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叶,要到百望山
11月1日,天气晴朗,空气通透,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艳阳天。下午,我和儿子,及爱好爬山的孙子(四岁),到百望山森林公园去观赏红叶,那里,正值红叶节。(老伴有其他事情,没跟我们一起出发)。
我曾经多次到百望山森林公园看红叶(香山公园人满为患,所以,情愿到百望山)。以前那几次,都是从公园的东门(正门)进去,沿盘山水泥路、专程到红叶区看红叶的。只有一次,在京的几位高中同学聚会,曾攀上过顶峰。这次,因被告知,东门的停车场已满,儿子只好把车开到北门的停车场,从公园的北门进入景区。这下子,歪打正着,有幸第一次观赏了以前从未见到过的、山这边醉美的景色,好极了。
儿子和孙子在前面走得快,我自个儿只是跟在后面慢慢地走着,边走边赏景,边赏景边拍摄,在这百望山的斑斓秋色中悠然自得。真个是:“人在山中走,心在画中醉”哪......。
夕阳西下,山顶的阳光依然灿烂。


深秋的天澄湖,水已经不多了。


架在天澄湖旁的惠风桥。

过了惠风桥,便是“曲径烟深”、人工搭建的木栈道,可通向蜿蜒的水泥盘山道,经红叶区,到达百望山顶峰.....。

站在木栈道上回拍,看见右上角百望山顶峰上的佘太君庙了吗?

下面几幅图片,是惠风桥下小河的左岸、木栈道对面的景色。



曲径通幽的木栈道。

栈道旁的小溪没有水了,夏天应该是溪水潺潺的吧。






百望山森林公园的“红叶”树种,大部分都是黄栌。



渐渐地,已经看不见儿子和孙子的身影,他们走远了.....。
我觉得走山道,挺累的,不想再往上爬了,便慢慢地沿原路返回公园的北门,打算在那里休息,等待儿子和孙子转来。
百望山森林公园北门附近的这座碉堡,要算是我见过的最坚固、最精致的碉堡啦!
我回到公园的北门,找了个坐的地方,等了许久,也没见他们回来,便用手机与他们联系——天哪,孙子非要登上顶峰才肯下山,他们爷儿俩是去登顶了啊!要知道,我们是下午近三点才到达这里的,怎么来得及登顶峰?!
所以,以下的图片,是儿子拍的了。
走完木栈道,他们步入了水泥盘山路,渐入较为集中的红叶区.....。

孙子更来劲了。

路遇这群下山的人群,孙子好像有点好奇,楞在那里给他们让路。




夕阳红。



天色渐暗,已近黄昏。



到山顶的时候,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

下山途中,孙子饿了,也累了,得息会儿,吃点东西。
晚霞映染。


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孙子和爸爸才下到半山腰呢!

太阳落下,夜幕渐渐降临。眼看停车场的车一辆辆的开走,我有点沉不住气了,眼巴巴地望着公园门口,焦急地期待着.....。(幸好,老伴不放心,后来也来到了公园北门相伴,壮胆)。
终于,孙子打着手机电筒,骑着爸爸的双肩上(四川人叫“叉马马肩”),远远地地高喊着:“奶奶,奶奶”,这一下,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停车上场几乎看不到车了,我们好像是最后离开的吧。
回程车上,我把儿子数落了一顿:“天黑了才下山,摔了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多危险!若是打算登顶峰,就该早些出门呀”。孙子见我说他爸爸,就辩护说:“奶奶,不怕的,有手点照路,摔不着。下山的时候,还有别人呢。我们爬到了山顶,可好玩啦”。说得我们都笑了。
车上,孙子又饿又累,一边吃着水果和我为他准备的点心,很快就睡着了。
今天,四岁的孙子,在爸爸的带领下,自个儿登上了百望山的顶峰,天黑了下山也没有害怕,小小年纪,如此勇敢、顽强,奶奶我得为他点赞!


附注:百望山森林公园,人称(佘太君)望儿山,就在海淀区、颐和园北3公里处,是距市区最近的森林公园。公园面积2000余亩,京密引水渠绕山而过。山上山下和周围,森林茂密,乔木、灌木交错,没有人为的污染,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空气格外清新,素有北京城市天然氧吧之称。百望山属太行山余脉,是太行山延伸到华北平原最东端的山峰,故有"太行前哨第一峰"的美誉。深秋来此看红叶和斑斓秋色,人不多,红叶却比香山的多多了。
主要景点有:
首都绿色文化碑林,“铁血忠魂”纪念馆,“黑山扈抗日战斗”纪念碑,游击队之林纪念碑,友谊亭,望儿亭,佘太君庙等。
集中的 红叶区,一处在友谊亭;另一处是百望山顶峰的揽枫亭。
百望山又名望儿山。山下有两个村庄为东北望(旺)、西北望(旺)。传说杨六郎与辽兵曾在山下大战,佘太君登山观战为六郎助威,故叫“望儿山”,现在,山顶上还保留有佘太君庙、教子台等遗迹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