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纽约,仅仅停留了一个星期。对纽约的认识,只不过是一点点感性的印象而已.....。
我对纽约的第一印象就是——繁华,摩天大楼林立、狭窄的街道和令人发憋的“一线天”,这便是我认为的纽约特色之一。整个曼哈顿,耸立着超过5500栋高楼,其中有35栋是超过了200米的摩天大楼,可算是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最中的地区了。纽约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靠的好近,尽管天上是阳光灿烂,而在下面楼层低的,往往是常年都照不到阳光的。
尽管街道狭窄,人很多,但并不拥挤。为什么?我看到在纽约曼哈顿,有不少的高楼大厦,纷纷将宝贵的底层镂空,兼作了人行道,这就使得狭窄的街道,事实上被拓宽了。应该说,这要算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好办法,纽约的特色之二吧。
下面,是一张纽约前10名摩天大厦的列表,本列表对纽约的高楼、按照建筑最高点测量法(包含天线高度)排序。我们可以从中一目了然地、对纽约的摩天大楼的前10名有个粗略的了解。
最高点
排名 |
标准
排名 |
名称 |
最高点高度
英尺(米) |
标准高度
英尺(米) |
楼层 |
年份 |
来源 |
1 |
1 |
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 |
1,792(546) |
1,776(541) |
104 |
2013 |
|
2 |
2 |
帝国大厦 |
1,454(443) |
1,250(381) |
102 |
1931 |
|
3 |
3 |
美国银行大厦 |
1,200(366) |
1,200(366) |
54 |
2009 |
|
4 |
16 |
康泰纳仕大厦 |
1,118(341) |
809(247) |
48 |
1999 |
|
5= |
4= |
克莱斯勒大厦 |
1,046(319) |
1,046(319) |
77 |
1931 |
|
5= |
4= |
纽约时报大厦 |
1,046(319) |
1,046(319) |
52 |
2007 |
|
7 |
6 |
One57 |
1,004(306) |
1,004(306) |
75 |
2013 |
|
8 |
7 |
世界贸易中心四号大楼 |
977(298) |
977(298) |
72 |
2013 |
|
9 |
8 |
派恩街70号 |
952(290) |
952(290) |
66 |
1932 |
|
10 |
18 |
彭博大厦 |
941(287) |
806(246) |
54 |
2005 |
|
普遍认为, 所谓摩天大楼,150米以上的建筑都可以称为摩天大楼,而根据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规定,300米以上才能列为摩天大楼。无论怎么说,纽约也是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其代表性的建筑,有新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的电器大厦,这四座可以到顶层鸟瞰纽约观景的摩天大厦。除了我在前面的14篇博文中所展现过的时代广场的摩天大楼、新世贸大厦(104层,高541米); 克莱斯勒大厦(又俗称水晶大厦,77层,319.5米),以及特朗普大厦( 68层,连顶端为282.5米)等等摩天大厦之外,本文再补充一些拍摄过的、很有名的摩天大厦。
帝国大厦全图(网络图片)高102层,381米,1930年动工,1931年落成的、纽约第二高的帝国大厦。——对游客开放,可以买票到
102层360度观景,票价,68美元起。
下面是有帝国大厦在内的、我的一些街拍——哈哈,你看,大街的十字路口,居然有烟囱冒烟!纽约的特色之三。
洛克菲勒中心建筑群中的奇异电器大楼,楼高260米,共有70层,楼顶上也有观景平台,也是纽约能够到顶层鸟瞰曼哈顿全景的四座摩天大楼之一。但它不同于其它三座需买票才能上顶层观景的大厦,它不用单独买票。
该大楼建于1933年
,是洛克菲勒中心的组成部分。而洛克菲勒中心是一个由19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各大楼底层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就是电器大楼。洛克菲勒中心东西向矗立,从48街到51街,占了三个街区,南北向,从第五大道到第七大道,占据了三个纵向街区。这个建筑群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投资兴建的。在1987年被美国政府定为“国家历史地标”。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拥有的最大的建筑群,也是标志着装饰艺术风格的地标建筑,其意义的重大,早就超过建筑本身了。我没有专门拍过洛克菲勒中心,这里,补充一幅洛克菲勒中心中最高的电器大楼全图(网络图片)。
下面就全都是我在纽约曼哈顿区的街拍了,其中不少的摩天大楼,有的知其名,多数对不上名字,反正都属于我的纽约印象之列吧。
美国银行大厦:位于美纽约布莱恩特公园对面。是继帝国大厦后的第三高的摩天大楼。54层,366米高
。
熨斗大厦:作为纽约市最广泛认可的建筑之一,熨斗大厦是二十世纪初的建筑业大胆的尝试。因其独特的三角形设计和地处第五大道和百老汇大道的交叉口,熨斗大楼的标志性存在,将曼哈顿的整个地区都变成了熨斗区。学院派的美术风格和细节,给予该钢骨结构的建筑一抹欧洲色彩。最尖端部分只有2米宽。作为纽约的地标建筑,整个建筑又像一艘远远驶来的巨轮。
|
我在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其它街拍。

一个高级酒店。
纽约的中国城(唐人街)。
孩子们。

布鲁克林大桥。


有不少公寓的外墙,都加设了外梯,以防莫测。很不错的安全措施。这是我见到的纽约特色之四。
纽约也有共享单车,在街道旁设有站点,管理得有条不紊。这要算是纽约的特色之五。我在10年前,在杭州就已见到了那里的共享单车,也设有站点,管理得也是井井有条的。不像我们现在的北京,共享单车到处都是,没有站点,随处乱放,泛滥成灾。
街头也有黄色的随时、随机的出租车。
在繁华地段的街边人行道旁,常常见到一些经营食品,饮品,书画,及一些日常生活小商品的小摊贩,在那里摆摊讨生活。有些是用车载,有的就是地摊。他们都有营业执照,方便大家,生意不错。这要算是纽约的特色之六啦。
这在北京是不允许的,有城管“执法”。君不见,在全国各大城市,由此而引发的恶性案件,不在少数。
除了我在前面的14篇博文中所展现过的一些雕塑之外,纽约的雕塑还有许许多多,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这在我们北京和其它城市却是很少见的,应该是纽约的特色之七了。
下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纽约、成棋盘格局的曼哈顿街道结构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中,沿竖向(南北走向)走向的街道为道;沿横向(东西)走向的街道为街。用红色标注的是曼哈顿最主要的第五大道(直线)和百老汇大道(斜线)。它们都是曼哈顿最繁华,最有名的两条大道。
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纽约的街道结构是呈棋盘状的,由于街道的这一结构特点,就造就了纽约奇特的“悬日”景观——在每年的5月28日和7月12日(或13日),日落时分,阳光将洒满曼哈顿的所有的东西向街道,呈现一幅幅壮观的景象,时间长达15分钟。而在每年的12月5日和1月8日,这样的景观将伴随着日出而出现。这就是纽约的特色之八。(当然,这要视当时的天气情况而定,如果阴天就没有了,所以不一定是年年都有)。我们在纽约的日子,并不应时,没有机会目睹这一奇观。下面,从网上借来三幅图片,共同分享。
这里,让我用一段顺口溜,来概括纽约的八大特色:
摩天楼多数纽约,狭窄街道“一线天”; 高楼底层巧镂空,因地制宜街拓宽;
十字路口竖烟囱,春夏秋冬都冒烟;
公寓窗外设外梯,应急措施保平安;
来往行人多方便,繁华街旁有小摊;
自行单车到处有,设站管理不紊乱;
艺术雕塑很常见,文化元素亮闪闪;
纽约“悬日”尤稀罕,炫美景色最壮观!
最后,我再说说在纽约短短的一个星期中,令我们难忘的、感动又感谢的几件事:
1.那是我们从北京到纽约刚下飞机,急需要在机场找到租用自驾车的租赁处,在机场的楼道急匆匆的步行。当我们遇到一位上了年纪、骑着三轮摩托、迎面驶来的人时,女儿向他询问机场的租车处在哪,还有多远?他打量了一下我们老小祖孙四人,和蔼的说:“还远着呢,上我的车吧,我送你们过去”。这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好感动,好感谢!
2.我们到纽约、住在时代广场附近44街的aka酒店的第二天,当我们从外面回到酒店的时候,酒店的电梯出故障了,不能开。可我们是住在第10层的呀。年轻人爬10层楼容易,对我和老伴、80多岁的老人来说,就犯难了,怎么办?酒店的服务人员,一面道歉,一面积极地想办法,决定:由一位男士服务员,左右双肩、分别扛两把木椅,陪我和老伴爬楼梯。每爬上一层,就让我们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缓缓气在接着再往上爬。那位服务员非常地和气,耐心,边陪着我们,边和我们聊天,直到顺利地爬上10楼。接着,酒店的负责人又来和我们沟通,征求我们的意见——是否需要调房间,调到低层(二层)的一个有两个卧室和大客厅的房间,不加价,由酒店服务人员全权负责“搬家”。我们考虑电梯可能很快就能修好,恢复正常,嫌麻烦,不愿意挪窝。于是,她就作出了免去一天房费的决定,并送来一些水果,饮料,表示歉意和慰问。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好感动,好感谢!
3.手机失而复得——那天,我们从外面回到酒店休息。外孙女突然发现手机不见了!找遍周围所有的地方,都没有。回忆当去过的地方,除了徒步,还去过餐馆,咖啡馆,乘过出租车。莫不是掉在这些地方了?第二天,外孙女就到昨天去过的地方去查询,没有。是不是拉在出租车上了?可没有记下出租车号和司机的电话(通常都不会这么小心的)怎么找啊?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试着给出租车的总公司打电话。果然,得到消息说,昨天是有司机报告,有中国顾客把手机拉在车里了。很快,通过总公司,与那位司机取得了联系,约好时间地点,那位司机很快就将手机送到我们住的酒店门口,交到我们手里。好感动,好感谢!
4.就是我在“15天美东沿海行(9)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一文中所说的——在等候返回曼哈顿的游轮时,当场的工作人员对我和老伴特殊照顾,把我们领到了长队的最前面,让我们坐在那里、装有遮阳伞的椅子上等候的那件事,也是让我们好感动,好感谢的!
是的,尽管纽约很繁华,很先进,坦白的说,我崇尚大自然,不喜欢大城市,更不喜欢街道狭窄、摩天大楼林立的纽约。纽约是富人们的天堂,但绝不是下层平民的乐土。大街上,特别是晚上,常常会看到一些乞讨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更多的是我们接触到的机场,酒店,餐馆,商场,旅游景点的服务人员,小摊贩,出租车司机,三轮车车夫,清洁工,在公园,街街头杂耍、卖艺、绘画的街头艺人等等,许许多多为讨生活而劳作和奔忙的平民,劳动者,他们都很辛劳,也很善良和友好。因此,他(她)们才是最伟大的。在那里,她(他)们好像不知道中文里的“阿姨”这个称呼,在许多场合,我这个80岁的老太婆,往往被她们用蹩脚的中文亲切地称道“妈妈”,“老妈妈”。不由得让我感到热乎乎的。
纽约的摩天大楼很多,大概是因为纽约寸土寸金,只能向空中发展吧。尽管我不喜欢纽约,但非常赞许那些高楼大厦的设计者,建设者们,是他们给人类留下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尽管纽约街道,道路狭窄,但纽约的上空依然阳光灿烂,有蓝天白云,没有我们北京居民最烦心的雾霾;尽管纽约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但那里没有我们中国式的食品“特供”。那里上上下下,无论是有权有势的高官,富豪,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是享用同样的食源,食材。这在制度上就为食品的管理、监督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民以食为天嘛,人们对食品普遍的安全感是最为重要的。我想:我们这个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待到决心取消食品的“特供”之时,也应该就是我国食品安全到来之日吧!不是吗?
下一篇,分享我在美东沿海随拍的花花草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