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的,坚决不去做

文:梓林
【今日图片】北京009志愿者王德硕书画
孔子说:六十耳顺。是自然耳顺?还是应该耳顺?如果是自然耳顺,那是人生的规律,如果是应该耳顺,那是对人生的要求。
年轻的时候,要有所作为,自然是要积极进取,勇于尝试,逆风而上,坚忍不拔,而经历了几十年,知道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即使能做的,也未必亲力亲为,全由自己做,应该让出机会,培养别人去做。因为,自己做,还是英雄,陪伴别人一起做,让别人比自己做的更好,才是真正的赢家,这就是最高境界:“无为而治”。而人生所有的创造,不是为了彰显,而是为了留下。
孔子还说了:“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就是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当然,即便老当益壮,也应该去做只有自己能做、而别人做不了的事,也就老子说的“无为”的事。一个人到了六十,如果能够做到“戒得”,自然也就“耳顺”了,因为,人生路上的不顺,大致都体现为:“求不得”。
要真正做到“耳顺”,“戒得”很重要。“戒得”不仅是指“戒”名利上的“得”,而且包含“放下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见得多,听的多,就要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就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那点所谓的经验,别人不接受就不高兴。能够真正做到“戒得”,就是不以别人的观念评价为标准,去做自己感兴趣并能做得到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渐渐去接近“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2011年,北大公益讲座刚刚创办之时,读到这样一段文字,真是醍醐灌顶,于是,在“放下名,放下利”之后,加上了“放下自以为是”,而且对志愿者一再明确:虽然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北大公益讲座不去承担社会责任,因为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事,坚决不去做。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了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才保证了北大公益讲座顺利地走到今天。
弟子问佛祖:“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
佛祖说:“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第一,因果不可改:自因自果,别人是代替不了的;第二,智慧不可赐:任何人要开智慧,离不开自身的磨练;第三,真法不可说:宇宙真相用语言讲不明白,只能靠自己实证;第四,无缘不能度:无缘之人,他是听不进你的话的,正所谓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难度无缘之人。”
正是因为我们了解了这些人世间的真相,这些年来,尽管我们开讲了700多场,也有了一批志愿者,但我们一直很清醒,并不断在强调:所有在这个平台上受益的人,不是因为我们的课有多好,而是因为自己有智慧,而这些智慧的获得,是志愿者自己实证的结果,大家能够持续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那是因为我们缘分俱足,而每一位听众的因果不同,我们没有必要去强调这个平台有多好,修行路上只是各自随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