建,损坏不太严重的临街房屋底层已经有很多家商铺在营业。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悲伤的表情,大家的生活依旧在延续。

 

    车队驶入农业大学校区,在一片移动板房边停了下来。而此时,农大的学生们正静静的坐在学校的礼堂里等候着我们的到来。当时尚之旅一行人步入礼堂时,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站了起来,欢迎的掌声响了很久才慢慢的停下来。作为行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时尚旅游》杂志将把筹得的152448元物资捐助给本次活动的扶助对象——四川省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以帮助灾区师生顺利度过受灾后的第一个严冬。

    捐赠活动的仪式非常的简短,没有过多的话语,没有复杂的仪式,农业大学校方的领导一再的表式着感谢,从他们口中得知,地震后虽然有若干媒体前来采访,此次时尚之旅的捐助活动是在地震过后直至入冬这段时间内,民间企业对农业大学的唯一一次捐赠。

纪念5·12,回忆爱溢巴蜀之旅

 

    走出礼堂,碰到了正碰上买菜回来的陈老师。已经退休多年的陈老师今年80岁了,他的家就在活动板房的第一排,陈老师的房子在地震时损坏严重,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帮着他把家搬到了临时的居住地。走进他的房间,里面收拾得干净整齐,墙壁上还挂着四川人喜欢的腊肉、腊肠。陈老师说,他之前接受过好多家媒体的采访,但人们走了就再没了消息。现在的生活已经安定下来,马上就要过年了,还好就是家里人在地震中没有什么事情,虽然现在条件不如以前好,但无论在哪里,只要能一起过个年总是好的。

   

   青城山的腊梅也开了,香气飘散在空气里面,几乎每个上山的人都可以闻到。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的理念,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

 

 

    我们沿着山道走近了月城湖,导游介绍这里原有一股甘泉,名叫丈人泉1985年人们在此筑坝拦水,形成湖泊。以前游人到达这里要乘船过湖,5.12大地震时湖边的水坝出现了裂纹,景区为了安全现在将湖中的水全部抽干,等待加固好坝体再重新蓄水。索道缆车就设在湖的另一端,缆车可直达上清宫。

 

    武谚有云:南武当,北少林,峨眉宏佛法,探本上青城。青城武术是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一,现任青城派掌门人刘绥滨为全真龙门派嫡传,道号信玄,曾获中国吉尼斯擂主、中国武术金虎六段、国际武术比赛冠军等多项殊荣。

 

    上清宫的影壁前,刘绥滨道长和他的3个徒弟已经等候我们多时。时尚之旅一行人在观看了刘绥滨道长3位徒弟的表演后,也纷纷要求学习一把青城武术。道长见大家兴趣所致,也不推辞便命女徒弟现场教授。

 

    据刘绥滨道长讲,青城武术受道家影响最大,所以至今,青城武术中道家武术比例也最大,以致青城山、都江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青城武术是作为道教传统文化内容之一申报的,在提交给联合国的双申光碟中,正是由他本人及陈帮荣表演青城道家技击术。

 

纪念5·12,回忆爱溢巴蜀之旅

 

 

 

    下山途中队伍中的几个人围着道长闲谈,大致都是些关于道家及其武术的问题。道长人很随和,他不太认同人们称呼他掌门人的名号,只说自己是青城派武术的代表,至于什么掌门不掌门的称号大都是些武侠小说中的说法而已。有人请道长送句话给大家,刘道长淡然一笑,作答道,一切源于道法自然。有人不解的问,什么是道法自然?刘道长笑答,现在的你们的工作生活一定会面临很多压力和人际关系,无论遇到什么压力或不开心的事,都退一步或是忍一时,事情一缓自然就有解决之道,这可作道法自然中的一解。看似深奥的语句,在道长简单的阐述下也就变得不难理解。

 

 

11 5  遗味都江堰

 

    今天是时尚之旅的最后一天,清晨醒来迎接我们的依然是细细的小雨。在四川人们不会过多地埋怨看不到阳光富足的天空,也许只有冬日里的阴郁和连绵不断的细雨才更符合人们对四川的情怀。

 

    车队从青城山驶出8公里后就是都江堰景区,景区位于“5.12”地震重灾区,受灾影响较大。伏龙观、二王庙古建筑群毁损惨重,预计将于20092010年间才能修缮完成。0911对于景区来讲,虽然不是恢复旅游后的第一天,但这一天代表着新的一年开始,来自国内的媒体都云集于此,为四川旅游能够在新的一年里焕发出往日的光彩而鼓上一把劲。

 

   在都江堰景区的停车场上遇到了几个挑着担子卖豆花和凉粉的买卖人,他们的豆花和凉粉好吃而且不贵,都是两元钱一碗。崔老师带头买下一碗豆花与大家分食,引得众人纷纷加入了购买的队伍,乐得卖豆花的汉子嘴都合不拢。青年报社的贾婷问那汉子,你这豆花这么便宜,也赚不到多少钱,怎么这么高兴?汉子一边往给她添着各色小料一边说,你们这个队伍是我在地震之后看到来这里人数最多的一个团队,能有人来我心里就是很开心,具体能赚多少钱到是无所谓了,我们这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气儿。

 

    停车场的管理员在旁边也插话说,过去我们都江堰市可以说是块福地,山水美、气候好。连带着青城山被称作成都人的后花园,成都城里的人都会跑到我们这里买房置地,只可惜地震将曾经有的都带走了。早些时候,像他们这些挑担卖豆花的都看不到,现在慢慢一切都开始恢复,你们好口福呢。

 

    车队驶离都江堰,沿途可以看到变型和扭曲的建筑,建筑的下面以及街道上的人们依旧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地震改变了许多,也带走了许多,但震撼并没有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压倒,反而给了他们更乐观、更坚毅的生活。

 

    四川依旧是美丽的四川,时尚之旅的活动给我们太多精彩,太多回味。对于这里的一切我们只是匆匆地走过,简简单单的品味,留在记忆里的却是深厚的回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