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做到

文:熊琰
【今日图片】2017年10月29日下午,作者在庐山植物园第13场《慧命之歌》演出现场,作者在庐山。
伴着庐山清晨的朝阳,目送深圳003志愿者吕静学长下山的汽车缓缓驶出酒店大门,我知道:庐山三阶(19期)真的结束了。
虽然还没有回家,但是已经开始想念,想念学长们分享的话语,想念奶奶灿烂的笑脸,想念老师感动的眼泪,想念唐岚学长专注的眼神,想念熊婶熊叔默契的对望……
前天下午,课程刚结束,韩磊学长就在回丫山的路上,和我微信分享,他说:“这次周围的一切,都像梦幻一样,似乎让人处于一个游戏之中。”我告诉他:我今年六月第一次来庐山,也有这种感觉。三阶课程很美,但那种美无法言喻,只能自己体会。他说:是不是因为我们去祭奠了陈寅恪大师?!我脑子一念兴起:对啊!我怎么忘了,一定是有大师的帮助,才让庐山三阶如此不同,而且两次庐山之行,我居然没有向大师鞠躬致敬,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只顾着拍照,谦卑的态度去哪里了,当下决定,明天一定要去补上这一课。
下午,我一个人坐上开往植物园的旅游大巴,车上人很少,只有两对情侣在呢喃,深秋的山路上,阳光从层林中照射下来,窗外的画面就像电影中一样,和演出“慧命之歌”那天的岚雾缭绕不同,庐山又展现了另一番美景。
植物园很快就到了,沿着山道一直向景寅山走去,鲜红的枫叶飘落,那块熟悉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碑石出现在眼前,相伴左右的是全体三阶(19期)志愿者敬献的花篮。
待旁下无人,我把随身的物品放在远处,在碑石前向陈寅恪墓碑深深三鞠躬,终于了却心愿。
没有马上回酒店,继续在植物园的青松翠柏中散步,《归去来兮》短片中的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感慨陈寅恪大师一生秉持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与北大公益讲座的理念,有诸多想通之处。“只见学问,不见学位”,就是放下名利和自以为是,为的是成就自己。
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社会,北大公益讲座的确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但是,因为有了全体志愿者的坚持和守护,这束烛光一直坚强地燃烧,一群人七年来一直在各地踽踽独行。
拿出手机,点开分享会主题课程的录音,主讲人浑厚有力的声音,在林中响起,伴着轻轻的秋风,我走在粗糙却天然的石板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一切是自己,自己是一切”,同时在我脑海中浮现。
是啊,太多的道理我都知道,但是,只有改变自己,去真正做到,才算功课毕业,否则还是虚无缥缈,自欺欺人。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经过苦难的磨砺洗礼后,最终得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想到做到,庐山再见,再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