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房价,让老百姓获得实惠是对的,但房地产市场价跌量缩可有大危险。毕竟,中国的消费需求并不旺盛,而发地产消费是拉动需求的重要力量,如果今天房地产消费大打折扣,那会是什么结果?
也许,房地产消费的暂时性减少还不会引起GDP的下滑,因为政府投资尚未撤出,可以对冲房地产市场清淡的影响。但是,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恐怕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房地产市场价跌量缩的情况不可长期维系,重要的是,保障性住房的供给需求立即跟上。尽快补上商品房需求量减少的缺口。
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决定这个市场经常会发生恶性循环,价格越跌越没人买,越没人买越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房地产市场不管有没有泡沫,都会发生“泡沫破灭”般的景象。
我想要进一步重申:市场管理重要的是管理社会心理,公众的预期是左右市场走向的、最重要的因素。总有人认为,价格越低需求越旺盛,可市场告诉的事实从来与之相反。所以,政策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酿成大错。
抑制房价从“增加供给、减少需求”两个方向入手是对的,但是一旦市场形成恶性循环,这两个手段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恶性循环”,很容易直至导致市场崩盘,那问题就大了。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对迅速恶化,银行坏账会急剧增加――这是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我们国家经常会发生这样过度的问题。要扶持某个产业,结果一下子“扶持过度”;要抑制某个产业,结果一下子有“抑制过度”。现在对房地产行业就有这样的味道,所有部门都去动手抑制,而且都在想如何抑制,而不考虑度在那里,七手八脚一干,结果这个行业立即从“夏天”变成“冬天”。
打下去容易,恢复难――这是经济规律。
更糟糕的是:银行提高放贷利率,抑制也许只是正常的购房需求。当政策用尽,市场稳定下来的时候,恰好为投机力量提供了契机。房地产投机者关心的是能不能贷到款,而不关心利率高低。因为,收益平衡这点贷款成本小意思。
历史地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走过的就是这样一个轨迹。开始政策打压力度很大,这是投资客不会逆势而为。但当政策出尽,空方力量耗竭之后,他们开始反击,先于老百姓低价购房,然后造势拉升房价,只要老百姓一跟风,他们就赚钱了。这是,哪怕是利率不断上调,都会持续两年左右的房地产热潮。
我们必须知道,投资客吃的是买卖差价,而不是绝对房价的高低。1000元涨到1500元他们可以赚钱,1万元涨到1.5万元,他们一样赚钱。而且,房价越低,他们的投机成本越压低。总之,打压房价对投机客同样利大于弊。
另外,在我们看来,房价下跌会是投机者赔钱。其实不然,房价下跌的时候,他们对拼命做空,当市场惯性下跌到一定的底部,他们会再买回来,而且买得更多――牛市赚钱、熊市赚房子。尤其是,当房价过低之时,境外“热钱”会乘虚而入。他们最明白,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不会使房价长期出于低价。
实际上,房价的下跌普通老百姓受惠有限,过去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当房价下跌的时候,老百姓在等更低的价格,当房价上涨的时候,一边骂一遍追高。试想,今天就算北京房价降到5000元一平米,老百姓买房是不是依然十分吃力?
怎么办?政府对商品房价的压制应当适可而止,而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房方向。鉴于中国的国情,实现“居者有其屋”,恐怕主要是依靠租房。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减少商品房需求,同样可以使房价回归理性。
从2009年12月1日起,我和张劲东先生在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新开播的一档财经评论类节目《投资大参考》中与大家再度见面,这是央视证券频道为配合电子同名日刊《投资大参考》量身打造的一档晚间版市场分析节目,从证券市场出发,放眼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首播时间是每个交易日的晚间19:30——20:00,欢迎收看。不能收看数字电视的观众可以登录《投资大参考》官网看节目录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