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洋的秋分之约

芹洋的秋分之约(上)
文:郭雅明
芹洋村田野上稻谷熟了,沉甸甸地弯下腰,就快吻到地面;双龙漈瀑布山脚下立起“芹洋十九潭”碑,WIFI已覆盖了全村,“三七二十八”石也要立起来了……秋分前,芹洋的学长打来电话,告诉我没回去的这十来天,村里发生的变化,催我赶紧回村玩,并参加芹洋慧至堂第十八期分享会。
芹洋于我,是美好且温暖的。每隔一二周回去一趟,都会有不同的事物触动我的心弦,或是果园的橙花,清冽的瀑流;或是夜里的虫鸣蛙语,山涧静立的桫椤;又或是暴雨后泥土的芳香,氤氲仙气的橙园……美好的事物无法一一尽数,最吸引我的还是芹洋学长们真挚的情感。
自从今年3月在江西丫山北大公益讲座国际志愿者村熟识后,学长们把我当成芹洋村一员,象亲人一样待我,常常呼唤我回家,或是吃上一桌用心烹饪的乡村美食,或是捎带一箱刚摘的血橙,甚或在停电的风雨之夜一起朗读讲座原创诗文。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当人和人之间发生真挚情感时,世界就从平凡变得美好,从平淡变得温暖,从生硬变得柔软。
这份因北大公益讲座而结缘的美好与温暖,常常被我分享给城里的朋友们。有这么几个友人,默守着一个并非约定的约定,每逢节气时分,总要相聚喝点小酒,聊聊书画,说些有用没用的话,没头没脑乐呵乐呵……
芹洋的秋分之约(下)
文:郭雅明
9月23这日,正是丁酉年秋分时节。相约一群好友,下乡体会与大地、万物、季节流转的对话与感动,并带上孩子一起探讨《学习的秘诀》,也颇合大家的心性。不曾想一场分享会,还牵出了另一场笔会。友人们兴致盎然,出发时竟带上了笔墨纸印,芹洋的秋分之约在美好之外又添一分温情。橙果累累、浓绿环抱中刚刚完工的芹洋食府,迎来第一批参加分享会的嘉宾。
友人们象回到自己家中,无拘无束游走于芹洋的山水田野、屋舍巷道,孩子们也都欢呼雀跃。順着十九潭那一片田地,金色的稻谷如绸缎般铺展开来,空气里满是稻谷成熟时的清香。对我而言,这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是一段色彩斑斓的记忆,在涧石上跳跃嬉闹的小小少年,带我重返童年稻花飘香的好时节,在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是这样一副心无旁骛的快乐模样……
孩子们叽叽喳喳说着对大自然的喜爱,冲着大人们喊,大自然是最开心的课堂。対大人们而言又何偿不是,在自然之中探索发现,借天地敬众生见自己。
梁漱溟先生在《这个世界会好吗》书中后记说道,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先要解决人和物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当然是贯之一生的学习。在微风习习的食府,和着涧水琮琮的轻鸣,一屋子老老少少借着《学习的秘诀》这个主题,进行了120分钟自我内在的发现旅程。用真诚的分享,向那个温暖、丰富、有爱的潜在自我致敬。
当人与山水同息、画面与自然同契,便能获得在书房画室里无法获得的领悟和喜悦,心性舒展至极则自然会跃于纸上,友人们笔墨间若有呼吸,山水在咫尺中如睹自心。这些都如与自然的嬉戏,一起汇入秋分的美好当中。
归去来兮,只觉清风徐来,内心如山林环抱的十九潭,清澈澄明,宁静而美好。
2017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