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依依故乡情 (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2010-04-27 13:37:07)
标签:

成都

故乡情

宽巷子

窄巷子

民俗

文化

摄影

原创

旅游

杂谈

分类: 故乡行
   以前我住在成都的时候(1973年以前),从未听说过宽、窄巷子。现在号称“老成都明片,新都市会客厅”,成都悠久历史文化旅游“名片”内涵的“天府少城”宽、窄巷子,实际就是差不多一样长(约390米)的两条平行的巷子(北京叫胡同),以及井巷子构成的休闲、旅游性质的商业街。宽巷子宽7.7米,也就比窄巷子宽1.7米。说起来,宽巷子并不宽,窄巷子也不窄,所谓宽、窄是两者相对来说的。

   如今的宽、窄巷子与大慈寺、文殊院(下一篇博文会提及),一同并列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若要追溯宽、窄巷子的历史,得从公元前300年的秦国大夫张仪筑成都城说起。开始,成都是分别筑成东边的大城(太城)和西边的小城(少城)、一大一小两座城,这就是古人所说的 “重城”,这种形式在成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千多年。到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718年),清政府重修了成都的西城(满城,惯称少城)。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是当年清朝驻防官兵营房42条兵丁胡同中的三条。作为满、蒙八旗官兵及家属居住区,那时宽巷子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厢红旗的清军,窄巷子叫“太平胡同”,而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到民国政府时期,这三条胡同才改成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的。

   青砖灰瓦,四合院,高门楼,花墙裙的宽、窄巷子,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胡同民俗文化的内涵。这三条满人聚居的胡同,到民国政府时期,也是达官显贵的栖息之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没收了其中的许多房屋,安置平民居住。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宽窄巷子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大多破落。小巷的风光,时代的印记,早已渐渐逝去.....。 

   到2003年,为了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成都市政府对宽、窄巷子历史文化区域进行了保护性的改造工程:在保护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础上,“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原址原貌、落架重修”(大多数为比较精致的仿建),形成了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即所谓“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和“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2008年6月14日,宽、窄巷子正式“开街”,占地479亩,核心保护区为108亩。修葺后的45个明清院落式建筑,再现了老成都生活的怡然和闲适,在这里既能触摸到历史留下的痕迹,也能体味到成都原滋原味的休闲生活方式。  

   应该说,如今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在这四合院式的消费格调中,三条不同主题的巷子各有侧重。

   宽巷子的主题是老成都的“闲生活”,号称是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其中,有不同风格的茶馆、正宗的川菜,中餐、西餐馆,咖啡店,酒吧,基本上都是门庭高大的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当然还可以在街檐下的老茶馆品盖碗茶。   

  窄巷子体现的则是老成都的“慢生活”,其风格虽然与宽巷子差不多,但更多的是一些以各西式餐饮,主题文化商业为特色的精致生活品味区,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会所,酒吧和咖啡厅。如瓦尔登、熊猫室、星巴克、品德啤酒庄园等。这里是国际化的业态,拥有世界眼界的时尚。

    井巷子主要是酒吧,是老成都的“新生活”。这里是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

    我这次回成都,因为对宽、窄巷子感到新鲜,住所离此地也不远,所以先后去逛了两次,下面拍下的照片大部分是白天所拍,也有几张是夜景,受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所限,只能将就看了。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正旗府”餐厅。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美国有一部有名的电影“闻香识女人”,说的是一个意外失明、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军人的故事,他可以从所闻到的女人身上香水的味道认出是谁,并能说出香水的品牌。而成都的宽巷子里面,就有一个专门以这部电影而命名的酒吧,叫“听香”。听香是专门为女人开设的酒吧。

   宽巷子5号院“听香”,是一个精巧的四合院,黄色的墙壁,海兰色的窗帘,精致的藤编椅子,带地中海风格的装饰,别具匠心。而经营的则是女人喜欢吃的、地道的川菜,这是“听香”的特色。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恺庐: 该门头为宽窄巷子最富标志性的门头之一。传说百年前此宅院主人留洋归来,颇有一番革新思想,把自家的旧时门庭焕然一新。特将院门用青砖砌成带有弧形兀起的拱形宅门,门洞上方嵌入中式传统石匾,采用大篆阳刻“恺庐”二字,并一反当时中国人从右向左读字的规矩。石匾上方砌出的椭圆形图案,代表高悬“避邪镜”,意在镇退各路妖魔,永保合家平安。(摘自网络)

    宅院门前 街边喝盖碗茶的人们。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宽巷子16号的“花间”是一处茶园。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 花间”之夜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9号的“养云轩”,是建于清末民初的青砖墙四合院,院内池、亭、阁、楼,景致优美,充满老成都风韵的养云轩,不失为八方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处,有“祥云升华吉祥儒,养生休栖好去处”之美名。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天趣”餐厅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别致的茶具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街边民间小艺品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这里也有成都小吃,价格还可以。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井巷子11号,“荷欢”,经营印度菜和东南亚菜。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依依故乡情 <wbr>(六)感受成都宽、窄巷子  

   如今,耗资7亿、已经完全商业化的成都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这三条步行街,虽然它的建筑风格,依旧遗存着成都人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结,从这里仍然能依稀感受到老成都恬静市井生活的氛围场景,但是,那里已经找不到任何历史沧桑的感觉,也没有留下一丝半点满清八旗人的痕迹。那里弥漫的是太浓太浓的商业气息。传统的,摩登的;古老的,现代的;土的,洋的;在我看来,现在的成都宽、窄巷子,已成为古今、土洋、中西汇聚、合璧的成都繁华市区外的另一片吃、喝、玩、乐的多彩天空。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里未必是他们的乐园。

  至于这里四合院里的消费享受,我想,恐怕也只有那些有闲工夫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经济实力的悠闲人。我等自知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所以,我和同伴只是表面地走马观花式的感受了一下宽、窄巷子的风貌,没有走进四合院,也没有在那里消费,但我仍然觉得不虚此行,成都的宽、窄巷子还是值得去看一看的。

  也许,下一次有时间,约几个朋友,再走进那考究的四合院,泡吧,品茶,就餐,体验宽、窄巷子的韵味。

 

     “ 依依故乡情”,未完待续。逢周二下午更新,请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