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72岁生日,特将两年前的生日感言置顶,借以抒发每奉过生日的时日所伴随的复杂心绪和感受。
(原创图片:夕阳红,摄于墨尔本)
今天是我70岁生日。
记得小时候过生日,妈妈会给我煮个整鸡蛋吃,年年盼着这一天,为的就是一个整鸡蛋。因为平时吃不到鸡蛋,家养的鸡,生的蛋是要拿到集市上卖钱换油盐的。我11岁那年,小学快要毕业时,正好新中国成立,上中学不用交学杂费,我顺利地靠人民助学金上完了中学,大学。在整个学生时代,我就再也没有过生日,好像同学们也没有过生日的。参加工作后,忙事业,后来又加上忙家务,哪里还有那个精力和金钱过什么生日?多少年来,我和我先生都一直没有给自己过生日的概念,经常是生日都过去了才想起来。但孩子们的生日,我们还是很在意的,总是根据当时家里的条件让他们开心,从一个整鸡蛋,一碗长寿面到生日蛋糕,水果。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之后,我们仍然坚持不给自己过生日,但不反对孩子们和孙子辈的过生日。像我那个在墨尔本的小外孙女,在幼儿园、学前班,就经常参加同班小朋友的生日party,她过生日时,也给她开生日party庆祝,算是因时制宜、入乡随俗吧。
可近几年,我们也渐渐接受了孩子们给我们过生日祝寿了,我想大概是因为现在条件好了,年岁也大了,觉得自己又平平安安地过了一年,可喜可贺吧!所以我说,生日,是每个人获得生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值得庆贺。但是,每个人的生日,过不过,怎么过,是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各方面的条件(主要是经济条件),社会风气等诸多因素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吗,当今世上,在我们为自己庆祝生日的时候,还有多少人和我童年时过的生日一样,又有多少人连温饱、安全都保证不了,何谈过生日呢!

而我,每当孩子们给我祝寿、过生日的时候,在庆幸美好生活的同时,总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缅怀我的母亲,我心目中伟大的母亲:可怜我刚一岁的时候,我父亲便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病(那时称之为肺痨,绝症),丢下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和23岁、年纪轻轻的母亲,与世长辞。那时,我的大哥也才11岁。是刚强的母亲,她顶天立地,忍受着巨大的打击和悲痛,支撑起我们那濒于崩溃的家。她既是慈母亲又当严父,农活,家务活,针线活,全都承担。母亲不但精明能干,手也很巧,会绣花,会剪裁,全家人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她亲手缝制的。无论粗话、细活,样样都行。她孤儿寡母,饱尝了人间的苦难,历尽了生活的艰辛,一把汗、一把泪、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四兄妹养育成人,又为我们一个个地成了家。而她自己,一直在乡下公社里靠“挣工分”、过着勤俭的生活。直到1967年我有了孩子,为了帮我带孩子才从乡下来到城里(那时我还在成都电子科大任教,后来才调到北京的)。她不仅养育了我们这一代,为了能让我们努力工作,又不遗余力,帮助我们带第二代。她一生为儿女,为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想当年,我参加工作时,还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没过几年,又是下乡搞“四清”运动,接下来就是“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好几年的工夫,没涨过工资,每月53块钱(到北京是56块),生活水平相当低。记得母亲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就连普通的牛奶、鸡蛋也只能顾着外孙吃,自己常年和我们只是粗茶淡饭而已。住的是如贫民窟式的平房,室内没有上下水,一年四季都是在室外用水、洗涤,那寒冬刺骨的冰凉,酷暑灸热的滋味,不言而喻。母亲帮我们带孩子,做家务,还常常用手工给外孙们做衣服和鞋子。她为外孙女手工做的连衣裙,特别是在上面绣的花和动物图案,我的邻居们无不称赞和羡慕。我深知母亲劳累辛苦,很心疼,可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啊。那时心里天天暗自盼望,有朝一日生活富裕起来,能够报答母亲如山似海的恩情,让她过上享福的日子,可是,可是……没等我的愿望实现,母亲就去世了,那年,她才62岁!如今,生活好了,可我的心愿却永远也没法实现了!没法实现了!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年了,由她带大的外孙,都已成家立业,有了下一代,每当孩子们给我祝寿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都深深地、自然而然地怀念他们不辞劳苦、奉献一生的外祖母,对她老人家寄托无限的追思和感念。而我,和一般人过生日不一样,高兴中总是伴着不安和悲伤,因为,生我养我、为我们辛劳一辈子的母亲没有过上好生活,没有享过福,这是我终生的歉疚和遗憾!苦命的母亲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愿天下所有的朋友,在你们幸福地庆贺自己生日的时候,别忘了感恩你们的父母,是他(她)们赐予你生命。而母亲她十月怀胎,你的生日,就是她的受难日!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生你、养你,实属不易、恩重如山啊!
生日,应该是对父母的感恩日。
(本文中,我母亲的遗像是我用母亲1963年,在北京中国照相馆照的的老照片翻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