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啊云(20)成都市周边县,市的云

标签:
家乡的云情感原创摄影杂谈 |
分类: 人与自然,科普 |


“花外斜阳晚,云峰暗几层。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竹屋容高枕,桃源梦武陵。床头三尺剑,气欲作龙腾”。这是清代光绪年间,云南学政张锡荣,在拜霭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出江镇的伍嵩生(字肇龄)时、路经新场古镇(旧称清源市)时,被清源市的自然风光及繁华景象深深打动而写的赞美诗。(顺便提一下,大邑出江镇的伍嵩生,人称伍山长,是我们家祖上,捐建桂蘭廊桥的曾祖父(官职6品,曾被当朝(同治年间)委任为四川省三台县县令。据我母亲讲,当时已经为我曾祖父配备齐了县令的全套行头和人员, 如大印(我曾经见过),官服,大轿,轿夫等等,只等他走马上任。但我曾祖父并没有马上去三台县上任,因为他,唯恐在往后的任职期间,判案倘有不慎或差错,会有损他的德行,便立意在上任之前, 给本地父老乡亲做一些好事、善事。在他看来,这行善积德的事,莫过于建桥修路了。于是就卖掉了自家大部份田产(因为田产本来就只有20多亩), 决定在我家大门前方约500多米处的小河上,兴建一座廊桥(当地俗称“桥楼子”名叫桂兰桥)。这条大约只有100多米宽的大河,乃是大邑县与崇卅的分界河。也就是说,大邑这边去对岸、约一公里处、属崇州管辖的东关场赶集的必经捷径。同时也是崇州那边的人,来这边的大邑县城赶集的必经之路,就因为隔着这条河,河水两边的村人要去对岸的东关场,大邑县赶集,往往不得不绕远道或涉水,很不方便。所以曾祖父此举深得人心。陈世芳(的亲舅舅。乃是清代光绪皇帝的翰林院中,光绪皇帝的启蒙老师之一。可参看我的博文:“我的廊桥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