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装与平装的鲁迅

(2018-02-07 09:09:17)
分类: 瞎读
      读着读着,又读回鲁迅了,还是这位好玩。
      家里原有一套鲁迅全集,但是做得太讲究,拿出来读反而有些不便。比如我喜欢在此类书上做些记号,对着那么光洁的纸张和那么精细的版式就有些下不了手。可见书的出版也是应该分类的,有的适合收藏,有的适合阅读。后者一定不能做得太贵族化,不能是硬壳精装。我其实不太喜欢把书当成纯粹的收藏品,但出于对鲁迅的恭敬,看到那么好的全集,一冲动就买回来了。到手后发现它在阅读中设置了太多障碍,比如那么重的一本,只能双手端着,如果想斜倒在沙发上,它多半是会朝脸上砸下来的——还挺疼。当然端坐也在端坐的好,对大师的仰慕之相是具备了,那副姿态一下就回到童年的学堂,连脖子后的那根筋都是紧张的,就是坚持不了多久。所以出版社出书,还是得以阅读的方便为主,最好编辑自个先试一试,此书是否能单手持,卷握时吃不吃力,或者,与自己的衣服口袋有多大的贴合度。现在中国人平均年读书量被犹太人拉得那么远,原因自然很多,我怀疑书的过度包装也是有份的。书最后都成了装逼品了,谁家没有几套精装的世界名著就太没有面子,至于那些支楞着四方硬角和人的手掌处处作对的书有多少能被体贴的一页页翻过,就不是编辑和收藏者们要考虑的了。
       宋版书开始,大约才是中国人真正懂书和读书的好年代。那种柔软的的皮纸,配着左右双栏和行格疏朗的文字,一手轻松地举书眉前,另一手背于身后以配合摇头晃脑,读书时还能顺便欣赏一把漂亮的颜真卿和柳公权体。除去那时的文盲,我有理由相信宋代读书人的年平均阅读,是一定高于今人的,因为那书捧起来实在是太享受。
      好在还有别的选择。我在网上瞎走,看到一套平装的鲁迅杂文全集,是言实出版社的。这书上下两册连上运费也就二十元钱。书到手,字体是意料中的偏小,好处是如此一来在上面写写划划就毫无忌惮了。更有意思的是,我发现精装本里的鲁迅与平装本里的鲁迅竟然有着性格上的差异。我读精装的鲁迅,声震人间贯耳如雷略带京腔,与他自己坦白的“南腔北调”不是一回事。平装里的鲁迅刻薄多了也顽劣多了,江浙口音夹带一点毛刺。头几页读到他嘲弄梅兰芳在“黛玉葬花”里的扮相像麻姑,就引得我大笑,而同样的章节出现在精装里,我都忘记自己什么反应了,显然是没反应,都顾着端正自己与那书的关系上去了罢。
      所以你要真喜欢读鲁迅,一定要买上两套,一套精的用来装,一套平的用来读。精的去体会鲁迅的伟大,平的去感受鲁迅的趣味。不一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联
后一篇:肥肠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