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踞龙盘

(2017-03-06 13:41:52)

一一济南志愿者福建公益行纪实

(福安·芹洋)

文:贾春霞  济南157志愿者


芹洋村被群山环峙,山中茂林修竹,谷中碧溪漾波,宛若世外桃源。


2月22日下午,济南志愿者刘建新、许红、米恒环、贾春霞一行四人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去传说中的神奇龙潭观光并拍摄《美哉芹洋》微电影。


一路上三三两两的蓝衣志愿者与蓝天遥相辉映,空中飘过的白云投影在溪潭中,更让山涧中的潭水增添了几分灵性。


这里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原生态河谷,没有路。我们跟随当地志愿者小心翼翼地走着,河谷中的砂砾和巨石经过上亿年的冲刷变得非常光滑,大家在行走中时不时会携手前行。


突然老书记指着远处一座山问我们:你们看那象不象一只老虎趴在山顶?我们抬眼望去,只见悬崖绝壁之上是一片被风化多年的黑色岩石,嶙峋矗立于山顶之上,冒似黑虎卧于峰顶守护着这片故土。原来我们只顾低头看脚下,却忘了抬头观看就在眼前的风景。走近崖壁抬眼上望,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老书记又指着山谷边矗立着的一块巨石,问,你们看那块石头象不象是中国地图?我们顺着老书记手指的方向望去,巨石面向河谷的一边略平,象极了中国地图的形状。再抬头望向虎峰山,黑虎趴在山顶默默守护的不就是我中华民族的大好河山吗?心中升起阵阵敬意,为这悠美的传说和人们心中的美好祝愿!


继续前行来到了龙潭脚下,一片高耸的光滑巨石挡住前行去处,当地志愿者先行借助绳索上去接应,下面由男生拉住绳子帮助我们几个女生攀爬。我平生第一次冒险攀岩,真得很刺激,在几位学长的帮助下,我终于爬进了龙潭,潭中水深不见底,潭口是直经约两米左右的石臼口,矮的一边堆着沙袋用于坠住攀岩的绳索。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有点后怕,刚才也不知是股什么劲儿,说爬就爬上来了。传说古时龙潭中有条神龙在此居住,后来被度化飞天了。从此只留下龙潭的传说在民间流传。


龙潭之上是一片光滑有凹槽的巨石,传说是龙爬来爬去留下的痕迹。旁边石头上有彩色斑斓的一道道裂痕,传说是龙爪的印迹。我们津津有味地观赏着、赞叹着,久久不愿离开。


再向前走又是一片悬崖峭壁,只能容一人脚踩崖壁,手拉山崖中踝露的树根和藤蔓方能通过。也是当地志愿者在前面接应,后面有人帮忙保护,真是刺激无比,象电影中的阿凡达在山间攀爬,惊险刺激。过来险处又是一片开阔地,三面被群山环抱,平坦的山谷中怪石遍布,不远处是悬崖瀑布,水流不大却细水长流,听说再旱的天也不曾断流过。上到这一层的人已经不多了,只剩下我们三位女将和几位当地志愿者。我们欢呼雀跃,互相拍照,不亦乐乎!


忽然听到有人喊:“快回了,要下雨了,刚才谁动了龙潭的水了?”接着近处的老书记又喊我们:“快走吧,刚才有人动了龙潭的水,马上要下雨了,再不走就该挨雨淋了。”我抬头看看天,还晴着呢,蓝得很,只不过多了几片云而矣,哪有那么快下雨!我们仨还没玩够呢,上来一次多不容易,又是绳索,又是树根,又是藤蔓的,手脚并用才上来,玩这一会儿就回去,真不过瘾。于是继续各种角度拍拍拍,根本停不下来。


最后在我近前的刘贵棠学长说:“咱们真得要往回走了,不然真要挨淋了!”我看着眼前这位皮肤黝黑脸上永远带着笑容的纯朴的闽东汉子,这会儿郑重其事地讲话,该不会假。于是招呼另外两位美女学长收起自拍杆,开始往回走。说时迟那时快,雨已经砸下来,我们踉踉跄跄地在雨中下山,来时如此艰险的关卡竟不知不觉地快速通过了。


下到半山腰一处有人居住的民房避雨时,我们一行人已被浑身淋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古老谚语再次应验。不听话的结果是不只自己挨大雨淋,还连累了其他学长。老书记说:龙潭很灵的,我们小时候去龙潭玩,一动龙潭的水就要下雨,屡试不爽,所以每每山中缺水灌溉时,村民就去龙潭祈雨,每次都应验。今天动了潭水,神龙还以为我们要祈雨呢,所以就降下雨来了......”我听完老书记一席话,后悔刚才一遍一遍不听话,才招致被雨淋。心中不由得生起一股敬畏之心,为这山中的神龙,和这古老的山村文明。


回望来时的路,想想刚刚的经历,不由着一阵阵后怕。大自然是多么仁慈,用这么好的一片山水养育我们,并让我们来管理这片土地。而我们人总是“自以为是”,任意挥霍资源,不听劝阻,以致于招来许多自然灾害。如果刚才我们没有当地志愿者的引领,一意孤行,不明神意,惹怒了神龙,河水爆涨,被困山中或被山洪冲走也未可知。在自然面前,人类就象个顽皮的孩子,不听话就要受惩罚,学乖了,就会得到自然界无尽的宠爱和馈赠。何去何从,真得要三思而后行......

(未完待续)


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刘氏宗祠
后一篇:芹洋古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