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初去乍到一个新环境,人生地不熟的,外出迷路是不足为奇的事,特别是老年人。就我自己来说,在澳大利亚也曾有过一次迷路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十分好笑。
初到墨尔本,住在郊区。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到处鸟语花香,感觉是在享受美美的田园生活哪!久居大城市的我,犹如“刘姥姥逛大观园”,样样都觉得新鲜。
那是到那里的第一个周末,天刚亮我就被鸟儿叫醒了,轻轻的起了床,梳洗完毕,不想打扰家人,便悄悄地遛出去了。除了相机,什么也没带。心想:刚来不识路,我只沿着一条直道不拐弯溜达,一会儿就回来,没必要带手机、地图、点心、水什么的。而且,这直来直去的,也不至于迷路的嘛。
我沿着马路旁的人行道一面溜达,一边欣赏路边别墅式的民宅(限高两层)和各家各户的宅前花园。这里每家的前、后院都有一块花园绿地,一般都种了些花草、果树等绿色植物。如前面“好一朵美丽的杜鹃花”的博文里见过的那样,万紫千红,令人目不暇接(见本文插图)。
那么些不知名的花儿(P1—P7)。
P2
P3


P4

P5

P6

P7

P8.白色的令箭荷花

我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见左边的马路两边有两家花园特别漂亮,正盛开着好些我从未见过的鲜花。就因为我一向爱花,于是马上就被吸引了过去。花园里没人,我一边欣赏,一边卡嚓,卡嚓的拍了个痛快,好个不亦乐乎!大概是因为花儿太美,我竟完全忘了我出门时“直来直去、不拐弯”的初衷.....。
P9
等我拍完了PP,回到十字路口,可能是我刚才赏花太着迷、拍花太投入,现在竟完全忘了我是从哪个方向来的了。这下子坏了,我该往哪儿走?怎么回去?我傻了眼,懵了!!澳洲这个地方,地广人稀,路上行人很少,好半天碰不到一个人,这又是大清早的,哪里找人问路哪,怎么办?总不能死等在这儿,还得再往前走找人问路啊。我只好又继续走了好一阵子,全是陌生的路,好不容易碰见了一位遛狗的老人(白人),彼此招呼之后,我便向他打听我住的地方应该怎么走(得亏我记住了家的地址!),可是他说对不起,不知道。真让我失望,心里直犯嘀咕,唸叨着,我并没有走多远,他怎么会不知道呢?走着走着,又遇见了两位年轻人,像是印度一带的,他们也摇头说不知道。这一下,我有点沉不住气、开始着慌了,因为,我有糖尿病,出来时以为很快就会回去的,没带任何食物和水,甚至连手机也没带,没法和家人取得联系,要是老找不着路回家,空腹时间长了,发生低血糖、晕倒在地上怎么办?急也没用。我又再冷静地琢磨,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我住的那个地方呢?莫不是.....啊,我明白了,可能是我讲的英语(家的地址),与当地人的拼读或语调不一样,人家根本没听懂我的话(后来证实果真是这个原因)!嗯,我得换个方式问路、别直接询问我住家的那个地名了,应该改问住家附近的超市怎么走,找到那个超市也就可以找到家了,人们总不至于不知道那个有名的超市吧。而我唸读那个超市的名称和语调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想着想着,我又转了个弯,看见有一位老先生正在车库里准备开车出门。这太好了,他一定有地图。于是我走过去,给他打招呼,告诉这位先生,我迷路了。但我不再直接询问我住家的地址怎么走、而是问“能不能借用一下你的地图?”,他果然很热情,铺开了他从车里取出来的一张地图。我先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家住的那条道,然后再求教他怎么走。他呢,也在地图上仔细地指示着我回家的路径。然后,又把我送到路口,告诉我沿着这条道路怎么走到目的地。啊,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先前走过的路,绕来绕去,大方向还是对的呢,只要再拐一个弯就找到我家旁边的那条路了。
就这样,按照那位老先生的指引,我很快顺利地找到了家。
家里人起床后,发现我不见了,而且什么也没带。好半天也等不到我回去,这下可把他们急坏了,只因为我有糖尿病,他们怕我会出现低血糖危险,正四处找我呢,就差点要报警了!家里人见我乐呵呵地回来,既可气,又可笑,我呢,自知理亏,赶紧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知错,知错了”。
有了这次经历和教训,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了。
说到这儿,忍不住还要再说一位老人家迷路的真实故事,那是我孩子的华人朋友,听说我迷路的事情,联想起来的故事。那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华人,也是来墨尔本孩子家探亲的,也是什么也没带,也是好奇、独自在外面闲逛迷路的。他来自农村,是一位除了学会说"hallo,thank
you ,bye
bye,yes,no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之外,什么也不会说的的主。这天,他不慎迷了路,转来转去,越走越远,好半天也找不到家,眼看着天色渐晚了,怎么办啊?
好在老人知道去找警察,可是语言不通,又不会看地图,人家一问三摇头。警察找来了回说汉语的翻译,可老人根本说不清他儿子上班的地方或单位名称、电话,也不会说住家地址那一连串的英语名字。没有地址,怎么送他回家呢,没法子,那位警察楞开着车,载着他在附近周边地区,挨路挨户的帮他找家。到一处,他说“no”,再到一处还说“no”, no,no,no,那警察不厌其烦地听他说了一路的“no”, 也不知他一共说了多少声“no”。 就这样,警察载着他、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帮他寻找。最后,终于等到了他说“yes ”,找到家了!。老人的孩子在上班,根本不知道他在外面走失的事,见警察送老人回来,才知道老人迷了路,好生感激。
我们不能不敬佩那位警察的尽职尽责,也不能不赞叹那位警察的耐心,更不能不感谢那位警察颇具爱心的人性化服务!是吧?!(建议初到国外、语言不通的老人,最好准备一个胸卡,上面注明姓名、住家的地址、联系人电话等信息备用)。
还有一个关于老人“迷路”的趣事。在堪培拉,某旅行团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先生清晨起来散步迷了路,一位驾车正赶上班的女士(白人),经过老先生身边,见他是位东方人,在那里踌躇不前,东张西望,估计他可能是迷了路,赶紧停车询问:Can I help you ”?由于语言不通,女士凭着老先生宾馆的钥匙牌,把他送回了宾馆。当老先生走进宾馆后,女士还在外面等了几分钟,待他与他的旅游团汇合后才离去。
这类在澳大利亚常见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十分令人感动和敬佩。
(未完待续,每周周二下午更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