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梓林
北京梓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470
  • 关注人气:1,7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好事做好

(2017-02-05 11:23:43)

文:梓林  北京001志愿者

 

【今日图片】台湾宝岛风光

 

在一般人看来,志愿者都是好人,就是想要对别人好的那种人。但是,当好人是很危险的。很多人在做公益的时候,一心只想对别人好,但是,却不了解,真正有力量有价值的付出应该是对人有所帮助。“对人好”和“对人有帮助”,是不同的。这两者有着很严重的区别。

 

“对人好”还是你自己的“以为”,以为给出的东西是别人的需要。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都是为你好啦!”可是,对方是否真的因为“你为TA好”,生活就好了,生命就向前迈进了呢?而“对人有帮助”,是你给出了对方真正的需要。前者以付出者的动机为标准,后者是以付出的最终结果为导向。前者是主观的认为,后者是客观的效果。

 

一项公益活动要持续下去,必须是可以让志愿者从中有所收益。这就涉及到公益心的诱因问题。如果志愿者的付出,是从内在发出来的良知,是自己真正的需要。这种收益,就不会局限于外在的诱惑。因为外在的诱因是有限的,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所以,北大公益讲座提出一个理念:“甘愿付出,享受付出,帮助他人其实是成就自己。”从甘愿付出开始,一定要过渡到享受付出。因为帮助别人的结果,最后是成就自己。当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我生命品质不断得到提升,这件事便可以持续地做下去,并推而广之。如果仅仅是甘愿,仅仅是被外界的诱因诱导出来的助人之心,那叫“有所求”。佛家说:“但有所求,必有烦恼。”做着做着,就会有纠结,生怕这个诱因会消失。这件事,请出马斯洛也没办法。真正有办法的是自己的那颗心。

 

只有当志愿者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付出是对人有帮助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成就自己,就算把这件事想清楚了,就不会被外部的各种发生所影响,支持也好,不支持也好,表扬也好,不表扬也好,都不会有纠结了,因为是为自己而做,只是区区一念,去做就好。

 

北大公益讲座是以免费授课的形式,来做一件对人有帮助的事。但当下这个社会,会说的人太多,人家为什么要信你?怎么办?我们还有一条理念是:“用我们的做到,证明我们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一句假话都不说,一句空话都不说,一句废话都不说,全部的说是真实不虚。何以见得?用做。我站给你看,这60岁老头,一天能站9个小时。用事实告诉你:做好事会有好报,首先是身体好。如果做好事没有好报,谁还敢做呢?所以做公益,还应该有一个义务,就是让人看到做公益是有福报的。如果做了几年公益慈善之后,满脸纠结,一张脸又黑又苦,这把公益慈善给败坏了。

 

北大公益讲座的四个理念的第一条就是:“让每一个接受过我们服务的生命:光明圆融善”。要让别人光明圆融善,首先我们自己一定要光明圆融善,用自己的做到,来证明这个公益首先对志愿者有所帮助。做这样一件事,可以让自己成长,身边的人也因此受益,最后证明做这项公益是有前途的。我想,这也是志愿者的初衷与心声,让我们一起: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把好事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