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月专题:串起生活里的感动

(2008-10-27 15:19:23)
标签:

杂谈

文盲“编辑” 

 ·孙欣 


    父亲在文联工作,是本地小有名气的作家,母亲却从未上过学,识不得几个字。
    据小叔揭发,父母亲是同乡,经媒妁之言撮合成亲,最初认识时,母亲说她没文化,父亲根本不相信,因为父亲早就被母亲的聪慧和灵气吸引住了,以为母亲只是“谦虚”一下,怎么着也得认识一些字吧!
    直到成亲之后,母亲面对成堆的书籍和成摞的报纸,却只喜欢翻看照片和画册。父亲这才知道,他娶回来的媳妇果然是个一点儿文化都没有的“睁眼瞎”。于是,父亲就有意无意地给母亲充电,不管心情如何,也不管是忙是闲,每天下班后都要抽出一些时间给母亲读报纸,报纸读完之后,母亲总是带着一股无可名状的满足,不管干什么都显得特有情绪。
    母亲的悟性很高,一次,父亲读完报纸,母亲随口说了几句感想、感悟之类,父亲觉得母亲的观点很新颖,且有独到之处,便把母亲的感想整理、润色一番,写成了一篇“豆腐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篇小文章竟然在报纸上发表了。
    从那之后,母亲的“思想性”得到了父亲的重视,父亲每每给报社写稿,母亲就成了第一读者。母亲这大字不识的“睁眼瞎”面对父亲的作品,竟能指手画脚,品头论足一番:“这篇行”,“这篇不行”,“这篇得改”……也真神了,稿件发出后,大都遵循了母亲的“旨意”,母亲说行的一般都能发表,母亲说不行的,则被“毙”无疑。久而久之,父亲就戏称母亲为“编辑老师”。
    众所周知,夫妻之间因文化悬殊的缘故,会缺少共同语言,父亲却能与文盲母亲交流、切磋写作经验,这也算是一件“奇事”。
    直到去年,由于工作原因,我接触了一些父亲的作品,才算搞明白,其实母亲这个“大编辑”的作用微乎其微,只不过是父亲故意夸大了母亲的“编辑”作用,并隐瞒了一些稿件发表的真相。我不解,问父亲,父亲却笑而不答。
    上周末,我回老家蹭饭,父亲正在给母亲读他的新作,母亲听得很认真,随着文义或激越或愤恨或高兴,还不时地打断父亲,行使一下她“编辑”的权力,那神情,特别的投入……而父亲也完全沉浸在他自己营造的那种甜蜜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