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好好何许人也?

(2009-03-04 10:55:33)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苑》内容

张好好何许人也?

 

官伎张好好

【包光潜】

    张好好何许人也?
    张氏属江西洪州乐籍,是合法的官伎。天生丽质,才貌双全,为官吏所倾倒。杜牧的《张好好诗》对张氏的才貌极尽赞誉,浓情之下有悲声。“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张好好被时任地方长官的书法家沈传师看中,并与其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虽然不是妻妾,却也恩濡爱沫。后来,沈传师调任宣城,不忍抛下张好好,便将张好好一并携往,落籍宣城。在宣城,他们过了几年“风调雨顺”的生活,但张好好始终是官伎身份。不料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拜会兄长得见张好好,一见钟情。于是沈传师割爱相让,从此张好好做了沈述师的小妾。这对于官伎出身的张好好来讲是一件幸事。
    官伎是古代供奉官员的女人,唐宋最为盛。官员易地做官,不带家眷,生活起居便由官伎操持。后来,官伎渐渐地成为官场应酬会宴的主要角色。没有官伎,就没有应酬和娱乐。一般来讲,官员履新是不许带官伎去的,因为官伎有籍,就像今天的户口,不易迁移,除非有人给官伎迁“户口”,落新籍。给官伎落新籍的官员,多是有情人,像沈传师,大多官员都嫌麻烦而不为。对于官伎来讲,做官吏的小妾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可是张好好命运多舛,做了两年小妾,沈述师病逝,而她又不能见容于沈氏家族,只得流落洛阳街头,成了当垆卖酒的商妇。
    美人迟暮,难免令人扼腕唏嘘。“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大和八年(834年),杜牧在洛阳东门与张好好重新相遇,张氏已铅华落尽,触发无限感慨。杜牧挥毫赋诗一首,赠与张好好。他在卷首写下:“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门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整首诗婉约哀丽,充满了对张好好才艺双绝却遭遇不幸的无限同情,堪比白居易的《琵琶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