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底至11月底回故乡的日子里,由表妹的儿子驾车,去都江堰她的孙子家玩(都江堰去过次了,就没有再去游山玩水),回程中,在街子古镇转了一圈,等转悠到元通古镇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了,镇上绝大部分店铺都已关门息业,大街上也没什么人,显得很安静。(据说,平常不逢赶集的日子,街上的人也很少)。这里没有像在街子古镇所看到的那种热闹和繁华,不过,这正好让我们享受了一份难得的清静、和一个对古镇的从容品赏机会和空间。
这元通古镇,曾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码头,古代素有小成都之称。该古镇的侧畔,流淌着一条名曰汇江的大河,因为有三条河(文井,味江和泊河)在此汇聚,故而得名。正因为汇江的滔滔流水,使得这个地处内陆深处、成都平原的元通古镇,颇有点江南水乡的味道!
元通古镇,离成都约有50公里左右,距街子古镇不远,它没有街子古镇的名气大,但它却是一个保存完好、还没有经人为大力开发的一座原汁原味的古镇。那镇上明、清年代的古老建筑和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仍然保留着那份清净,古朴,和素雅,实在是难得。走在古朴的青石板路上,不经意间,那精美的墙饰、精致的吊斗、精心雕琢的窗棂、青瓦屋顶,还有点缀着西式风范的柱头和十分正规的教堂......映入眼帘,无论是些许破败的民房、还是修葺一新的老屋,以及是那庄严肃穆的教堂、质朴的古塔,都有着一种迷人的神韵。当这些古朴的建筑呈现在眼前之时,给人带来的就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元通古镇镇口的牌坊。

果然,一走进元通古镇,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的古街、古建筑吸引住了!啊,它的一砖一瓦,一楼一柱,一墙一壁,一门一窗,都独具特色, 别有风味啊。
、








这古色古香的门庭,没想到竟是一个旅游品超市。

古色古香的茶馆兼麻将馆。













没想到这小小的古镇,居然还有一个很像样的天主教堂。

与四川其它古镇一样,元通古镇有一座专门用于烧字品的惜字塔(宫)。


不知
这梦缘堂是干嘛的?关着门呢,没能进去看看。



转悠到另一个临汇江江岸的镇口了。又是一道“元通古镇”牌坊。


古镇背后傍着的匯江,很宽,在匯江上,架有一道铁索桥,名叫匯江桥。




在匯江桥,可以看到汇江上游的另一道桥。


这是在另一个镇口,通往怀远古镇的水泥桥。

天色渐晚,来不及转游古镇的所有街道和镇上的好些会馆、名宅等古建筑,如元通古镇的一绝——麒麟街上的黄家大院,二绝——清嘉庆年的永利桥;那临汇江江岸的半边街, 都没来得及一一欣赏。更没有充裕的时间,品尝镇上各种各样的名小吃啦。
这次回故乡,除了崇州的街子,元通古镇之外,表妹还陪我专程去了崇州的另一个古镇——怀远古镇。买了一个(直径)45厘米x(高)50厘米的柏木木桶(怀远以盛产木器,价廉物美而驰名),可以盛装散热很慢、没过足三里穴位的热水,用来泡脚,泡腿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们还买了怀远的名小吃“叶儿粑”回家慢慢享用,那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公认的,最地道、最巴适的“叶儿粑”。
至此,加上我前几次回故乡所游览过的古镇,计有:洛带古镇,平乐古镇,上里古镇,安仁古镇(我上高中的地方),黄龙溪古镇,新场古镇,街子古镇,元通古镇,怀远古镇等九个古镇。可以说,成都周边的名古镇,差不多都游遍了,很满足。
我很羡慕我的老乡和亲友们,身边有那么多值得游览的古镇和休闲的好去处,太有福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