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苑》原创 |
“所谓无性外遇就是与自己情人或伴侣以外的异性感情要好,无所不谈,惟独没有性生活,这样的话,大家都不会有罪疚感,而无性外遇正好用来调剂婚姻或滋润爱情。”这是畜生们在网上,用人类的语言对“无性外遇”所作出的较为官方的定义。看过这个概念诠释,我对这帮混帐东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实在是高尚,看看,丫儿们似乎也知道羞丑,他们居然也会对自己的背叛行为有“罪疚感”。但是再怎么推敲,还是觉得“无性外遇”这个概念颇为不伦不类,是纯粹的掩耳盗铃,“无性”这个定语,只能算是块遮羞布,其作用大约近似于香烟上的过滤嘴,看起来冠冕堂皇,事实上P用没有:都TMD的外遇了,都已背叛过了,还腆着脸在那儿跟人强调“有性”或是“无性”,你说你多余不多余?
流氓犯看不起强奸犯:你们真无耻,太下流,实在不够档次——五十步笑百步,乌鸦落到黑猪身上了,其实他们根本就是一丘之貉,或许正因如此,现在好象不再有流氓罪了。再举个浅显的例子:我把狗屎涂到你脸上,不管是干的、不臭的,还是稀的、芬芳的,任凭我再怎么解释两者的区别,实质却是相同的,结果是你肯定跟我急,要不咱就试试看。你没急,那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你喜欢这类食品,我是无意插柳了;第二,是我太NB,你不敢在我跟前咋翅儿。别说那是因为你有涵养,少跟我装孙子。
有个叫马斯洛的美国佬儿,尽管我对丫儿偷梁换柱的手段很是不以为然,不过他提出的“需求层次论”确实也还有那么一点参考价值: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以他的理论来分析,“性”应该属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外遇”则属“社交需求”之范畴——我主观地把“外遇”视为“友谊”、“爱情”的产物,但愿没有玷污外遇现象的倡导者们(如果有人想把自己的外遇划到“尊重”或是“自我实现”需求范畴内,那么我只能向你跪地求饶)。有了这样的理论作指导,无性外遇自然就有存在的理由了。别说黑格尔的什么“存在即合理”,丫儿的这句P话我怎么看着怎么法轮~功。
无性外遇的推崇者,大多是那些想立牌坊的婊子们,原本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诱惑,但为了掩饰,为了逃避舆论谴责,偏偏要挺着腰杆强调“没有上床”,闻者也便肃然起敬,感觉丫儿们比“有性外遇”者们高尚多了。这帮蠢货根本不会思考,正如我刚刚说的,在“外遇”的前提下,有性、无性没什么根本差别。无性外遇者声称的“没有上床”,我很不屑一顾,他们不一定非要上床,就那么一点破事儿,随便找张桌子也完全可以凑和,假如大家都保证不谴责他们,他们可能迫不及待得连桌子都顾不上找。给无性外遇者们一个建议:别憋着自己,还是有性算了——上床时戴上嬉皮套,就算被人抓个现行,你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道貌岸然地声明:我们没有身体接触!这主意不错吧?别谢我,不客气。
对正常人来说,“性”和“情”原本就是很难分开的,这么浅显的道理用后脚跟都能想明白,但就有些闲极无聊的混帐货色,偏偏要人为割裂开来大搞文字游戏,于是就有了“没有性的感情是不完美的”、“没有感情的性是不道德的”这类谬论,也产生了“女人重情、男人重性”这样的混帐言辞,甚至还有“男人的行为靠下半身指挥”这样的狗屁推论,靠他二大爷的,我真TMD想把丫儿的下半身给废了。
功能正常的人,如果“外遇”是出于感情,那么早晚都是要“有性”的,否则你的感情根本就算不得“外遇”。如果非要说有“无性外遇”,那么只能视之为一个“阶段”,是一个过程而不能称之为一种定态,就这么简单。声称自己坚持无性外遇的,是精神病,对这些有贼心没贼胆的伪君子,我不发表评论,因为他们根本不配谈“外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