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糖尿病同行

(2010-01-13 13:36:02)
标签:

糖尿病

五驾马车

心态

毅力

教育

分类: 糖尿病专题

            ( 本文已被选登在“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2010年 第 3 期 )

 与糖尿病同行
   我是一位有20年糖尿病病史、同时也是至今没有任何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现年72岁。

   说起来糖尿病的起因很复杂,比如:遗传,肥胖,饮食,运动,紧张,劳累,情緒,恼怒,生活不规律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诸多因素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都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诱因。我可能是因为以前生活艰苦,没有条件吃好的,待生活有所改善后,吃得较好了,而工作又特别紧张劳累,经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没日没夜的工作(这是那个年代的人的特点之一),根本没时间顾得上运动而得病的吧。所幸,我当时是在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无意中(体检)发现血糖水平偏高,就是说是在糖尿病初期就发现了它的蛛丝马迹,趁早就警觉起来了的。自从发现血糖偏高后,我就尽量抽空去听糖尿病知识讲座,接受有关的糖尿病教育,认真听从医生的指导,切切实实地按照防治糖尿病的“5驾马车”: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治疗;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自我血糖监测;科学用药(到正规医院就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地控制好血糖水平。

   1.首先通过糖尿病知识教育,正确认识糖尿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带来的并发症,主要是微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比如眼睛肾脏和下肢的病变和心、脑、肺、神经系统等出现的病变 只要认认真真地驾驭好“五驾马车”,严格控制好血糖(空腹小于6-7,餐后小于8-10)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就能赢得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心态调整好了,不用焦虑和恐惧,保持坦然、乐观的心态,正视疾病。我觉得心态很重要,健康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2.控制饮食。实践证明,对于胰腺功能有缺陷的糖尿病病人来说,血糖水平与饮食有着直接密切的对应关系,如果还像正常人那样随意进食,血糖肯定难以控制。20年来,我一直以顽强的毅力,经受住食物的诱惑,严格控制每天饮食的食量和品种。甚至平时在购买食品或调味品时,都要仔细查看它的配料,凡是带糖的食品和调料,绝对不买。而在烹调必须放糖的菜肴时,一律改用糖代品(但绝对不用糖精,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化学品)。我原本是一位特别喜欢吃甜食、水果的人,自从有了糖尿病,便毅然断了甜食,吃水果只选用如猕猴桃、樱桃、枇杷、柚子、雪莲果、西瓜之类的低糖水果,并且,只在用餐两小时之后才少量食用。其实,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并不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原则上什么都可以吃(包括糖--因为在发生低血糖时,必须及时补糖纠正),关键是要考虑在你的血糖控制范围内,所能容许摄取的总热量。要学会各种饮食之间的“当量”换算(比如:15颗花生米与1两米饭当量)。合理进食,保证和均衡营养。说起来,糖尿病病人也是怪可怜的,饮食上倍受限制,失去了“饮食自由”和“口福”。像我吧,以前生活艰苦,好的吃不起,到老来有条件了,又受到限制,冤啊!不过,为了自己的健康,家人的幸福,冤就冤吧,谁叫自己有糖尿病呢!况且,还有多少人至今仍然处于能吃、却吃不起的人哪!

  3.适当运动。每天的运动量也是和血糖密切相关(成反比)的,餐后半小时以后,最好做一些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早些时候,我喜欢打乒乓球,几乎每天都打。现在主要是有速度的行走,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等。

  4.作好自我定期的血糖监测。这是简单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自备一只血糖仪,在血糖波动控制不佳时,应该频繁检测血糖,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当血糖控制稳定时,也应该定期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延误病情。

  5.科学用药。这点很重要,有病就要治疗,问题是如何治疗,到哪治疗,找谁治疗?现如今,糖尿病在全世界都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热门病,终身病。那些治疗、甚至是根治糖尿病的医院、药品,饮食广告满天飞,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我认为还是应该到知名的、正规的大医院(包括中、西医)治疗较为安全。除非你完全掌握广告的真实性,或者药物的配方、性能、疗效,不要轻易去就医或盲目服药,做到清清楚楚看病,明明白白用药。不然,上当受骗,轻则花冤枉钱,重则延误病情,伤害身体。记得有过报道,曾经号称根治糖尿病的纯中药,实际是在中药或者包裹中药的胶囊中加入了降糖的西药,而你还不知晓所加的西药是什么,是否适合你的病情。想想啊,既然真有广告所宣传的奇效,甚至能根治糖尿病,为什么进不了正规大医院?为什么没有推广?既然他攻克了根治糖尿病的世界难题,为什么没获得世界医学奖或诺贝尔奖金?其实,我也曾经轻信过,服过这类药品或保健品,事实证明是上当受骗了。

   20年来的实践和经历,我觉得在上述“五驾马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是控制饮食和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管住嘴,迈开腿”的健康生活方式,它不仅需要个人有顽强的毅力,更需要有对家人、对生活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道理很简单,如果自己的血糖控制不好,导致这样那样的并发症:眼睛瞎了;肾衰了,出现尿酮体甚至尿毒症,每个礼拜都得做数次透析;或者有了糖尿病足,伤口感染久久不愈乃至截肢(这些都是我在住院时亲眼所见);受罪的不仅是自己,更有带给家人的痛苦、不安和拖累。所以,如果你还爱生活,爱家人,爱自己的话,再难也要自觉、自重,哪怕是对自己的苛求呢,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痛快而放纵自己。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有时,也做的不够好,尚需努力,再努力!

   说到糖尿病足,我还要特别提醒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脚,在修剪指甲,洗脚、泡脚时,千万要小心别弄破了,别穿磨脚的鞋,以免受伤感染,重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是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的病,也就是说,只要你带上糖尿病的帽子,它就注定要伴你一生,你得终身服降糖药或者打胰岛素,它将是你想甩都甩不掉的“终身伴侣”。因此,只能是调整好心态,“既来之,则安之”,重视、善待你的“终身伴侣”,认认真真地驾驭好“五驾马车”,坦然地、愉快地“与糖尿病同行”。20年来我与糖尿病的齐头并进,说明带病依然可以谱写美好、快乐的人生。所以我才常说:糖尿病不算病,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受到约束的严谨、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约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因为,也许因此而避免了因不良生活方式或肥胖导致的若干心血管系统疾病呢。

      最后,援引在我住院病房的走道墙壁上,喜欢的两条警言与朋友们共勉:


   人生是由我们暂时擎起的火炬,我们应该努力让它燃烧得十分光辉灿烂,再传给下一代人。     

   Man,like the writing of its equivalent Chinese character, should stand on the ground with pair of feet, and make his way upward.

 

     注:本文开头的照片是我在单位运动会开幕式集体表演“太极功夫扇”结束后单拍的留影,其动作只是一个造型而已,并非完全是功夫扇中的真实动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