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

文:郭忠其
【今日图片】作者在未名湖,芹洋的春天
作为一位北大公益讲座芹洋志愿者,我永远会记住那一天:2016年12月11日。在村主任刘廷铃的带领下,38位芹洋村村民坐上旅游大巴,早上7点从福建溪潭芹洋村出发,晚上7点到达江西大余章源宾馆。
刚下车,一眼就看见一群穿着蓝色衣服的人,排成一排整齐的队伍在等待我们,当时我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志愿者。他们非常有礼貌,每个人脸上都挂满笑容:“欢迎大家,你们辛苦了!”是啊,我们坐了12个小时的车,的确很累,但看到他们的笑容,心里顿时暖暖的,也不觉得累了。很快,他们安排好了我们的住宿,马上又带领大家去餐厅吃饭。
第二天,吃完早餐,又来了一位穿蓝色衣服的人,自称是我们今天的导游,负责带领我们38位村民游览丫山。于是,我们就这样跟着导游杨学长走进丫山。车到了丫山停车场,窗外风景很美,从玻璃窗望去就能看到“的啦桥”!
参观游览的一路上,大家不停的都在议论:这里的卫生怎么这么干净?!沿途的洗手间非常多,而且洗手间装修也各有特色。
我们跟着导游一路走,一路听他讲解,38个人在丫山整整玩了一天,丝毫没有累的感觉。天色渐渐黑了,我们才回到宾馆。大家都在感慨,要是芹洋有一天也能像丫山这样,那该多好呀!于是,大家就有了梦想......
到第三天,我们接到通知,芹洋全体村民都到宾馆那边去听郭梓林老师讲课。大家也不知道去听什么课,就试着都去听听,当我们走到门口的时候,两边又站着一排穿蓝色衣服的人,看见我们走来他们不停的鼓掌,说着欢迎、欢迎,我们都感到无比的温馨。
原来,那是北大公益讲座“从生命到慧命” 的课。关灯,开灯,放电影,朗诵诗,讲故事,讲郭梓林的故事,又带大家飞,从这个星球飞到那个星球,就觉的与众不同,其实我们也不明白,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到了吃饭时间,又有好多好吃的饭菜,吃完饭后我们接着听课,老师讲完了,开始分享会。
记的那天下午,我第一个被“请”到讲台上,紧张得拿着话筒硬是说不出话来,真的是话到胸口,口难开,连句礼貌语都说不出,现在回想也挺好玩的,有了这一次的经历,才懂得人生就是经历无数次的发生,才会拥有更大的智慧。
当老师讲到北大公益讲座理念的时侯,其中有一条是讲:用我们的做到,证明我们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当时分享会上村民刘若平的感言,芹洋村要向丫山学习,做到没有烟头、没有拉圾的新农村。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句话啊!
到了晚上,我们乘车去丫山看晚会,这次对我触动挺大的,这不是导游吗?那不是酒吧的小伙子吗?还有挑菜的不是那保安吗?他们怎么都会表演,真是多功能的员工,有文化,有艺术。当时的心就想,芹洋就得这样,芹洋太需要文化了。芹洋有了文化基础,就不用再怕穷了,有了精神文化,一切都会美好起来。
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就要离开丫山了,大家都对这次来丫山表示满意,同时也对大余的志愿者表示感谢!现在我们也成为了志愿者。也都穿上蓝衣服了,我们志愿者都称呼学长,真好,就像是一家人。
12月16日,38位芹洋村村民,带着北大公益讲座的理念回到了芹洋村。他们不怕这一路上坐12个小时的车的辛苦,17日一大早,由38位穿着蓝色志愿者服的蓝精灵,开始了卫生大扫除,从村头扫到村尾,整整拉出了四拖拉机的垃圾。北大公益讲座让大家悟到一点,就是用我们的做到,证明我们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
2016年12月11日,当我们踏上出发去丫山的那一天,芹洋从此翻开了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