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文:韩磊 大余001志愿者 (本文为作者2016年6月21日在北大公益讲座“丫山讲师培训(3期)”上的分享,全文9000余字,分8期发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众里寻它(3) 上午没能把村石立起来,我的心情有些郁闷,吃饭也没心思,一直挂念着石头有没有立起来,匆匆忙忙陪完客人,赶紧打电话给李部长:“有没有吊起来?”他说:“在开会。”我心里想,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吊石头啊,哪有时间去开什么会?就有点生气地问:“石头有没有吊起来?”他说:“在开会。”我真的生气了,说:“今天最重要的,就是赶紧想办法,把这块石头给我吊起来啊!你们怎么不去吊石头?”他还是不紧不慢地说,:“在开会!”我有点转过弯了,问:“开什么会?”他说:“在开吊石头的会。”“哦!早说嘛!好,我来参加会议。”一脚踩下油门,开着车,我就冲到了办公楼。 当时在场的有吊车师傅,师傅助手,李部长,李部长两个徒弟,五个人围着小茶桌喝茶。我走过来,他们给我弄了一张带靠背的椅子,我就听他们讨论,这样绑,那样绑,又怎么吊,又是画图,又是比划,说这样不行,这边重力太高了,要那样……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恍恍惚惚中,他们把我推醒了,说可以了,走。我一看,差不多两点——这么晚了。 再次来到现场,我弱弱地问:“这回应该可以了吧?!”像小孩子祈求人家一件事情,一副很可怜的样子。一看那块大石头,已经被工人用两条绑带,重新绑过。这次在铁链上加多了两条宽宽的高密度精织带。吊臂师傅走进驾驶舱,开始尝试,我很紧张,却也再一次把激情燃起,把录像机摆好位置,打开拍摄,结果还没吊到一米高,石头就又翻过去了。他们都灰心了,说这下是彻底没办法了,征求我的意见,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块巨石重心都在一边,只有让重的部分在下,横着摆放它才会稳妥顺从。看来这个石头可能就应该是横着放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它拧巴,非要竖起来不可啊。其实,转念一想,横着刻“国际志愿者村”,也蛮好。想通了,我便发微信给老师,说:“现在有个重大决定,不再强硬地去对抗,非得让它竖起来,最好的安排,就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横着,好像双手托住。”老师说,你定,横着也好。就这样,确定后,师傅们重新按照横放的要求,又一次绑好了石头。 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当吊臂刚一拉起,整个石头竟然“嘣”地一声直直的竖了起来。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敢说话,巨石就这么稳稳的悬在空中。李部长很激动,大喊:“不要动,不要动”,然后一点点的指挥着吊臂往地基方向移动,瞄准,“放!”一气呵成,一次完成。我急忙看了时间:14:35。最神奇的是,石头妥妥地落在八根钢筋支架内,方位、朝向毫厘不差,非常精准。 真的很奇怪,生活中,当我们强烈地要求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像北大公益讲座原创散文诗《妈妈,我想对您说》里所写,“最后的结果,未必是您设计的样子,因为,我有自己的功课要做……”,这块石头的功课,又是什么呢? 物比人长久,这块石头,至少有3000万年的历史了,它见过多少人,它见过多少事,它经历过多少次地质变迁,山河流转啊,现在它还在。它有它的规矩,有它自己的使命,一定要下午两点三十五落地。这到底是为什么?后来我一直在琢磨,或许就是两条绑带,配合14:35,构成12345吧,正契合了北大公益讲座的“12345”提法(一件事,两个基地,三个放下,四个理念,五项原则)。而且,大家看到这块石头,现在“慧至堂”印章处,那个椭圆形的位置,本来就是凹下去的,真是天然成趣,一块自带印章的石头就这样神奇地落在了丫山。 (未完待续)
喜欢
0
赠金笔