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花如见仇 / 凉月满天
清晨出门,远远的青灰墙上凭白多出一幅“画”:一片芭蕉,阔绿大叶,一枝亭亭,上面一朵红花灼灼其妍。日常来去,并不见它起眼,及至花开,它活了,连带整面墙都活起来,楚楚地生动。可见花是好东西,锦熟容颜,叫人心生喜欢。
情绪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最难摹状,有人写得好,有人写不好。写不好的无非是大而化之的几个词轮番招呼:高兴、兴奋、悲哀、气愤、忧虑、郁闷……高手摹情状绪,由物生发,多多变幻,如狐如仙。古人失意诗多。李白失意会写“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贺替辞汉的金铜仙人做诗曰“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张继一首《枫桥夜泊》,更把离愁之状写到逼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秀才下第,最为失意,一
肚子酸气没处跑,化成诗句冒出来,所以下第诗颇多,诗句也湿漉漉地带水。唐罗隐六试不第,连妓女云英也羞辱他:“罗秀才犹未脱白耶?”隐遂强颜自嘲兼嘲人:“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怜俱是不如人。”贾岛则有“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孟郊更是“情如刀刃伤”。袁枚《随园诗话》里也录下同代不少下第诗:“也应有泪流知己,只觉无颜对俗人”、“得原有命他休问,壮不如人后可知”、“共说文章原有价,若论侥幸岂无人”、“亲朋共怅登程日,乡里先传下第名”。
其中最有意味便是这首:
“失意雅不惬,见花如见仇。
路逢白面郎,醉簪花满头。”
这句“见花如见仇”,最艳,最悲,最有意思。
人生失意,备觉风雨如箭,雨低云黯,前路漫漫阻关山,却少有人奇思妙想到见花如见仇。偶有一个,十分抢眼。
见这一句,就晓得了老舍先生是什么样的巨匠高手。《四世同堂》里钱先生被日本人抓走,钱孟石被日本人和汉奸打死,钱太太和儿媳妇恨不能哭死,街坊邻居也满腔悲愤,李四爷忍痛劝两个女人收泪,祁瑞宣想说什么话又说不出来,粗人孙七对此惨状“不忍再看,躲到院中去。院中的红黄鸡冠花开得正旺,他恨不能过去拔起两棵,好解解心中的憋闷:‘人都死啦,你们还开得这么有来有去的!他妈的!’”
果然,花是喜兴东西。《诗人玉屑》一书中就有一则《诚斋纪逸诗》:“予昔为零陵丞,尝肩舆过一野寺前,壁间有山谷亲笔一诗……止记一联云:‘春将国艳薰花骨,日借黄金缕水纹。’”但是放在愁人眼里就如同箭逼。老舍先生多么谙熟人的心理。
老舍先生亲经亡国之恨,做诗才子亲历下第之愁,才能说出这么真切的语言。一朵花何干人事?偏偏教人看见内里乾坤,真是千岁而下,读之如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