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别人是成就自己

文:梓林
【今日图片】闽派建筑
帮助别人是成就自己,真正的生活由此被创造。
为什么北大公益讲座的志愿者,可以从甘愿付出,逐渐到达享受付出?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发现其实是在成就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付出越多,自己的成就越大,付出越久,快乐的感觉越强烈。
一个生命只有在付出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快乐,这样的付出才能转化为一种享受,反过来,付出成为享受,于是付出获得了持续的原动力。所以志愿者外出做公益的时候,我们的微信群里,现在的问候都是:“学长们,你们享受了!”如果出现“学长们,你们辛苦了!”那一定是新志愿者。
对别人好,其实是对自己好,这是佛家的智慧。“一切付出,最后都会加倍地回向给付出者”——要得到这样一种觉性,对于许多人来说,不大容易。尤其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自我保护意识过重,防范心理太深,眼光过于短浅,要做到甘愿付出的确很难,就更妄论享受持续的付出。
物理学的“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讲的是守恒;蜡烛愿意发光,氧气就会自动过来,虽然看不见,却是宇宙的自然法则。
人生是一次经历,经历这一次,如果还是不能发现蜡烛燃烧的原理,只能是白活了,下次还要来学习,因为如果只是为自己,或许能够成功,而只有为别人,才能成就。
对别人好,是做给自己看的,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