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里芬湖“神话”说起

标签:
杂谈 |
中科院院士称近50年来中国消失湖泊多达243个,新疆62、内蒙59、湖北55、江苏11,江西、安徽、各10。多数湖泊富营养化并程度不同丧失生态多样性,长江中下游尤其严重。人类捆绑自然导致老湖泊不断消亡新湖泊不会再生。湖区防洪减灾能力偏低。国家未来10年准备投入1000亿用于湖泊水库的生态保护与预防。
从格里芬湖“神话”说起
从维熙
这个故事十分久远,可以追溯到澳大利亚建国之初。但是它留给人们的,却非常耐人寻味。
早在上个世纪的1982年,我曾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驻足。那座安静而美丽的城市,已让我们惊叹不已;待驱车去了其市郊的格里芬湖,发生于该湖“金币神话”,则又增添了我们心中的几分神秘。当时正是澳大利亚的春天,天上飘着迷漓雨丝,清澈的湖水中,游动着北半球为躲避寒冷飞到南半球来的各种水鸟。说实话,我们都被格里芬湖的神奇和安闲惊呆了,在我的印象里,我们中国的湖泊很少见到这种纯净的一泓清水。
这时陪同我们的澳大利亚朋友说话了:“过去这儿也有污染,你们猜猜看,什么是污染源?”我们各抒己见,但那位朋友连连摇头。直到我们把人间的一切可以污染水源的物都猜了一遍,那位朋友才道出我们无法得知的秘密:“鱼!那满湖的鱼!”
由于澳大利亚最早是众多英国囚徒迁移至此,而渐渐形成的国家,当时那些野生于湖泊里的鱼类,密如陆地上的蝼蚁。政府为了还湖水于清纯碧透,便号召居民去湖里钓鱼。起初,人们对此号召并无多大的兴致,于是政府别出心裁,说是英国女皇曾到这里野游,见鱼儿如此之多,便随手撒下一枚金币,被一条大鱼吞进了肚子。尽管此说带有明显的杜撰色彩,但人们为获得这枚女皇金币,便开始了捕捞湖中之鱼。待过于密集的鱼群,被移民们捕捞的差不多了,并没有一个渔佬,从鱼腹中获得这枚金币——可是格里芬湖的湖水,因为这个“神话”而变得清澈如镜。
如今这则“神话”,虽然已然过去两个多世纪了,对我们却不无启迪意义。我们有些地方的生态环境,比当年澳大利亚的格里芬湖要恶劣得多。而我们目前对污染源,多是采取惩处的办法,如果逆向思维一下,能否附加上另外的奖励办法,使环保工作成为一个全圆。当然我们不可能再创造一则什么类似于“金币的神话”,使人们去整治生态环境;但是在可行的范围之内,能否挖掘一些环保的资金源流。体育界可以发行体育彩票,扶贫可以发行福利彩票;环境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保证国民健康的强身之本,为什么不能搞一些“绿色环保彩票”,以使国家有不断的滚动资金收入,来加大环保力度呢!
不错,我们是有环保的志愿工作者,但对幅员辽阔的国土来说,这支力量面对今天的生态环境,简直是杯水车薪。
如何自我拯救?我们应对的环保政策,已然出台了许多律条,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钱从哪里来?澳大利亚那则清污的“金币神话”,我们虽然不能效仿,但能否正面加以利用,发行一种“绿色彩票”,用以广积财源,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之急需呢?
摘自《渤海早报》201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